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见。所以,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出来了。”

    “这不违法吗?”

    “当然违法,佛教协会也在政协上反映这件事。但是,利益面前,所有道理都是软弱的。扯了好几年,这事才弄清楚。政府呢,处分了几个官员,事情就不了了之。但功德钱,是退不回来了。当地地方财政也是穷疯了,什么钱都要。没办法,吃饭财政,作工资都发出去了,怎么办?”

    当听到他说“吃饭财政”四个字的时候,我不得不对这个明成师刮目相看。这是一个懂社会的人,他非常聪明并且有见识,他还有一句话,说明了他的厉害。“任何道理,在利益面前,都是软弱的。”这句话,可以作为历史上最重要的规律来用。

    人类历史,按马理论,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如果说穿了,就是利益决定立场和思想。那么这种贪利的思想从哪里来呢?这是人的本性。

    佛法改造世界,就必须影响人的本性。只不过,这不是通过宣传的方式,而是通过信仰的方式。

    原来读大学时,学过马原课。当时对所谓有点不太理解。它实现的基础,看起来是那么虚幻。但想通了,其实从人性上,可以想通。

    物质产品极大丰富,这是基础条件。当达到极大这个程度时,人们追求的方向就会改变,会更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用现在的社会来说,就是钱多了的人,就更想找精神刺激。全社会,这个基础达到后,人们对物质产品的分配,就没那么关心了。所以按需分配,才有人性的基础。

    人们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就会产生道德水平极大提高。这就是未来理想,其实是有逻辑的。

    “现在那庙子怎么样?”

    “院墙拆除了,也基本恢复了。原来的一些师兄也回去了,但我准备就在这崇圣寺长住了。毕竟,见性法师是过来人,我想在他这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当然知道,他所谓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所谓过来人,就是已经开悟的人。一如那方丈的法号,明心见性。他要得到的成果,也就是见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有点理解见性法师当时对我所说的那两句话了。

    第一句:“你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如同禅宗里的话头,问生从何来,死向何去。这种问题至少可以得到两个判断。

    第一个判断,如果我是一个已经有所开悟的人,那么,可以得到一个他认可的答案。如果是这样,我就不是单纯来的初学者了。从此,对我的教育方法,肯定不一样。

    第二个判断,是看我的聪明程度和心地情况。如果我回答:我从北京来。那么,我就比较愚蠢。因为,这话不需要他问,文大姐已经告诉他了。如果我按以前学的佛教经典来回答:“无所从来”,那是圣贤的答案,不是我的答案。照抄别人的答案,就是不老实。

    我没有照抄,所以,他就得出第二句:“是个老实人”。

    原来那两句,是入学考试啊。我心头一紧。那看似平和的眼神和话语,处处充满机锋。

    回到宿舍后,发现又多了些人,明成师又给他们交代情况,并且把他们往治安室领去了。

    安顿下来,洗了个脸。然后给妍子发了个短信,报告我现在的情况。妍子回了一段话:“哥,如果吃不了苦,就不要勉强自己。如果你喜欢那里,就坚持下去。不要为了我学,要为你自己学。你如果自己好了,就是为我。”

    这是实话,也是最真的话。许多最好的情书,说些你恩我爱的东西,但就是不说实话。多年的恩爱的夫妻,不说我爱你。只说是:饱了不?暖和吗?这才是最好的情话。

    我知道,从这天起,我就不能给自己留下任何退路了。不钻透这个黑漆桶,就不返回。

    看了一会守则,也看了发包里的佛经。守则倒很简单,至少没有部队的条令条例那样复杂。我过集体生活是没有障碍的,当年当兵,第一天,就适应了。

    而佛经,我却不想这么早就看。我过去看过这么多书,却根本无法真正理解佛法,今天多看这一会,有什么意义呢?我决定,把自己以前的佛学思想清空。

    以前的佛学思想,其实算不上思想,只能算门外的印象。要不是在刘大哥里学了那几天,在打坐的实践中发现如此之多的现象和门道,我还始终把佛学当哲学来理解。

    佛学,至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问。不是工程师画图那样简单,还得把图上设计的东西,亲手做出产品出来。而这个产品,就是我自己。

    把自己清空,不是说我过去的认识没有对的成分。而是说,那不成体系的零散知识,如同网上的快餐式阅读,根本无法建立起一个分析的框架。

    等大家回来的时候,互相礼貌地问候,倒都遵守了基本规矩。这里不是一个闲聊的地方,大家并不是听你的故事而来,而是听闻佛法而来。

    我们这间屋子睡了八个人,到大家整理完个人物品后,听到钟声了。出来集合时,明成师在那里等着我们。如同当年在部队集合时,那个值班排长。

    “给大家说一下,食堂不允许乱讲话,吃完就走。而且,大家要多吃一点,毕竟这里晚上,不开饭。”

    有人在下面嘀咕:“怎么不开晚饭呢?”

    身边就有人解释:“午后不食,这是戒律。”

    我也算是明白了,今天第一个遇到的敌人,恐怕就是晚饭了。

    到了食堂,白米饭和两样素菜,一个菜汤,就算解决了。当然,大家都吃得比较多。

    平时在家惯了的人,老说自己胃口不太好。大家如果健康的话,不存在胃口不好的问题。如果这样说,那无非就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肉食吃得多,有一种饱的感觉。因为胃消化肉食,比较困难,时间比较长,所以有一种饱胀感。另一方面,是零食吃得比较多。瓜子花生水果的,没事就吃,正吃饭的时候,没几下就饱了。

    但今天,当大家都知道晚上没饭吃时,再加上都是素菜,大家吃饭还是比较努力的。当你努力专心吃饭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