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好就行了,哪里有能力管她的教育和学习?”

    这正是我在云南看到的现象,父母都出去打工,孩子与老人困守山中,家庭的教育就成了问题。当然,这师傅的家是在重庆下面的乡镇,条件又比云南强了不少。

    “姑娘读初中的时候,成绩就不太好,有一次还与同学私自离家,说是在网吧泡一天一夜,老师找上门,给我们打电话,我们知道,这样下去,是不行了。”

    人是由环境影响的,在那封闭的小镇上,有几个朋友和同学一撺掇,自己就跟着变了。况且青春期来临,缺少监督的管事,孩子是最容易变坏的。

    “我跟她妈一商量,觉得我们不能走镇上其他人的老路,姑娘也不能走我们的老路,我们宁愿少挣钱,也得要把孩子扶上正路。”

    我问到:“你所说的,镇上其他人的老路,是什么路?”

    “上辈子打工,供养孩子读书上学,让孩子吃好穿好。但没时间管孩子。结果孩子因为没大人管,读书也不行。要么读职高要么初中毕业就不读了,最后的出路,就跟他父母一样,接着打工。”

    “打工有什么不好吗?绝大部分人都在打工啊?毕竟,当老板的,是少数。”

    我这个问题,其实是想说,哪怕你在中石油当工程师,你也是在给国企打工。哪怕你是在大学当教授,你也是在给教育部门打工。

    严格说来,大老板虽然挣钱,但他也在为社会打工,因为,他要交税,他要为自己的风险负责,他也有生存危机。

    “兄弟呢,不一样。你说的打工与我说的,不是一个事情。我所说的打工,是指无法在工作的地方安家,必须背井离乡地做临时工作。如果,你在重庆工作,但那里有你的房子有你的固定单位有你的户口,你就有了家庭的稳定性,你的医疗教育和养老,都归那个城市负责,那就不叫打工了,那叫工作。”

    “对,你说得对。”我不得不承认,人对工作地点的敏感,来源于对家的依托。只有你在工作的地方安家落户,你才能够去除你的漂泊感,得到安全感。而人,对安全感的需求,是相当重视的。甚至,可以说,安全感,归宿感,事关幸福的定义。

    “所以,我们两口子商量,无论如何,得努力一把,不能让姑娘走我们的老路。我们就回来,开了这个茶馆,主要是监督姑娘的学习。”

    车子又到一个上坡,他熟练地换档加油,中间间隙还拿起一个矿泉水瓶子,喝了一口水。

    “要说我姑娘,对我们回来还是欢迎的,她虽然没以前自由,但毕竟父母在身边,她还是听话和高兴的。我姑娘虽然说不上有多聪明,但也懂事,知道努力了。所以,中考考上了普高,这对我们,对她,都是一种振奋。”

    一个人读书不太好,除了与聪明和努力有关系以外,还与自信有关。一个从来没在学习上得到过正反馈的人,是容易讨厌学习的。比如,一个在小学都在班上后面,没得到过什么奖状,到中学后也没有突出的成绩,哪怕是某一科,得到老师的表扬,那么,他就无法建立自己在学习上的自信,最容易走向自甘失败的境地。

    你要鼓励一个中学生,就得先问问,他这些年学习中,是否曾经考过班上的前几名,是否在哪一科得到过老师的肯定?如果有过,那么,恢复他的自信,就还有机会。

    这个小姑娘,通过中考,证明自己至少比初中同学一半以上的人强,这就增强了她高中学习的自信。

    “你文化高吗?怎么监督孩子学习呢?”

    “我和老婆就只是初中生,我们没什么文化,但是,老师有文化啊?我们跟老师,每周都联系,特别是她班主任,还有一些课任老师,我们都很熟,毕竟都在这镇上,如果孩子需要补课,请他们也方便,只是给点钱就行。”

    这个方法好,专业人办专业事。

    “所以,高中,我姑娘还算是考得比较好的,上了二本线,收到了四川医学院的通知书,就是乐山那个,你晓得吧?”

    我知道那个学校,是一个老校,还是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的。毕竟,四川最好的医学院是川大的,那是名校,乡镇高中能够考上的,那是极其罕见的。上一个正规二本,就这,就比我当年强。

    “我晓得,那你姑娘了不起,那学校的分不低。”

    “高了二本线30来分呢,学医的专业,收分就高些,毕竟人命关天的事。”

    其实,医学是现代科学中,发展最快最为复杂的一门就问。按常识,人类最优秀的科学成果,往往最先被两个领域运用。一个是军事,用来杀人的。一个是医疗,用来救人的。道理很硬: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那是,学医的,不仅受人尊敬,收入也不少。况且,医者仁心,也是做功德的事情。”

    我夸他,他明显比较兴奋。“当时接到录取通知书,我们高兴坏了,专门请老师们到我家吃了谢师宴,赶最好的菜,用我们最大的力量,还有周围的乡亲和亲戚,有十几桌呢。”

    一个平民人家的孩子,考一个二本,居然如此高兴,可见,阶层上升的通道,是多少困难。中国好歹还有个高考,给普通人一个上升的机会。在那些不重视教育的国家,或者考试制度不公平不严格的国家,普通人改善自己的阶层,希望就更为渺茫了。

    其实,在这个意义上,我是赞成高考的。有人说,高考总是考察一个人的应试能力,培养了一些只会读死书的人,忽视了对人的全面能力的考察,并且,一张卷子定乾坤,过于武断。

    但是,有比这更好的制度吗?假如,按综合素质来考察孩子,这个考察的评价体系就变得相当复杂,以至于不好操作。更何况,按小池和妍子的情况来看,我们这些乡镇出来的中学生,从美育、艺术、见识等素质来说,根本没机会赶上人家。不是我们笨,不是我们没潜力,是我们根本没钱去学,更何况,小镇上,就是你有钱,也找不到这种老师。

    仅凭一次高考,虽然粗陋,但是公平。普通平民,靠着那一点聪明也好、努力也好,终归有机会,在考场上取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