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你擅长的方向讲起吧,我听起来顺耳些。”

    “好吧,理论上,人的自我意识是从哪里来的呢?不说废话,先上结论:人的自我意识是自我强化的。我们前面讨论过,人的行为与思想,有偶然性特点,在这个变化的世界中,随时变化生灭。如果我们有这个能力实时感受这个变化生灭,并作出实时的反应,那么,我们就不会有自我意识,这个观点,你承认吗?”

    这个观点,我当然承认,这是以前我们讨论过的。其中一个“实时”的概念,相当重要。在信息时代,我们知道,真正的实时是不太可能的。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连最快的光,都需要时间来传播,可以说,我们任何感觉,都是延后于事实发生的。所有思维,都是事后诸葛亮。

    更不说行为了,当思维已经滞后于事实,而行动又滞后于思维。等我们对事实作出反应行动时,大概已经延后接近100毫秒了。原来学驾驶时,老师也讲过,从发现危险到判断到作出处置,人类最快方程式赛车手,也需要2秒左右的时间。

    真正提出比“实时”更为绝对的观点,是佛教经典中的“一时”,一时是就当下。假如我们以“一时”这个当下的观点来审查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心这个自我时,发现,我们的感受与思维与行动是分离的,时间不同步,传递有差异,机制有转换,结合一统一。

    按这个理论来看,我们的自我是分离的,就像女娲造人时,把我们的感觉器官和身体肌肉以及大脑,没有捏在一起一样。没有粘在一起的泥巴就只是泥巴,成不了人。

    按佛教大师们的说法,只有圣者,才能够真实感受到,这种自我分享的“一时”状态,从而深刻体验“观法无我”的真谛。而普通人,总是想用某种理由,把这种时间的延迟性,捏合起来,组成一个并不存在的自我意识,让自已觉得自我的存在是真实的。

    感受、思维、行动这三者本来不同步,也不同性质,也有失真。但我们硬要把它们当成是一体的东西,这就需要某种粘合剂来捏拢它,这种粘合剂,很多时候,就是自我安慰。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自我安慰这种企图,为了证明自我的存在,产生了妄心。以上,是指人的自然属性中,人们是如何创造出一个自我的。在社会生活中,有更具体的花样。”

    万师兄这些话,表明,他在对佛学的理解上,已经前进了很大一步。因为他提出“实时”的概念来说明“一时”,已经向圣者的方向迈进。这是他悟出来的,从而还激发了我。可以这样说,这次打七,虽然他没的解脱生死的消息,但他的理论思维能力,比以前,高了一个层次。

    “我们得先承认一个大前提,在世俗生活中,对人的本质的定义,还是老马的定义最恰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称。自我如何定义?从社会关系中定义。说简单直白一点,就是从比较中来。对不对?”

    我承认,目前,这个结论仍然是最严谨的。如果有人不靠与他人比较中来定位自己,大概只有极少数。没有社会意识的智力障碍者。或者超脱社会生活的隐修道士等。

    我也说到:“对,人如果没有他人作为参照物,就根本无法界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与关系。没有社会关系参照的人,是无法确定本质的,也就是说,无法确定这个社会中的自我。”

    “所以,推论一:大部分社会中的人的幸福感来源于与他的人比较。推论二:人的社会自我意识,是与他人比较产生的。”

    对,这两点,看起来好有道理的样子。如果不通过比较,就有自我意识,那是孤独症患者,难以独立生存的。当然,每一个现代人,都很难独立人类社会而生存。

    “既然有比较,就会有优劣。你发现没有,再自卑的人,在某个方面,都要确立某种特殊的优越感,如同我们老师,喜欢确立知识优越感一样。如果没有优越感,人们就会丧失自我,没有勇气,活下来的机率,就少多了。因为,人生,从本质上来说,没有意义,尼采与叔本华已经证明过,我就不多说了。”

    人生的本质,只有一个结局是注定的:死亡。所以,人生没有什么永恒的意义。那么,为什么活着,过这种痛苦而没有希望的人生呢?需要优越感这个安慰剂。

    “所以,知识优越感,在我们心中产生。当然,即使最底层的人,也会有优越感。人类从有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以来,就发明了一个通用的优越感,它占据了大多数人的观念之中。”

    “那是什么?”

    “道德优越感。因为道德是一个心灵的标准,是不太好用外界的客观量化的,所以自由度非常高,人人都可以使用它。这就像你当兵时的武器,军用枪支很难得的,只有士兵才可以拥有。管制刀具是受管控的,屠夫使用起来也只能用于杀猪。但是,有一个自带的武器,人人都在用它,那就是拳头,因为人人都有。所以,练习武术或者拳击,是大多数人最便宜的选择。”

    当然,这是常识,这个武器取得,不需要另外的成本。只要你是一个健全的人,就可以运用它,取得某种优势。一个拳头很硬的人,走在社会上,有一种莫名的自信,觉得自己能够打赢全世界。其实,在这个热兵器时代,拳头的战斗力太弱。但架不住它来得便宜自然,是顺手的事。

    所以,所谓道德优越感,其实是指自我意识中的心态。而人人都是有心理活动的,用起来方便。所以,人人都可以有道德优越感。

    “穷人们最喜欢运用道德优越感,因为他们实在也买不起其他武器。”万师兄笑到:“乞丐们也会认为自己是善良的,也会在私底下骂那些有钱的,为富不仁。这只不过是嫉妒心肠的合理化,给自我安慰找个理由而已。”

    这个安慰剂的发明,还有一个不合逻辑的推理。比如说,庄子很穷,但他很有道德。我也很穷,我就像庄子一样,有道德。其实,穷与道德并无直接联系,这个推论不成立。

    这种推论,往往会得出很可笑的结论。比如花是红色的,花很漂亮。所以推论,凡是红色的东西,都很漂亮。所以,我为了漂亮,也得要穿红色。

    与之相似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