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时我们也不必运用各种因明的道理来推理,也不需要佛法里的众多教证,自己就能亲身体验。

    若能见到心的本性,外面的这些痛苦就会自然消失,所有的魔也会变得无影无踪。因此大家就不应再懒散,要使自己安住在心的本性上面,这样就会胜伏一切外魔。

    “一切的显现全都是梦中的受用,也犹如是水中的花纹一样。对于这些梦中的财产、水中的花纹,我们怎么去寻找和希求,永远也是无法得到,因为它们并没有任何实有之性,为此我们应当自然安住。比如当身边响起各种声音时,我们就应安住于它的本性之上,这样会现前本来的智慧,这也是大圆满当中的一个教言。”

    上师又一次提到大圆满,这也是为修大法作思想准备的课,他从来不离宗旨的。

    “对于世间的业风,若仍继续分别执著,那始终是不会有安息的时机。从无始以来我们就这样已经分别了漫长的岁月,到现在我们也应该安住了。把一切分别念自然放下,在无系无作中安住,如是就象澄清的水、无云的天空一样,自然能见到心的本性。当我们真正见到了心的本性,你就会知道一切都是无有任何取舍,自己心里的诸多痛苦也会自然而然地消除,这时你就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一个人。”

    落叶满地人不扫,任它着地自成灰。你不管它,它就不存在了吗?也许是这样,因为落叶是心的显现,在心中不起作用,也就失去了显现吧。

    “分别念从无始以来就开始熏习,因此这种积习非常难以改变,为此我们应该以诚心诚意来精进守护自己的心。如果没有不断地精进,分别念也是无法调伏。只要自己精进地修持,就能逐渐远离一切散乱,获得清净的禅定,这时寂止的智慧也是越来越增长,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否则,若没有认真地观察自己的心,虽然在寂静的地方已闭关一百年,也修了各种法门,但自心仍如狂象一般没有被驯服,这样所修的一切法就已经成了增长厌烦的因,闭关也没有意义。

    战胜自己的心是天下最难的事情。在世间上双方军队作战的时候,如果杀害一些人取得了胜利,人们称为这是英雄好汉,但实际上这并不是真正的英雄。对自己的分别念作战取得了胜利,这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赞叹的真正的英雄豪杰。

    “就象大海的波浪或是末劫的风,我们极难以阻挡,同样,自己虚伪的分别念也很难以调伏。开始调伏它时,显得非常困难,内心也比较软弱害怕,但是只要我们长期精进和具坚定不移的信心,调伏自己的分别念其实并不是那么困难,因为分别念只是暂时性的迷乱显现,它并非诸法的本性。”

    上师此时,有点文艺范了,前两句,可以算是诗歌吧。诗歌,这失传已久的技艺,也进入佛堂了?我想起当年那首诗:“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自己的心就象清净的镜子,它的本体无有可认,犹如虚空,而在此清净的虚空当中,能显现各种分别的影像。如果我们去观察,一切都是远离戏论的本性,这是可以现量而见的。如果我们这样去观察和精进修持,现空无二的智慧或者究竟的实相就能现前,这时我们就能现见犹如虚空般的远离一切垢染的本性。

    “现见真实义后,就犹如手中持有如意宝一样,对一切诸法就能获得自在。如果真正已经通达了一切诸法的本性,那讲说显宗和密宗都没有任何困难。”

    我们若见到了本性,这时一定就会法喜充满。如果断除了分别念,一切损害和痛苦就全都断除了,因此在所有的事情中断除分别念非常重要。自己的心得到调伏,那修行也会成功,没有断除分别念而做其它的事情,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在我们遇到各种痛苦和烦恼的时候,也一定要作精进的修持。自己应该这么想:我现在获得的人生一年一年地马上就会过去,在如此短暂的人生中我应该调伏自己的心,在所有的事业和行为当中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对此应生起极大的欢喜和精进心。

    “如果在自己手上有一个如意宝,那就可以获得一切财富,如果鸟类有一双翅膀,那就可以在虚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同样,如果一个人修成了禅定,那无论是显宗还是密宗,自己所想的一切成就都会得到,所以象鸟的翅膀和手上的如意宝一样的寂止非常重要。”

    他所说的如意宝,是不是有点像我们内地所说的聚宝盆?

    “为了得到寂止,必须调伏自己的分别念,这样身心才能获得自在,以后息增怀诛等暂时的四大事业和究竟的圆满成就也能顺利获得,否则就不会得到这些成就。”

    再次提到“寂止”这个概念,按我的理解,佛祖的圆寂是一切的寂止,而得道,是心的寂止。

    因此,为了获得殊胜的果位,我们应精勤地修持或者说是调伏自己的心。凡夫的心犹如狂象一样,必须以一个正知正念的绳索经常把它束缚,否则,心就没有一个被调伏的机会。如果我们没有依靠正知正念来修持,则始终不会生起禅定的境界,即使在百劫当中精勤修炼也毫无结果。

    “当我们用正知正念来观察自心时,就应专注观察,除此之外,不要存有任何其它的分别和希求。到时候,犹如虚空当中升起日光,空中有明、明中有空,也即是现空无二无别的境界,通过精进修持和祈祷上师,就能现前无遗。”

    也许上师已经到达如此境界,“明空”,传说中的见道特征。而我们,还在这路上,被路边风景所迷惑。

    “当我们获得一定境界时,没有能取和所取,也没有任何分别妄念。这样,心在没有任何分别念当中放松、安住,而在分别念生起的时候,又依靠正知正念再三反复地修持。如此修行之后,到了一定阶段,分别念的力量变得越来越薄弱。然后,自己的心获得堪能,安住和入定都得到自在,那时候,禅定的日光就可以从内心当中升起。”

    依据禅宗的理论,这叫能所双泯。所以,不管是哪个宗派,其实修心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我们将心自然安住,然后观察它的本性或不舍弃它的本性,并用正念来护持它,如此一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