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已经证明过了的。宫廷雅乐因为太过高大上,很少保留。”

    我更不理解了:“按理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不流行于民间吗?”

    “当然流行,孔子如果只听几次古琴,也不至于把乐提升到治国的高度上来。当时的音乐,一定是宏大复杂的。但是,后来,复调音乐,为什么衰退了呢?”

    这恰恰是个大问题。按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来看,产生复杂的复调音乐应该很早了,怎么,后来被人们抛弃或者不需要了呢?

    “这与中华文化传统有关。在春秋时期,中国各地诸侯,语言与文字有差异,音乐也百花齐放。文字沟通不足,音乐来补。但自从大思想家开始整理并统一文明路径后,尤其是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再加上后来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人们对情感与思想的表达,最顺畅最容易普及的,就变成了文字了。人们对情感共同性的体验,大部分可以从文字中获得,比如诗歌,就变成了中国最主要的艺术形式,而音乐的重要性,就相对降低了。”

    “你的意思是,当文字统一普及之后,礼乐治国,礼成了重要方式,乐,就变得不太重要了?”

    “对,中华文明是早熟的文明,过早地进入文字艺术时代,前五识的作用,迅速被第六识所统一。进入文字思考阶段的人们,可以通过文字抒发与沟通情感,代替了一大部分音乐与美术的功能。”

    小胡有疑问了:“不对啊,比如唐代,离秦帝国已经过去一千年了,也有音乐舞蹈的中兴,皇帝与贵妃,还是发烧友呢。”

    小胡所说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说的是李龟年的笛子王维的琵琶。白居易描写的音乐盛典,杜甫写的观公孙大娘舞剑器,以及当时诗人们对胡旋舞的描写,都是动人与热闹。成一时之风气,显大唐之兴盛。

    “那只是一段插曲,那是因为外来文化的冲击。你们知道,中华文明对外来文化是很能够吸引包容的,这是它生生不息原因。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的到来,这种艺术巅峰时期就过了。外来文明留给我们的遗产,今天成了我们传统的一部分。从乐器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们所说的二胡板胡,凡是叫胡琴的东西,都是当时西域传来的。包括我们最熟悉的民间乐器锁呐,原产地是波斯,通过丝绸之路而来。也许,当时著名的《霓裳雨衣曲》是复调音乐,但今天,留下了乐器,但失去了复调,为什么?因为不太需要。”

    “好的东西,怎么就不需要了呢?”小胡对艺术不太了解。我觉得,他对心理学的学习,至少差了这一课。艺术对情绪的影响太大,所以艺术是心理研究的必然内容。

    “你们想想,唐代留给我们后人的,最大的艺术形式,是什么?”

    不言而喻,是诗歌。唐诗,是中华文明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我反应过来了,不管当时艺术的门类有多么发达,当时的音乐有多么灿烂,比起以文字为载体的唐诗来说,都是逊色的。

    “所以,当文字能够代替大部分情感表达与沟通时,音乐的艺术就走向小众。当然,不是人们不需要音乐,只是不需要用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大的精力,去创造去欣赏去发展音乐。从而,在社会地位上,搞音乐的人,被称为下九流。而搞文字的,就得到了唯有读书高的地位。”

    有作为才有地位,有需求才有市场。音乐在国人心目中,需求量比较小,所以发展起来就比较慢了。茶余饭后的副业,当然不能当饭吃。

    “相反,在中世纪的欧洲,都是城邦国家,比我们春秋战国时期,国家还要零乱,语言文字不太通畅。人们表达感情,需要借助音乐美术等最直观的手段。于是,需求增加,所以得到发展。”

    “你只说了重要性,而且是对音乐发展的整体性而言的,还没回答复调的事呢。”

    “庄老师,你病得不轻。”小胡的语气是认真的。

    我当然病得不轻,当年,我心目中,我与小池最难以沟通的部分,就是音乐。我甚至因为这个,把我跟她的知识结构和成长环境原生家庭,进行了分析。甚至得出,我与她不是一路人的结论。我所享受过的最美好的爱情,最重要的瑕疵,与音乐有关。

    “我个人理解,不一定对。”万老师先客气一下,这是教授们在长篇大论前的口头语,给自己留个活扣,就像大陆法系的文本,最后几条,总得有个保底条款。或者签合同时,最后一句话:其它未尽事宜,双方本着公平互谅的原则,协商解决。这个开关语,也是免得说完后别人给自己扣帽子子。

    “具体到复调音乐,我得先说音乐的模拟性。音乐是通过声音,加上听众的联想,再造一个世界。如果音乐的重要性增加,或者说,音乐担负了情感沟通的重要渠道的任务,那么,音乐就如同,尽管是作者编造的,但要像现实。于是复调音乐的产生就有必然性了。”

    这是讲音乐因为需求而产生形式上的发展。

    “我们在自然与社会中,听到的声音,可以说都是复调的。人群喧杂,高低频同时出来,虽然说的是一句话,但男人与女人,高音与低音,经常同时发出。这种各声部同时发声的现象,就叫复调。自然界也一样,同样是水声,海潮低声音的吼叫与泉水叮咚的高音,也可以同时存在。复制一个类似于现实的环境,非复调不可。西方经典音乐兴盛的十七十八世纪,交响乐,把复调音乐推向了一个和谐宏大的高峰。而支撑这个高峰的主要内容,是叙事的。最早的交响乐,大多是叙事的。”

    我明白了,叙事的音乐,跟叙事的,内容表达方式,有共同点。

    “叙事中,感情是复杂的转换,乐器多,调式复杂,等等,都是一种模拟。在复杂的模拟现实的背景下,每一个交响乐作品,都有自己的主题,这个主题,表达了它感情的主基调,或欢快或悲伤。总之,美的展示,不外那四种类型。”

    古希腊的思想家留给欧洲的文化遗产,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壮大,四种美的形式,得到了各种手段的丰富。

    “当时的音乐,需要表达的内容太多了,故事,情绪,思考、美丑、判断、宗教、哲学,主要是反映人生中最冲突的内容。担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