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将技术变现,是会很赚钱的。”

    我前段时间,听到一个说法,说旅游是刚需,现在看来,这是对的。中国人的旅游需求,到了堵路的程度。最美的风景是人,因为你在长假期间到风景区,看到的景色,是拥挤的人群。

    “找不平衡的地方。地域的不平衡,在中国科技水平一般的东西,也许在是非洲是好东西,只要你适合他的市场。在坐的庄总,别人跟我介绍,他们因为改进了照相功能,让黑人能够清楚分辨肤色差异,他们的手机就在非洲大卖。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庄总?”

    大家齐刷刷地看着我,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在我看来这些高大上的家伙,居然正眼瞧我,还真有点不适应。我只好点点头说到:“大卖算不上,但利润率还可以。”

    有人要交换名片了,我只有温州工厂的名片,只好说对不起。别人只要我的电话号码,温州工厂的名片也行。一时间,我也收到了很多的名片,好像我本来就应该属于他们圈子里的人一样。

    我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上过。看样子,李茅强推我来,是有收获的。

    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后面的黄教授提出的问题才是个大问题。

    “我想问一下,许多人以历史的眼光和西方的眼光看中国,毛病丛生,而中国目前发展的趋势和现实都很好。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如此之大,在认识方法上,有什么原因呢?”

    主讲佳宾在前面已经讲过这个问题,所以主题叫做“不要你以为”,但他所的原因是客观原因,是时代环境变化所造成的。作为学者,要从自身主观找原因,要修正自己认识方法上的偏差,也是非常重要的。

    “前面我已经说过,关于认识方法的误区,线性思维模式不适用于交织的多维世界现实。另一方面,我想讲一讲定式思维与动态世界的矛盾。”

    这是哲学的范畴了,认识论在社会经济研究中,究竟有多大影响呢?这方面的东西我也有过思考,但与现实结合不紧密,看看他怎么说。

    “如果以静态的方法来看世界,世界每天都在产生不合理的东西。如果以动态方法来看,很多所谓的不合理,其实都在被新的事物所代替和覆盖,动,是最大的合理。运动的永恒性,在中国古代的哲学经典易经中,也有体现,大家应该有印象。”

    他一提易经,我马上条件反射出一句话:“生生之谓易。”

    此时,我又成了全场的焦点,因为我把这句话念出来了。

    “对,刚才庄总说出了易经的基本特点,看样子,庄总虽然年轻,却是个高手,庄总,我想请教你,易经中最突出的特点有哪些呢?”

    他所谓的请教,完全是把我逼上梁山,在大家的掌声中,我不得不站起来,说了自己的观点。

    “各位大佬,我对易经的研究也是初步的,也算是在算命的技术与孔子的思想之间徘徊过,至今没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是,也有一点认识和体会,讲一点抛砖引玉的东西,希望大家不要笑话。”

    大家继续鼓掌,想看看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说些什么。

    “我个人体会,易经特点主要体现在孔子所总结的:不易、简易、生生之谓易上。不易是指宇宙与人生与社会,总有其不变的法则和规律,古人把它叫做道。道可道非常道,这个事我没透彻,说不清。但对道本身无法评价,不意味着它没有踪迹,我们可以用它的作用来形容它。”

    “古人形容道的作用有一句话:道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也就是管总的,什么事都离不了的。估计能够找出答案的人,恐怕是神仙吧。”

    “第二个特点是简易。道是简单的,最简单,简单到无法形容,接近于零,所以才可以涵盖所有外延。从逻辑上说,内涵越大,外延越小。反之,内涵越小,外延越大。所以,这第二个特点,是因为第一个特点所决定的。”

    “第三个特点是生生之谓易,也有人把它称为变易。也就是刚才老师所说的运动和变化是永恒的。新的事物会自然掩盖淹没旧的事物。如同种子虽然一样,去年的青草肯定会被今年的青草所代替。我们可以把种子比喻为不易,那么,青草永远是生生之谓易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讲的自然,也透露出哲学思想的光辉,这就是道。

    大家鼓掌声音中,有赞叹,也有赞赏。

    主讲佳宾说到:“庄总给我上了一课,让我对易经有了一个比较合适的把握。哲学上的事被他讲过了,我就不重复。为了让问题变得有用,我来讲现实。”

    他一边说一边在他电脑里找资料,很快,大屏幕上出现了一组组图片,是各国gdp近五十年来增长速度的对比图。

    “大家看看,各国的发展曲线不是直线,也没有稳定的斜率,说明什么?说明各国发展的速度不均衡,中国在近三十年,曲线变得异常陡峭,这是我们发展进入加速阶段的表现。”

    “波谷的人无法理解上升的力量,顶峰的人会习惯对世界俯瞰,这就是认识上的不均衡。如果我们还不太理解的话,我打个比喻。比方各国都是运动员,在参加一个没有尽头的长跑竞赛。”

    说到这里,大家议论到,这个长跑竞赛应该是分阶段的。比如说我国清朝末年后的几十年,应该是带伤下场的休息期。

    “正如大家所言论的一样,带伤下场的人,除了自怨自艾的否定外,估计在别人眼中,就是任人欺负的可怜。当然还有冲得过猛的人,突然体力透支,倒在地上休克的,需要很长时间醒来。”

    “在奔跑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随时在发生变化,当你试图理解一个落后者时,他可能随时以超越者的面貌跑到你的前面。”

    这个比喻,跟我原来写的《奔跑的中国》大致上差不多,我很熟悉。

    “我们认识世界时,有两种习惯,一是拉长时间区间,看较长时间的规律,但你看我刚才的图像,好像用五十年的时间间隔,也不能说明后面的五年。还有一种习惯,就是用空间的比较来确定自己的定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