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终于有机会,得到上师传授的第一个密法了。不仅是大家都在这样说,而且,有人向木江师兄求证时,木江师兄也只是笑,并不否认。

    也许,有人把这种态度当成默认。但有些怀疑论者,还是在猜测。毕竟好消息来得太早,估计有些期待的心,不敢肯定。

    但另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是确认了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师原来的弟子们,又来了十多个,我的宿舍也被安排进了一个人。此人居然是湖北来的,可见,密法传播之广,参透之深。

    我们之间很少说话,但简短的接触与交流还是有的。他是三年前就已经拜师了,也学过一些密法,关于宝瓶气、九节佛风之类的,反正我也不太懂。当然,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一定是上师的正宗弟子。他的修为,从打座拜佛时就可以看出来,非常专业,当然,修法前后的仪轨,也非常复杂与奇特。

    以藏传佛教的规矩,每一个法系甚至每一个具体的密法,都有自己特有的仪轨。从拜佛的姿势、法器的使用、咒语的持诵、上供的方式、打坐的姿态等等。最为复杂的区别,是手印,手的姿势表达不同的法门及含义。这一切加上内心观想及思维的内容,才构成一个法门独特的修持方法。这是秘密,不可向门外人透露。

    在传授密法之关,上师还要选择日子与时辰。当然,也选择对象,就是对自己的弟子,可以教哪些法,不可以教哪些法,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这一天,早上的时候,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佛堂,先聆听了上师的传法前开示。这些教言是可以被记录的,所以我就先录下来了。上师先用菩提心来打开话题,这与我们前两天听到的消息差不多,今天,上师估计要给我们传授菩提心心法了。上师说到:

    我们学佛的人,每天都在检视自己的“菩提心”。作为修行人,时而觉得自己还挺有善心的,时而又会觉得自己还差得太远,这都是正常的,因为我们的修习还仅仅停留在对世俗菩提心的修炼层面上。我们还需要常常去提醒自己: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做是正确的?如何做是不正确的?我们还需要不断地用善愿和善行来规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所以,我们这些学佛的人对自己通常是很苛责的——这个事做得好了,就得意,那个事做得不够了,就思前想后地怪罪、担心自己。这样的状态,又使得我们学佛的人有时会比平常人更容易把自己的心安放在沉重的我执之中。

    在我见到过的学佛的弟子们里面,有骄傲、膨胀的,也有小心谨慎、唯唯诺诺的。有的居士,自己的感觉就像成了佛一般,对佛教知识了解得越多,学佛的道路就偏失得越远,他们会从每件事情中暗示自己是了不起的,而自己丝毫没有觉察自己的状态;而也有些居士们,则每天都在担心自己是否做错了事情,在每一件大、小的事情上纠缠规矩与对错,生活中的细节和念头有千千万万,这样的劳神也就难以穷尽了。当然,我并不能说处在这样状态的居士们都已经偏离了学佛的正途,但是我可以说,停留在这两种状态下而不自觉就是处在了导致“执着”的两种极端状态中。如果停留在这两种极端的状态中,那么距离拥有好的修行还很远很远。如果这两类居士们能够反观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的状态并坦然接受真实的评价,也许哈哈一笑之间便能在修行上转烦恼为菩提也是有可能的。

    我们看到过佛教大成就者的一些狂放行为,也许他们口无遮拦,有什么说什么;也许他们像小孩子一样,凡事天真,随遇而安;也许他们会做一些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情,甚至是一些为戒律所不允许的事情。那么应该怎么去看待这些行为呢?大成就者在断除我执后,其菩提心可视为胜义菩提心,他们依愿力和修为,一切因缘自然而然而呈现,事业无需纠缠、判断与烦恼而自然成就。

    好的修行状态是我们所期待的,也难免会为此东想西想,从而导致夸大或轻视自己。如果我们真的在修行过程中遇到了这种不太好的状态,那就简单一些,换一种方式,用自己所拥有的“信心”来检视自己的修行也许会更加方便。

    我们是否真的把自己的一切都托付给佛、菩萨与上师了呢?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哪里还能在自己身上找到我执呢?如果真正做到了,所行的事业又怎么能不是佛事业呢?对于自己“信心”的锤炼,是一种方法,帮助我们尝试解放自己,尝试放松自己对自我的把持,尝试放弃极端的自我关注,脱离早已习惯的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从而真正提升菩提心。所以我们知道,其实菩提心的养成与我执的断除并无分别。

    多钦则仁波切在年轻的时候,因为作为晋美林巴的转世而被前世的弟子们所恭敬,他们期待多钦则成为出家人的典范。而多钦则在得到授记后,并没有被国师的地位所吸引,也没有被出家人清净戒律的好名声所束缚,而是以在家人的形象,甚至以猎人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并流浪于康巴地区。在衡量获得与失去之间,多钦则仁波切一生所走的道路在最初并没有获得世人的普遍称道。多钦则仁波切的坦然与勇气,就来自于对佛、菩萨、上师的真正信心,有什么样的因缘,就接受什么样的因缘。如果是依据常人世间的判断为原则,当然会抉择以他人的支持、恭敬为事业成就根本,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获得世间的权势、金钱,甚至弟子们的恭敬等等,但不会得到大成者多钦则的一生所呈现给我们的那些。

    我们平时总是说我们是信佛的人,但是真正做到“信佛”是一件极其难以做到的事情,甚至它的难度和“成佛”是一样困难的。我们是在信佛,还是一直在信自己,哪怕是那些已经学佛学二三十年的修行人,也还是值得将这一问题拿来检视一下自己的。如果我们坚持按照自己的思维判断去分析事情,以世间的判断标准来形成在自己的愿望,并为这个愿望耗尽心思,劳心劳力,且并不懂得需要对此习惯性的做法进行反思的话,那么我们不仅不能说自己是在修行中进步,而且甚至不能真正称自己为一个信佛的人。

    “信心”无时无刻都在告诉我们,我们身上的我执还有多重。我们深陷于世俗的价值判断方式中,来期待获得佛法修行上的成就,这是不可能达到的目的。如果我们信心具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