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该是这样子?这是什么?这是文化传承,这是中华文脉几千年不断的秘密,将情感、故事都凝结于美中,怎么割舍得了?”

    两只杯子举过来了,都是双手捧着的,他们敬我酒,我也不客气,饮了。

    “这些故事中,有普通简单的情感和态度,也有复杂的人生启迪。可以这样说,一本全唐诗里所包含的内容,既可以给一个刚说话的小子启蒙,也可以给最具思想能力的教练的哲学家思考。也就是说,它所包含的内容,下没底线,上不封顶,真正是个海洋,甚至比海洋还大,如同无边的虚空。”

    “这就高妙了,这就高妙了。”李茅感叹到:“估计然然都没考虑到这么远,我记下这个观点,下一次跟她讨论时,也可以居高临下一盘。庄哥,今天,我们兄弟三个人在这里,要不,你挑个故事来讲,让我们也启迪启迪,好回去给老婆上课?”

    我看了看小苏,他居然也感兴趣:“我老婆也天天给孩子念唐诗,不过,我要让她知道,我才是高手,庄哥,教我们呗。”

    我想了想,想找一个复杂的有内涵的故事。

    “我们三人喝酒谈诗,是不是有点装?”这是李茅的声音。

    “难道,我们三个不是文化人?都上过大学的。我们三个不是朋友?都在一起睡过,啥事谈不得?女人谈得,诗就谈得!”这是小苏的铿锵。

    “对了,关于三个朋友的故事,我想起一个故事来,与唐诗里三个著名的诗人有关,他们三个也曾经好到,睡在一起的程度。”我立马想到了一个事情。

    “什么?这就有意思了,哪几个?”李茅明显激动起来。

    “这三个人的名字,我一说,你们都知道。”我故意停顿了一下,等他们的胃口被吊起来后,再慢慢说到:“我只说两句他们的诗,你们说出作者,不就知道了?”

    “你这是要考试啊,庄哥?”小苏摩拳擦掌,然后又有点层紧张:“不要太难,要不然就给提示。”

    “最简单的,保证你们中学学过,怎么样?”

    “放马过来!”李茅开始卷袖子,仿佛要运用武力,才能解决这个智力问题。他是个考试型选手,久经考试的胜利者,一听答题游戏,就会兴奋。

    “床前明月光。”我刚念完半句,他俩就异口同声地说到:“李白!”我点点头,继续念到:“夜宿石壕村”,他们也几乎同时开口,但说的不一样,一个说《石壕吏》,一个说杜甫。

    李茅马上指着小苏说到:“你错了,人家问的诗人,你答诗歌的名称。你知道你高考为什么没考好吗?不是你没知识,而是你没理解题意,对不对?喝酒!”

    哄笑声中,小苏自罚一杯。

    他们紧张地听我第三句,摆出一幅随时准备抢答的姿态。

    “莫愁前路无知己”当我说出这一句时,谁知道他们两人同时说出了下句“天下谁人不识君”。然后,李茅和小苏相视一笑,我们都不管这题是否答对,先三人共饮了一杯,小苏才小声地说:“是高适吧?”

    我点点头,说到:“你知道,他们三人曾经是好朋友,我今天就是要讲讲他们的故事。”

    “李白呢,名气大,出名早,但混得大起大落的,结局不怎么样,有点悬疑的特点,后人老猜测他的死因,至今也没破案。”我之所以采取这种叙述方式,是力图按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来讲好古代的故事。

    “杜甫呢,成就大,没混出多大名堂,如果他不是诗人的话,估计大家连名字都不记得他。但他本人却撑起了一个宏大的诗歌大厦,既是诗圣,又是诗史,古往今来,没第二个了。”

    “高适呢,出名晚,但后来混得不错,这个人诗歌虽然写得没前两位有名气,但政治素质却相当高明,属于人生赢家。”

    当我把这三个人以这种方式介绍完毕后,问题就来了。比如李白究竟是如何死的,杜甫究竟当了多大的官,最穷的时候穷成啥样。当然,问题最多的是高适,这两位,对他的故事不太熟悉,只晓得他是个边塞诗人。

    “李白死的时候,境遇是比较糟糕的,因为永王的事,他吃了官司,后来在同族家里寄居,估计是喝多了酒,死了。妻子不在身边,也没什么朝廷名分,属于结局最差的那种。杜甫嘛,有人叫杜工部,因为他当过工部员外郎,大概相当于科处级干部。有人叫他杜拾遗,相当于厅级了,这是他最大的官了。但是,他贫困的时候,真叫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高适就不同,他次次跳槽都成功了,每次政治押宝都胜出,后来当刺史当大官,大概当到国务委员的地步,非常厉害了。”

    我简要地说完三个人的大致情况后,话锋一转,说到“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三个人坎坷的一生中,有一个交集,在那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吃住在一起,简直是三位好基友,虽然,后来他们境遇不同,但这段历史,却是有实物见证的。”

    “什么实物?今天还见得到吗?”这是李茅的问题。

    “今天在故宫里,还有李白唯一的真迹《上阳台帖》,这可是李白留在今天的唯一的真迹了,当时写这东西时,他们三个人在一起的,这就是见证。”

    小苏此时提了一个搞笑的问题:“上阳台写的帖子,难道,唐代的阳台与我们今天的阳台,有什么不一样吗?”

    我差点喷饭,李茅厉声吼到:“小子!有辱斯文!有辱斯文!罚酒罚酒!”

    “我也知道此阳台不是彼阳台,但是究竟是什么阳台,我要等庄哥解释过后,我才喝酒,罚我认罚,起码得点知识,不错吧?”

    就这样吧,我们也不坚持了。我解释到:“这个阳台,是指当时王屋山,就是愚公移山里面那个王屋山,当时山上有一个道观,叫阳台观。他们三个是在这个道观找仙人去了,结果仙人不在,李白写的这幅字却保留了下来,成为历代珍品。从书法艺术上来说,李白的字与他的老朋友,酒鬼张旭有点像,把字写得像画一样,豪放潇洒中,朴面而来的美感,人人见了,都会有,包括我们这不太懂书法的人,见了也会爱,如同他的诗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