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的话,就只能从众生平等这个角度入手。好在,人都有同情之心,有情众生,能够让我们产生共情,这是一个好切入的口子。

    当年孟子劝一个国王,从杀牛还是杀羊来作为说服的切入口。因为国王看到杀牛不太忍心,就推断出国王的同情之心。其实,最残暴的国王也是人,这种同情心多少也是有的。孟子的理论,就是利用人的这种同情心,推而广之,将同情心用于人民,就是好的国王了。

    “君子远离疱厨也”。

    人类与其他众生有共情的特征,所以,劝导人们的慈悲,就比较容易。

    “所有大菩萨,都以悲心而成就,所以,要建立平等心,得先建立慈悲心。”法露量强调到:“要我们吃素,百丈清规写得明白。那不是因为肉食有毒,当然,肉食确实也有毒,但不至于毒死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和维护我们的慈悲心。众生既然是平等的,我们就难以忍心杀害它。”

    到了寺院,亲自接触僧人的生活,才发现,他们的很多讲究,其实与这有关。

    比如僧人们喝生水的时候,总要念咒,为那清水中的微生物超度。《西游记》中,吴承恩写唐僧时,有一句话。“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我少年时读到这一段时,总觉得描写得有点过分。但今天看来,他的描写是正确的。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惜,其实是在爱惜自身。因为,当你把自己与所有众生看成一体之时,你就会产生巨大的共情的。

    “慈悲心不是妇人之仁,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自己的尊重。”法露师这一句话,让我确认,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他接着说到:“但是,凭空让一个人产生慈悲心,也很难的。我们通常说入下屠刀、立地成佛,但一个屠夫,可能并不能放弃自己的职业,因为在他看来,这是正常的。于是,我们退而求其次,我们再把这个感情,缩小到人身上。”

    他反复在说感情,这印证了一句老话“无情未必真豪杰。”而佛门这个清心寡欲的地方,也是最讲感情的地方。因为这种大情怀,正是菩萨的特点。

    当年,我们看《三国演义》时,老是痛恨曹操的无情。毕竟,他杀了曾经的救命恩人。他杀了无数人,并且取得政权的方式,也掺杂了许多阴谋诡计。但后来看了《三国志》,读了他的诗,才发现,这也是一个有巨大情怀的人。

    他的诗中,感叹当时中国诸侯割据,战乱纷飞,不得不出来改变这个局面。他曾感叹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是对时代人民的忧虑。他不得不利用非常手段,来统一中国。因为他知道,中国如果不统一,战争就无法停止。百姓的生命,就得不到保障。

    “宁为太平犬,不作乱世人。”人民在战争中,失去的,是最宝贵的生命。所以,要改变这个局面,就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他是当时最好的书生。父子三人,同为伟大的文学高手。但是,时代被迫让他们拿起武器,挽回这个乱世的局面。

    他在称王时曾说,如果孤不称王,不知道让多少人,动起了称王的念头。那时,又将是多少人的死亡。

    也许这一切,只是他给自己的野心披上一层温情的外衣。但就是这种外衣,也比刘备的高大。刘备,为了自己小集团的利益,居然说出:“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这样的话,不知道,他这样的态度,如何对待自己的母亲。

    刘备为了成功,装傻充愣,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中国人的崇拜呢?除了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以外,估计还涉及到人性。

    中国人中,许多人的所谓道德,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比如,一个人发达了,如果他是为天人公德做事,不为自己的亲人做事,许多人就骂他,不讲亲情。其实,这种骂人的人,脑袋里始终抱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梦想。这其实是一种自私。

    有的父母,逼迫子女,成就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其实也是一种自私,还披上了孝与不孝的帽子。

    某一次,我到某开国元勋的故乡参观,当地有一个老头说他的坏话,我问为什么。其实,这位元勋从事业到道德上讲,都堪称伟大的典范,为什么他的故乡人,还在骂他呢?结果这老头的理由是:他没为家乡做过好事。

    原来,这种人的评价标准,是能够让我得到更大的好处,谁就是高尚的。要知道,这种开国元勋,他给的好处,是对全国人民都有的。这老头,也得了新社会的福。但是,他不这样认为,他想多得到许多,以家乡人的身份,成为人上人,就有意思了。

    当年毛爷爷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家乡亲人们来到北京,说自家人坐了金殿,自己也想当个大臣。结果,被老人家劝走了,许多家乡人,还愤愤不平。

    比如,你有一万两黄金,你把它均分给天下人,天下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没什么值得感激的。但如果你分给自己的亲友,亲友们会赞扬你。这种小九九,在中国历史,屡屡发生。

    当年邓公有一个故事,他的家乡想利用邓公的权力,为家乡经济做点好事,显得与其它地方不同。毕竟,邓公是这里的人,起码要得到更多的好处。于是,家乡人就委托邓公的弟弟到北京,劝说邓公为家乡给好处。

    兄弟俩当然感情深厚,邓公与弟弟在一起谈了一晚上,最有名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这句话意义重大。国家的领导人,是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的,不能够仅为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就有所偏心。正因为如此,自从革命以来,邓公从来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最多到了成都重庆。

    当一个人的情怀覆盖的范围越大,他的胸怀和志向就越大。如同菩萨,他胸怀的是,整个众生。而佛,胸怀的是,整个世界。所有时间空间,都是他慈悲的对象。

    在湖北时,我也听到过类似的声音。当年,林当副手的时候,大家充满希望。有个老者给我讲,要是林不倒就好了。我问为什么,他说,林不倒,估计武汉就会成为首都,湖北会成为全中国最发达的地方。

    我当时想,如果林真这么做了,他就不配做全国的领导人。这种自私的家乡观念,其实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而建立在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