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大学。

    “关键是师资,向大城市集中,所有优质的教育资源都不在农村,这不仅仅是用钱可以解决的。”妈最后说到:“你们讨论的,也是要企图解决这个问题,说明,你们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爸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你们将如何使用资金。比如跟政府合作,找可靠代理人,或者自己亲自搞。第二,在哪里进行,人家需要吗?政府部门的关系走得通吗?孩子们有需求吗?家长们有愿望吗?第三,关键是效果,如果一两年内,没有明显的效果,前期的投资损失事小,耽误孩子的学业,那罪过可就大了。”

    他最后强调:“你们要进行调研,我觉得,要让项目落地,必须搞清楚这几件事情。一、哪里有资源,也就是关于政府关系好的,或者当地有可靠代理人的,我指的是贫困山区学校,选择哪所学校很重要。二、师资从哪来。比如你说李茅找了一个青岛的私立高中商谈,你们找谁呢?当然这个问题也好解决,我们过去的生意伙伴中,也有办民营高中的,质量也比较厉害。但要让这所学校的老师心甘情愿与千里之外的学校进行互动,是不是得有激励机制?三、教学模式的探索,这是需要专门搞这行的人才行的,这还需要两种学校的校长进行深入沟通。四、前期投入多少,平时运行费用多少,这要大致有个底数。如果你们能够清楚地回答我这四个问题,别说你们酒吧的利润投入,前期硬件投入,我和你妈也可以资助。”

    当他说完后,妈递给我一张纸,前面三个问题,后面四个调研,全部都写在纸上了,仿佛一道考题,摆在我和妍子的面前。

    妈提醒到:“你们想清楚,教育是树人的事,周期漫长。比做生意,更考验才能和精力。如果真想做,就得下决心做好,不能给了人家希望,又掐断人家火苗。”

    她说得对啊。当年那一群实习老师到我们乡里来时,他们带来的是一团青春的火、知识的火、活力的火,我们每个孩子都盼望着靠近,以取得他们的温暖。结果,只有一周,他们就离开了,我们送别他们时,心情冰凉。

    给予希望又让人失望,这是对心灵的折磨,巨大的落差,导致巨大的痛苦,更何况,这种痛苦发生在困守山乡的稚嫩的孩子身上。

    “哥,你老家的乡镇中学,是不是个好地方呢?”

    我摇摇头,“那里已经没有高中了,只有初中了,生源也差,每个年级只有一两个班。更重要的是,我相信的能干事的人,也没有了。能干人都离开那地方了,况且,在农村,远亲近邻的因素,资金利用中的情感漏洞,是不好堵的。”

    妍子显然没太明白我意思。“哥,你说能干人都走了,这我信。但你说的什么漏洞,我没听明白。”

    爸倒是明白了,他解释到:“这就是庄娃子成熟的地方,妍子,你不明白。当他带着大笔资金出现在老家的时候,远亲近邻要来打秋风的人不少,光这些人,都恨不得把你的钱分光,有多少能够用在学校呢?”

    爸还没来得及解释打秋风这个词的含义,妈就接话到:“你在当地找个能干人代理,但小庄的亲戚要入伙,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如果他亲戚在里面占便宜,谁敢说他?占小便宜事小,如果出现大额贪污,把人搞进了牢房,那岂不是把亲戚也害了?好事变成坏事,这事多了。”

    “不会吧?”妍子怀疑到:“占便宜肯定有,但要说大额贪污,不可能吧,不是,按我前次去的印象,他们山里人,都是很纯朴的啊?”

    “那是没见着大钱!”爸说到:“贫困久了的人,见着大钱在身边,不动心,你当人人都是圣人?不要考验人性,尤其是在亲友面前,那是害人。”

    他们争论了半天,被我一句话制止了。“我老家,根本没有可以做事的亲戚,远亲有好多年没有交往了。最亲的舅舅一家,也在广东,不会回来了。但是,爸妈说的有道理。因为在农村有个习惯思维:亲戚的钱就是我的钱。公私不分,是他们的常态。如果我在老家初中投资,效果不好不说,最重要的,本来那水很平静,我投入一颗石头,反而让它荡漾起来。”

    我继续说到:“对我有恩的人,都不在老家了。跟我感情深的人,也搬离了那地方。那地方已经没几个孩子了,资金的利用率是首先考虑的,感情因素还在其次。我们办教育,不是为了让熟人记得我,更不是树什么牌坊,只是想凭我们有限的能力,更多地帮助别人。况且,还有一个麻烦,我也不妨说出来。”

    他们望着我,听我对这麻烦的描述。

    “要说报恩,针对的是两个主体,一是对我有恩的人,一是对我有恩的土地。对我有恩的人,我前面说过。教过我的老师,已经离开那地方。跟我关系好的同学,已经不在那里。那里是一个渐次死寂的山乡,已经没有多少人气了。要说那片土地,我父母葬在那里,还有我的祖先,怎么没有感情呢?但是,我们这几十年,过度的开垦和耕作,已经让青山变黄,已经让小溪干涸。我们要感恩的最好方式,是把它交给大地母亲。人越少,耕种和破坏就越少,就越有利于恢复它的植被,让万物自由生长,让我父母和祖先长眠于鲜花绿草的地方,那才是感恩。”

    “我觉得,部分不适宜耕种的山区,让它空心化,是对山和土地的尊重,是历史的进步。那地方的老乡和农民,他们有机会外出打工挣钱,不再被贫穷的土地所束缚,是对他们最好的慈善。一直一来,我都有一个认识,在山区务农的农民,唯一的出路,就是不再是农民,而变成工人或者商人。把农村束缚在土地上,那么贫困的土地上,不让他们挣更多的钱,不让他们到更大的地方,才是对农民最大的不公平!”

    “所以,我认为,部分贫困山区的空心化,恰恰是中国走向工业化的好趋势,恰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解决农民问题,就是让很多农民不再是农民。”

    估计我说得有点空、有点大、有点激动。他们根本没插话,只是望着我。我突然觉得自己犯了个错误,不好意思地说到:“激动了,跑题了。我要说的问题是,客走旺家门。如果我以老板的身份回去,大张旗鼓地搞事情。估计,很多我没听说过的亲戚都会上门来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