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东坡这些诗词,我们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那些独立人格中闪光的美丽,我们也很难理解这样一个不屈的灵魂。

    古来的文人,自视高洁,在受到冷落和屈辱后,要么愤世嫉俗,成为一个愤青;要么自暴自弃,自杀或者投降。而只有他,能够在这两者之外,找到新的出路:原来,为自我活着,为生活本身的美丽活着,也能够如此生动。

    愤世嫉俗的代表,莫过于嵇康之流了,用不合作的态度和故作怪诞的手法,进行的行为艺术,只不过表明自己不与朝廷为伍,只不过是另一种不满的政治态度,本质上也没离开过政治。

    用摧残身体服用五石散的做法,表明摆脱身体的束缚,甚至天体步行于山野竹林,以期望获得精神的自由。不过这种方法,只是古代吸毒中产生的幻觉,除了对身体的虐待,就是故意让世人白眼。这也是反对世俗的办法,其实从未离开过世俗。

    这种抓自己的头发企图将自己提起来的办法,一一失败。

    自暴自弃的做法,最早应该是屈原了,干脆一死了之。他的自杀,虽然有理想与文艺的装饰,其实与今天的泄愤并没什么两样。

    而苏东坡的价值,告诉我们,在不离开世俗,不否认政治的前提下,还有第三种世界的存在。对于知识分子来说,所有学习的知识,不仅仅为名利的存在,也会为生活本身而存在。

    讴歌一场雨,赞叹一条鱼,详述一锅肉,每个人都会遇到美,只需要你有发现美的眼睛和心态。从旁人的眼光来看,当时的苏东坡,可以说是凄惨无比了。但苏东坡的实践证明,文学、艺术和思想,是发现美、讴歌美、传播美的工具。

    他丰富了一个新的艺术系统,生活本身的美,这是文学的大价值,而前人们只是偶尔提到,他却每天做到。

    以上是他临终前的一首诗。他临终前的一席话,是当着他三个孩子说的:平生少恶,应不致坠。这是一句事关宗教的话,人死后的灵魂假如存在的话,就有上升到天界和下坠到地狱的说法,他相信因果,认为此生没做多少恶事,应该不至于下地狱吧。

    其实,他在人世间的磨难,根本原因还是他有一个极大的错误。名利场中,他拥有的名声太大了,他无法独自保留自己的名声,因为人人都嫉妒他的名声。

    在文人辈出的宋代,甚至连那些惺惺相惜、日酬唱和的人,都嫉妒他,他几乎成了文人的公敌,怎么不受到怨恨和迫害呢?

    巨大的名声与巨大的利益一样,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嵇康就死在这点上,钟会杀死自己的偶像,因为他无法容忍,当自己努力到了成功的顶点,却依然得不到偶像的赞赏。

    富贵险中求,已有富贵,如果没实力保护它,也是一样非常危险的事。

    王班长与他们有两个显著的不同。我觉得,从实践上看,王班长是一个高明的哲学家。或者说是一个高明的生活艺术家,他用行为来艺术。

    第一个不同,他的奔波和尝试是自觉的,主动的,有兴趣和动力的。第二,他不以名利为目标,名利只是他追求丰富生活、寻找安心之境的工具,用过即可扔掉,毫不拖泥带水。

    当一个孩子抱着黄金走在街上的时候,会遇上危险的劫杀。但当你遇到劫匪的时候,不仅主动把黄金送给他,还邀请他喝酒,并且还想带他到一个更美丽的地方玩耍,不仅危险不会存在,还有可能交到一个从来没有见识过的、生猛的新朋友。

    我记得他从非洲回来的时候,腿部还打着绷带,他曾经给我说过一句话:“兄弟,当过兵,打过靶,就是没上过战场,没负过伤,亏不亏?”

    这话不是笑话,当时确实让我震撼。

    将自己的身心投入起伏的生活巨浪之中,做一个大起大落的人,在其中品味那些酸甜,并且找到最不变的稳定的内心,那就是找到自己了。成为自己,先得找到自己,这是发散式人生的逻辑,这是人生的高境界。

    当然,发散式人生也是有巨大的危险的。这种危险,主要是因为有人往往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比如苏东坡做菜,并不是为了炫耀厨艺,而是为了品尝菜的美味。王班长漂泊不是为了旅行,而是为了体验不同的人生。

    但小马就不同了,他是被牵着走的人。的无穷变幻性与现实的有限性,最终会把他撕裂,让生活没有头绪。比如他好美色,但仅有美色的刺激,会遇到两个障碍。

    第一是,身体的障碍。对男人来说,绝对无应期的存在,会给你设置一个数量上的限制。“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这是描写阿房宫美女的遭遇,也说明,皇帝的身体也不是铁打的。

    第二是,审美边际效用递减。什么女人才是你看得上的美女,即使这人是世界小姐,看多了,也觉得平常。不要说美女的衰老,就是不衰老,你看久了,兴趣也就弱了。她们带给你的快感,会越来越差。更不必说,你男性功能的衰减,这一绝对事实了。

    所有被牵引的人,稍不注意,会让占满你的心,与其说是心的奴隶,不如说是的奴隶,失败就是必然的。

    那么,内卷化的人生又怎么样呢?从数量来说,它仿佛是弱者的专利。比如行动能力受限的人,他活动的空间与他人涉及很小。比如智力受限的人,他交流的余地与他人与世界的交集不多。

    最极端的是自闭症患者,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旁人无从得知他们的悲喜,毫无道理地怜悯。

    但有时,这种内卷的人,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往往突然间,让人大吃一惊。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有一个许三多的人物,让我有点感觉。这种人在部队,你如果当过几年兵,总会碰到那么一两个,他们在特殊时期爆发的能量让人刮目相看。

    他们的力量来自哪里呢?他们仿佛是内卷的人,他们内心中只有一个模糊的方向,但这个方向始终不变,以至于积累到一定程度,如同满弓的箭,直刺目标。

    发散型的人,最怕失去本心,形成“貌似四面出击,实则一盘散沙”的局面。而内卷的人,往往可以达到“伤其十指,不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