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得时间长一点,胸中有些闷。不得不间歇地长舒一口气,以缓解身体这个气球。

    总在与身体与心理作斗争,这不是一个好办。此时,我想问别人,应该怎么搞,但不知道该问谁了。大家都在独自用功,万师兄的修为,也不知道能够比我好多少,况且,他禁语正在适应期,我不应该打扰他。

    在打坐时,偶尔还会出现一些现象。有一次,我呼吸微弱之时,想提话头,脑袋突然冒出一个“看话头”的想法。当此想法突然来时,当时我是闭着眼的,突然觉得眼皮外朦胧有一层模糊的白光。正准备高兴,以为自己开始有消息了,又突然觉得不妥。

    “不求圣解”不是“不求甚解”,前一个是踏实做功夫,后一个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自以为是。我读过经典,知道此种情况是幻像,以古话说:“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只不过有“看”的念头,触发了视觉神经并联通了意根,对其进行联想,这也属于妄想之类。

    还有一次,是深夜,我一般坚持子夜打坐。从道家的理论来看,子夜是气交变的时刻,此时打坐,最有效果。深山农村的子夜,真的是万籁俱寂,只能够听得到自己的呼吸与心跳。我曾在白天,听一个居士说过,他最怕此时打坐了,安静得让人害怕。

    我当时想,他只是在城市里长大,没有长期农村生活的习惯。习惯了喧嚣,就不安于安静了。

    当时我深夜打坐时,偶尔也产生了一个“看话头”的想法。为什么我总产生这种想法呢?这不是我的本意,它是突如其来的,仿佛意识上的一次偷袭。我自己的意识偷袭我自己吗?提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抓起来?

    如果按我们平时的逻辑,这是说不通的。按心理学,也最多解释到潜意识与意识的矛盾。但在这些天,系统地听了老法师的课后,我知道,意识是分好几个层次的。比如有第六识,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意识。还有第七识,还有第八识,叫阿赖耶识,是一切意识的种子。三个层次的意识会发生冲突或者矛盾,是很正常的事件。就像是祖孙三代,虽然是一家人,但偶尔也会争吵两句。

    这个“看话头”突袭我的安静,估计与平时接触的东西有关。我看到经典上的话,或者听老法师**,都有“看住话头”的说法,估计潜入我意识的某个层次。当我放松了后,它就自动冒了出来。

    那一次是深夜,漆黑的夜里,当我产生看话头的杂念时,突然好像觉得自己此时能够看到某些东西了。仿佛自己能够约模看到,屋内的床,盆子,以及行李包。看得不真切,只是某种印象。

    后来下坐后,我打开手机灯光,检查了一遍当时的印象,与实物对照,知道是妄想了。大部分物体与我当时黑夜“看”的印象是大体准确的。但是,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看”到毛巾在盆里,而灯光下,毛巾却搭在了桶上。

    我明白了,那种“看”只不过是白天印象的某种重现,自己在意识中,误以为是当时看见的。只不过,是回忆在视角意识中的幻想。

    不经过这么些经验,你不会知道,打坐过程中,如此之多的幻象,是如此迷惑你。有的迷惑还更为真实,就像一个精神疾病的梦游症患者,能够不受理智控制地外出,还不会摔倒,回来后再睡觉,第二天居然毫无记忆,这些都不是正常的表现,病态的东西,根本就不可能是修行。

    当你沉静下来面对自己的内心之时,会发现,自己表面平静的内心,居然有如此之多的妄想。我所遇到的妄想有三个特征。第一是突然性,前面根本没有想过的事情,它总是突然产生,我正在观呼吸,突然出现妍子念经的形象,就是这种。

    第二是纷杂性。突然产生的,你不联想,它也会突然消失。如果正面理解,这是思想的空性,真相上就是不连续的。凭空来凭空走,不理它就行。但问题是,它们太多了,多到你都没办法细看头一个念头,第二个念头就来了,如同洪水浪花,总是不停。

    以前不打坐时,根本没有如此纷乱的情况,我甚至以为,我还是一个比较专心比较安定的人。结果,当身体静下来,思想杂乱的背景,反而更清晰了。

    当然,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因为平静的身体作了一个镜面参照,可以看清内心是多么的复杂与纷乱。如果一个处于思想活跃和身体活动的人,他没有反观自己的思想,还不法意识到,自己的内心有如此多的乱象。

    此时,当乱象干扰你心灵时,你是无法提起话头的。怎么办?我想到原来南先生在书上说过,就是你只是看这些念头,不加感情地看它,不追随不联想,也不故意排除。

    当然,在实践中,也是排除不掉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念头如同流水一样,一群结一群地来,不是一个个地来,你根本就看不住。

    光是让我不追随不联想不带感情地看,就很困难了,毕竟这时产生的许多杂念,都与我平时生活有关,平时的生活中,我都不自觉地倾注了感情,此时感情泛起,如同搅乱了浑水,彻底看不清了。

    但是,这个过程是可以渐渐平息的,只要你不用力,它是可以沉淀的。过不了好久,就会发现念头开始模糊,最后消失。原来,对事物的一切看法,只不过是情感的肥皂泡,它始终是要自动破裂的,不需要我努力地刺破它。

    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是这样理解的吗?是针对安静时突然来的幻象吗?

    当然,这个过程我还是有点办法的。比如,老法师所讲的“有寻有伺”,意思是寻是找那个话头的答案,让你的注意力不至于飞得太远。如果没有念头时,就等在那里,安心等待,不需要自己再加一个念头。

    我们平时,习惯于有念头的世界。如果思想突然断电,我们会以为这是不正常的状态,会有点心虚,没有依凭的害怕。其实,所有的念头,它的连续性是靠不住的。如果不加上情感与联想,任何念头都保持不了很长时间。

    即使所谓的保持,也是随时在发生变化。

    过年时,我们都有放鞭炮的习惯。假设鞭炮炸响时,如同一个念头的突然产生,它产生了,后来就会迅速结束,消失得无影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