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联邦法官、州立法官、市级法官,也都是等待填补的定位。每一个已经存在的组织都会创造出诸多定位,并会针对这些定位按照权力、声望和特权进行排序。

    “组织”这个词告诉我们,这些不同定位之间的合作会被命名和排序。许多个世纪以来,这些组织都是传统的。责任、权利、权力、声望和特权都由传统决定。社区的首领由血缘或家庭决定,其他位置的指派则由忠诚的友谊和感(而非客观条件)来决定;依照传统,领袖对其自身行为拥有充分的裁量权,甚至是在现代社会,有些群体仍然保留了这一传统,如家庭、皇族、部落、小群体或街头帮派。传统组织通常规模较小,不拘泥于形式主义。

    现代社会压制了传统,大力发展了“法律–理性”的定位。在既定的规则和法律中,权利、责任、权力、特权和声望都得到明确界定,个体按照自身资格得到选派和晋升。组织变得理性,便利于人们在高效高能的结构中进行工作。因此,理性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不平等、建立权威和控制工人。

    韦伯将现代社会描述为官僚制社会。这些结构中的定位都被正式提出,并会根据它们的资格和责任进行排列。官僚制削弱了出身和血缘带来的不平等。组织里非正式的、传统的和情感的因素都被尽可能地替换掉,以便组织能够变得客观、有效且高效。韦伯知道这种官僚组织往往都达不到它的既定目标,但他相信,人们会发现高效率和理性化的不平等体系的重要性。对韦伯来说,这一趋势存在于所有现代社会中。

    不论何时我们进入组织,这种官僚权威结构都会存在,我们必须按照该结构中的正式定位对号入座并知晓我们的责任权利。不管是传统组织还是理性组织,它们都会带来有意识的社会不平等,这些不平等都是由人们创造出来用于组织和控制其他人的。社会、社区、正式组织和大多数群体,这些结构都拥有法律、更正式的规则、明确的定位和资格要求。时间一长,我们的目标也就逐渐变成以有效、高效、客观和理性的方式来做事。

    冲突意味着行动者彼此之间就他们所看重的事物进行争斗。凡有争斗出现之处,就会有赢有输,又或者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些人可以更多地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一旦出现短缺状况,冲突就会发生:因为东西不够人手一份,没有人能够得到他或她所想要的。如果有人垄断了社会中有价值的东西,其他人望尘莫及,同样会引发冲突。不管是在哪种情况下,只要有人聚集了有价值的财产而其他人则一无所获,结局就会是短缺和不平等的分配。

    理解权力的角色可以最好地解释冲突中的胜利。胜出一方必然比其反对者拥有更多权力,从而能在这场互动中获胜。这种权力也有可能是个人的(比如,基于他们的智慧、力量、魅力、武器或财富)。但在更多情况下,冲突双方都是组织、群体或社会,它们通过各自的优势权力获胜(如更高的效率、更多的人口、成员更强烈的忠诚、更先进的技术、更卓越的领导、数量更多的武器或更雄厚的财力)。

    当一些人在冲突中获胜后,他们就能比其对手更好地达成目标。通常,他们会在胜利的基础上巩固自身优势进而获得更大的权力。最终,这些获胜者就创造了一个不平等的体系;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他们处于最顶层,文化和制度都被用来保护他们。这一不平等体系可以帮助他们(以及他们的群体和子孙后代)继续占据这一优势定位。由此胜利被制度化,即它们会按照社会运转的方式得以确立。胜利者创造了一个能够保障他们后续胜利的体系。

    在人类历史上,由于男人获得了更高的定位,所以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冲突也就可想而知。当欧洲人来到美洲大陆后,印第安人被战争和疾病摧毁并被赶入保留地,于是一个不平等体系就在美国建立起来。企业家与力图保护工人的工会斗争,他们之间的冲突导致劳动效率下降。每个社会中都会有冲突,也都会有胜利者,它们的结果就是建立起种种不平等体系。

    有三种冲突是必需的:第一,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身份认同的群体走到了一起;第二,对稀有资源的争夺或者是一个群体有机会剥削另一个群体(这两者都会引发冲突);第三,一个群体比其他群体拥有更多权力,并能在冲突中成功地发挥作用。

    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些获胜者就一定是邪恶的和自私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成功者都有动力去维护那个让他们成功的世界。

    劳动分工、经济因素、组织中的寡头政治、有意识创造的结构、社会分层、社会冲突,是它们造就了不平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诱因,那就是私有财产,即持有我们所赢得的一切这一权利。

    权力、运气和能力会带来不断累积的财富和其他特权。如果可以平等分配有价值的东西(如特权),社会冲突就会大为减少,不平等也不会变得如此制度化和持久化。但马克思提醒我们:在私有财产制度存在的情况下,不可能做到平均分配物质产品。人们可以拥有他们能得到的一切,但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其自身基本需求,他们逐渐渴求得到他人所拥有的特权和权力。

    对此法国思想家卢梭有生动的描述:“谁第一个圈出一块土地,大言不惭地说‘这是我的’,并且找了些傻乎乎的人相信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人。假如有人拔掉木桩、填平沟壑并向同伴大声呼喊:‘不要忘了这片土地上的果实是属于大家的,这片土地不属于任何人!’这个人该使人类免去多少罪行、战争、杀害,免去多少苦难和恐怖啊!”

    如果每个人都拥有每样事物,如果每个人对物质都享有和他人一样多的权利,不平等就会被淡化。但在绝大多数社会和其他社会组织里,私有财产都是存在的并被人珍视。胜出的人能够积累特权,如奴隶、土地和金钱等,这些东西通通变成他们的,其他人拥有的则要少得多。韦伯把这种特权称为生活机会,它们包括行为者因其在社会或社会组织里的定位所获得的一切好处,如收入、住房、办公空间、健康保障和教育机会。因此,我们在权力(我们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和特权(我们得到的好处)方面也就变得不平等。

    特权的不平等起源于劳动分工。雇主比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