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计,他也看出来,我算是有钱人,这点东西,只是个见面礼节,不算破费。

    “昨天读诗了吗?”老先生问我时,眼神比较柔软慈祥。

    “读了,神清气爽,不知道什么原因。”

    “行,看来,你与它有缘。小伙子,你来我这里,是想听故事呢?还是想学佛呢?”

    “都想,你的故事与学佛,分得开吗?”

    他笑到:“果然是个聪明的人,这事理解是对的。我继续跟你讲吧,反正你人也来了,我礼也收了,不讲,就是我的过失了。但我不能跟你讲佛法,因为我没资格。但我可以讲自己的故事,算是分享。”

    我点点头,把椅子移动了一下,坐在他的正对面。

    他拿出一个玻璃杯,给我倒了一杯茶。“今天估计你要来,所以多准备了一个杯子。”

    我笑到:“先生,我们也有缘。”

    “对的,天下事,无一不因缘分而聚合,这是佛说的。缘起法是佛法的基本思想,这点,你以后也许会明白。我只说我的故事,要听缘起,你得找到自己的善知识。”

    我知道,他懂得很多,但不给我讲,是他觉得自己没资格。一个懂得如此之多的人,居然没资格讲最基本的佛法思想,那么,有资格的人,该是多么高呢?

    “昨天说到哪里了?”

    “说到你后来也跟夫人一起吃斋念佛了。”

    “啊,是的是的。但是,先纠正你一个概念,吃斋是吃斋,吃素是吃素。我们只算得上吃素,还谈不上吃斋。这个我不解释,如果你今后有缘进入佛门,就自然知道,什么叫吃斋了。”

    果然是理工高手,对词语和概念,是很严格分明的。

    “我走的路子,也有一些弯路。你知道,我是多年读书的人,一路考过来学过来的人。当然,与我夫人的办法,还是有区别的。她只是念佛号,我是从看佛学书籍开始的。”

    这当然可以理解,比如我,也企图通过百~万\小!说,来了解世界的真相,世间的学问。何况,我的学历,还没有老先生的高呢。

    “当时,我家的书店,因为我的病,已经两年没开过了。我好了后,建议重新开起来。因为我知道,这个书店是我夫人好多年的心血,寄托着她的感情。赚钱如今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但这个店子和事业,曾经是夫人的全部希望和劳动,我不能让它因我而消失。”

    他夫人,因这书店而有事业,因这事业为家庭打下了基础。这个书店的存在,就是他夫人的军功章,肯定有意义。

    “我夫人刚开始怕我劳累,说年纪大了,轻松些好。但我说,我看到书,心情就轻松。况且,这东西也不费什么体力,只是一些日常的书籍,如果有大量的进货,找棒棒帮忙就是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儿子到美国去读书后,我们老两口如果总呆在家里不做事,也会与社会脱节,人也没有意思。所以,这个书店,只是对她功劳的纪念,也是我们进入社会的窗口,我们不指望它能够赚多少钱的。每年,我们对附近学校的民工子女,还免费送教材呢,也算是有个意义。”

    怪不得,他做生意,不冷不热不上心的样子,对钱也没太计较,因为,这书店的意义,与钱的关系不太大了。

    “那你们孩子在哪里呢?”

    “他已经在深圳成家了,过一段时间回来一次,他是一家企业的高管,平时很忙,但到重庆出差的机会多,也就回来看一次。何况,我们老两口暂时也不需要他留在身边,他有这想法,但被夫人阻止了。夫人说,年轻人有机会,就应该发挥能力,不负所学。不能被老人困住。她身体好,这几年照顾我没问题。如果她做不动了,自己到深圳去团聚,用不着操心。”

    这是天下父母心,宁愿自己吃苦,也不愿意拖累后代。

    “我刚学佛的时候,也跟你现在来了解佛教的深义”。

    他话题不离宗旨,我正是要打听这事,他主动说了。

    “搞了好几年,看的书也算不少,但总觉得隔一层纱。就象你看一间屋子,没有进门,总在窗户外窥探。你甚至听得见里面的人讲话,但因为窗纱的阻隔,总是看不见里面的人。始终没有进步,越看越乱。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得到的效果,比我夫人差远了。”

    这话马上让我想起我与妍子的打坐。我的佛学知识虽然不多,但自信比妍子多多了。但在打坐这个问题上,妍子的进展却比我快得多。她的生活思想和行为,都已经被佛教所改变。而我,却连安心坐下来两个小时,都做不到。

    心不专一,根本定不下来。定不下来,也就享受不到静坐的好处。我以前也奇怪,她有什么巧办法。后来观察,她根本就没用办法,只是坐。

    “她可以每天早晚课各定坐两个小时,读经也不疲倦,况且人心也柔软了,以前那样一个风风火火的人,变得大气和善,我都比不上她。我问过她,为什么可以不急不躁、可以平常心对待不平常事。她说,只是一心念佛就够了,其它的事,她也不懂,也不想那多。”

    我问到:“就没有其它区别吗?”

    “有,她守戒比我好。坚持吃素,坚持供佛,坚持回向,那一套轨,严格完整地坚持下来。我就想,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居然进步比我快,肯定有原因。于是,为寻找这个原因,我就到处访人,到处找书看。这是我惯用的办法,其实算是在走弯路。”

    对,这种情况,正是我所经历的。

    “后来,我想通了一件事情。”他这一说,马上提起了我的兴趣,我想听他的思路和结论。

    “中国的佛教,是从魏晋时期进入的。那么,这一千多年来,有多少优秀的读书人,在看这些经典读那如海的书,但因读书成就的人,究竟有多少呢?比如信佛的白居易、苏东坡,简直是历代读书人的高峰。他们的天资、理解能力,不要说我无法比较,就是今天的中国十几亿人,有几个能够赶得上呢?他们怎么样?没悟道!那么,这条路,我肯定是走不通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