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业的流动以及社会的流动,传统人情社会的根基已经薄弱了。这是一个职业社会,甚至是一个利益社会。

    在我这几年做生意的过程中,发现最牢靠的关系,其实更多的是利益关系。人们最大的互信,是基于利益交换的互信。市场化无处不在,已经在改变人们的信条。

    乔姐打来电话,意思是她们的事没办完,中午就不回来了,要我自己解决午餐问题。并且,为表达歉意,她说了句:“我跟二妹商量了,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你可要想好。”这话有明显的意思,但我只能装着什么都不知道,不予回应。

    我关上门,出来,如同一个孤独的雄性动物,来到大街这个狩猎场,觅食。

    出门才发现,自己的着装如同一个打工仔,运动鞋和汗衫以及衬衣外套,与拿低薪在工厂上班的年轻人,没什么两样。

    把自己置于普通人的地位,让人感觉非常踏实,这个热闹的街面,我想混进去,深入,体验一把烟火气息。

    近代有个大师说过:睡在地上不会掉下来。要的,就是这种踏实感。我本是农民,根本不用装。

    大概走了几十米,想喝一瓶可乐,结果一摸兜,没带钱包。这可不行,在这个时候,没钱,别说普通人,你连人都不是。我赶快回去,开门,拿钱包,想了想,从钱包里抽出几百块钱,装入了口袋。

    我喜欢钻入背街小巷,看市井人生。这里有我熟悉的人和事,也是我拉得上话的地方。想当年,刚到北京时,与李茅他们租住一起,自己就经常找背街小巷,那是在找生活,也是在找自尊。因为,与北京的高楼巨富们相比,我实在是太自卑了,需要到底层,去补一补气。

    转了好几道拐,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看见一个路标:开福寺路。没去过,决定去看看。我印象中,开福寺应当是临济宗的寺庙,临济宗我不太熟悉,但当头棒喝的典故还是知道的。我现在昏昏噩噩,确实需要大量一棒子打醒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潜意识中,对寺庙很感兴趣。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多与宗教场所有关。比如刚流落武汉时,长春观是道教的,自己开业算命,虽然没有生意,却遇上命运转折人钱哥。在北京,也是为了找一个庙子,误打误撞,遇上了失散多年的班长。

    顺着这条路往下走,越来越熟悉的景象出来了。我已经看到一个抽签算命的,远处,一百米外,还有一个老年大胡子,摆着八卦图案,看样子是打卦的了。

    我本来是不准备盘摊的,那不道德。但好奇心还是驱使我,走向了那个打卦的老头面前。

    他戴着墨镜,衣服虽然比较旧,但也还干净,从胡须看,已经花白了,年龄大约在七十来岁吧。当然,胡须遮脸、墨镜遮眼,看不清楚面容。但我有一种冲动,仿佛我今天来,就是要找他似的。

    我蹲到他面前,好像对他面前布上画的卦像感兴趣。

    这时,一个声音传来,吓了我一跳。“兄弟不是英雄落难的人啊,来这里干什么?”

    这声音太熟悉了!不对,我肯定在哪里见过他。

    况且,他这明显不是在招揽生意,而是某种提示。我抬起头,望着他的眼镜。他也明显愣了一下,并未作声,只是缓缓抬起手,拿下了眼镜。

    太熟悉了!真的不敢相信,这个人,这个人,我不敢认他。

    “兄弟,我们见过吗?”老者问到。

    我确认,即使不确认,也要试试,怎么能在异乡,放过一个故人。

    我望着他,一字一句地说:“武汉,长春观!”

    “哎呀,真的是你啊。”老者兴奋地伸出手来,一面要和我握手,一边想要站起来。我赶紧示意他坐下,我就蹲在他身边。

    “哎呀,小兄弟,今天我不做生意了,想不到,我们有缘,还在长沙碰见。”他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我这才注意到,他那八卦图案布的角落,也摆了抽签筒,原来老本行,并没有丢。

    这是我的恩人,当时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样的。虽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当年,他给我的粥饭,给我的温暖被窝,给我教的算命求食的方法,他已经尽了他最大的努力。这种恩人,哪怕只有一滴水,也滋润着我当时极度干渴的人。

    “师傅,中午我请你喝酒。”我一边帮他收拾东西,一边把他搀起来。毕竟年纪大了些,搀他的时候,我发现他胳膊已经很瘦了,腿脚也不如当年灵便。我涌起一股伤感,这样的老人,在大街上混迹一生,本性良善。

    就在街边一个外餐馆,找了个包间。我和师傅坐定,先让他喝茶喘口气,这才开始了谈话。

    “师傅,你原来在武汉,什么时候到长沙的呢?”

    “干我们这一行的,在一个地方不能呆久了,不都是全国到处跑嘛。”

    这个我懂,比如算命主要靠猜,如果猜错了,碰到一个硬角色找麻烦,那就不好办了。他们主要的特点,就是身体流动,职业不变。算是,优良的游击传统,仍然在他们身上继承着。

    “你原来只抽签,现在怎么也搞起八卦来了?”

    “哎,混饭吃嘛,客人各有喜好,也得多点手段。”

    “八卦那么复杂,你都跟谁学的?”

    “混饭嘛,都一样,买几本书看,知道几个名词,就可以了。你以为,谁还把这当真?”

    他说得对。江湖算命,不谈准确预测了,只是让人求个心理安慰而已。他们收的钱,算是心理咨询费。

    “师傅,你年纪这么大了,也该回老家享福了,怎么还在跑江湖呢?”

    “小兄弟,你说得轻巧。现在,回老家,享不了清福了。”随即,他跟我介绍了他的情况。

    他老伴前几年去世了,他还有儿女都成家了。老家已经没有人了。子女年轻时都出来打工,他算命得来的钱,在老家修了三层楼的大房子,也没人住了。

    现在,最忧心的,是孙子,他唯一的孩子。原来跟父母打工到处跑,也没正经好好读书。现在二十来岁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