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我会一些预测术,周易之理也知道一些,中医书籍也读过一些,但就是没有把它们结合起来。

    “一个肾精不旺的人,就难以聪明健康,也就难以成就大事,这是肯定的。因为,能力不够。但是,一个肾精充沛的人,如果不知道节制,那么,他的力量过多消耗后,其健康与聪明程度也会受影响。”

    “这是收支不平衡的缘故吗?”

    他摇摇头:“哪有什么收,都是支出啊。在望上不节约,开支过大,那么,在头脑上,就开支缩减了。所以,我们看到的伟大的人物,总有两个极端。”

    这个论点我第一次听说,倒想知道是什么高论。

    “对于先天能量本身就非常强大的人来说,他身体健康、头脑聪明。如果他意志力强的时候,把这种能量用在做事上,一定会成为伟大的人。如果他意志力懈怠时,就会将这能量用在性方面。这就可以解释,如唐玄宗、汉武帝,原来功绩那么大,后来懈怠了,就耽于女色。但是,耽于女色,也是需要能量条件的,一般人,那样搞,活不了好长。但他们,却基本做到了长寿,可见,他们先天能量的总量,的确是非常大的。”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反复出现。许多伟大的人物,早年节制爱好和,专心搞事业,成就伟大的功绩。晚年意志力下降,不节制了,就以超出常人的频率满足望,并且还得到了长寿。这种人,能量是惊人的。

    “还有一种人,先天的能量也好。但早年因为性泛滥,而没有在事业上发挥出来。但后来因为变故,性受到压抑或者剥夺,头脑忽然变得聪明起来,也成了一代伟人。比如司马迁、郑和。”

    以前倒没注意到这个关节,他这一说,好像还有点道理。

    “当然,大部分能量大的人,两者都是并行的。做人做事都比较成功。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要想成就事业,总是节制自己的,就像诸葛亮那样,用娶一个丑妻来克制自己。并且告诫自己的孩子,要淡泊宁静,就是这个道理。”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我们读过几天书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原来总把它当道德说教来理解,其实,这里面还有深奥的实践性基础,生理性原因。

    “虽然人的能量各有不同,但对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先天储存的能量,总数是固定的,并且随着你的用度,在日渐减少。如果你想在某一方面取得非凡的成绩,就得压抑或者克制你其它方面的用度和浪费,这就是自我克制对成功的重要意义。道家佛家甚至印度教,都在反复说这个道理。苦行,也是这个理论基础。”

    我问到:“除了性的,还有哪些能量耗散的途径呢?”

    “我们的六根,都是能量耗散的途径。眼耳鼻舌声意,都在耗散我们的先天能量。总之,声色情志,都需要能量的。所以,清心寡欲、沉默寡言、不动声色、心情平静,是所有修行者的状态。”

    这就太宽泛了,人如果这六根都不起作用了,那跟死人,还有什么区别?

    “是要把六根都关闭吗?”

    “不一定,分阶段不同。在接通宇宙能量之前,如果你都关闭了,那就是死人。当然,所有修行人在悟得大道之前,都是要死一回的。但至少可以关闭五根,只留下意根的存在,至少你是活的,你自己还有意识,在医学上,有脑电波的存在,你就没死。”

    原来死亡是以心脏跳动或者呼吸停止为标志的,今天以脑电波的消失为标志。

    “这在实践上是很起作用的,六根对应的六识,是色声香味触法。比如一个瞎子,对色不起作用了。但他的触觉就会变得特别发达,嗅觉也变得非常灵敏。”

    这个说法,大量存在于实践中,比如电视中,有个纪录片,就说一个盲人调音师,对声音的敏感程度,远远超过正常人。而且庄子也说过一个故事,说一个盲人粘知了,仅凭听觉,就可以判断知了准确的位置。庄子是帮道家学说打比方的人,莫非,他讲这个故事的真实意义,是告诉我们,关闭功能的好处吗?

    “当六根中的五根关闭了,所谓关闭,不是让你失去功能,不是让你成为残疾人。而是说,这五根的反应,不会让你动摇意志和感情,只保留意根的存在和敏锐性,这全部的先天之力,经转化后,增强意识的能量,就会发现,精神的伟大。这就是炼气化神的道理。”

    这是一整套知识体系,如果不经过实践,你几乎都难以相信。

    “你观想,用的是意根。当意根得到自下而上的巨大能量时,你观想的能力就大大增强,所以,莲花自开,观音自来。此时的莲花与观音,只不过是你意根的呈现,只是一个精神产物,只是你先天之力的表达。”

    我有一点不了解,先天之力,与莲花与观音,与佛教,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为什么是莲花和观音呢?不是鬼怪和梦境呢?”

    “你的发心或者动机,是修佛道,是追求如来智慧,你追求什么,此时就会呈现什么。如果你追求鬼怪美梦,照样可以来。”

    “那按你说,想什么得什么,是不是心想事成的意思?”

    “有点像,但不是事成,是心成。这个心也是妄心,大概只能说是神成,就是精神成就了。当然,真妄不二,也勉强说心想事成。观音的大愿之一,就是让你心想事成。”

    原来观音菩萨在民间的号召力,就来源于“心相事成、有求必应”这几个字。但这几个字,仅凭这两步修行,就差不多在精神上达到了。

    “所以,佛陀悟道时的那句话,就可以理解了。一切众生皆如来智慧德相,皆因颠倒妄想,不能证得。这句话的意思,在实践中就可以证实。只要你追求如来智慧德相,仅凭自己的先天能量,完全靠自己,就可以看到。看到观音和莲花,这就是如来智慧的影像。这个东西,你先天里本身就有,不需要借助外力,就可以看,对不对?”

    我一直不认为,佛经里的话仅是从理论上说的。我一直在猜,佛经里的话,是过来人实践的经验。现在按刘大哥的说法,证实了我以前的猜想。

    “为什么又说我们颠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