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的地方”,那个吹品琴的说到:“虽然很多人上去过,但有谁能够住在那里呢?”她笑笑,收拾衣摆,朝我摆摆手,下去了。仅几秒钟,她拐过一个弯,我就看不见她了。

    我回了回神,转身向上跑去。看到他们后,我迅速向那个方向一指,说了声:“你们看,终南山!”

    他们都在回头,我也在看,大吃一惊,山顶已经被谷中升腾的云雾遮住了,他们只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难道,我刚才看到的是个假象?

    “刚才我们已经看过了,上面还有个道观,你也看见了?”小池问我。

    我没有回答,我心想,她轻描淡写地说,她看到的是道观,但我感受到的是仙山,这是机缘不同的原因吗?

    “你们知不知道,那就是陶渊明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终南山。它是秦岭中名气最大的山了,尽管秦岭主峰是太白山,但由于终南山离长安近,所以,它在古代流传了许多故事。”小池知识就是多,她继续讲解到:“为什么叫终南呢?因为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往南,到此山就结束了,所以叫做终南山。古代,有文人或官员,如果受不到朝廷的重用,就到这里来隐居,学习陶渊明,这里离都城近嘛。还有人,为了让当局注意到自己,就在终南作隐士,还不忘结交官员名士,以打造出自己是世外高人的形象,最后等待朝廷高看一眼,这种晋升之路不同于科举,所以也叫终南路线。”

    “有意思”张思远说到“隐居的目的是为了当官,当官不顺又来隐居,这个终南山真是长安的中转站啊。”

    “当然,也不是没有高人”小池说到“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个道观,就是道教全真派的道观。创始人长春子丘处机,可是当过成吉思汗国师的人,在历史上起过巨大作用。”

    全真派,她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武汉的长春观,那是我最落难倒霉的地方,但是今天,我又在这个时刻看到它,体味了完全不同的感觉。虽然小池讲的知识都对,但她只看到了道观,没看到仙山,这就是我们的不同。

    我突然有一种想歇下来的感觉。

    但在他们的催促下,我还是随队下山。沿途我都在回望,企望看到那个紫色的光芒、金色的宫殿,但越来越远了,云海之下,我们来到凡间。

    一路无话,也不太想说,似乎内心中想保留那个景象留给我的记忆,不愿意打岔。

    为不引起他们的多心,我决定开车。他们在车上大谈今天的感受,以天桥的景象为多。他们不知道那个音乐,也不知道那个紫光,更不知道那种遥望神仙的感觉,我不说,是因为说不出来,也怕说过,它就不在了。如此珍贵的东西,它只会在意识深处停留,不能诉诸语言。

    下午到碑林,回到历史,回到文化。

    碑林原来是西安市博物馆所在地,现在博物馆虽然搬迁到小雁塔附近了,但碑林的价值一点也没减少。

    一进门,就受到了震撼。迎面碑亭,是唐太宗撰文,颜真卿亲笔书写的《圣教序》,这是书法圣手之杰作,这是一代明君的著名文章,赞颂了佛教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中国书法史、政治史、宗教史上最著名的杰作了。

    颜体是中国书法中最为方正古朴的字体,大气风骨,大唐气象,均体现在一笔一画的文字中。

    唐代的宗教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也是大气的表现。比如,当时,西域传来的拜火教,在长安也有活动。当然唐代也是科举兴盛的时代,儒家也占据了政治上的话语权。佛教产生了玄奘这样空前绝后的人、一行这样学贯百家的人,但是道教也有其代表的人物。董老师留给我的《推背图》就产生于唐代,李淳风和袁开罡就是著名的道家人物。当然,韩愈无意中,成为儒释道三家的纠结点,估计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从中国传统文化上来看,这三家影响力最大。但三教能否融合,在唐代是经历了漫长的斗争的。唐初,皇帝因为自己姓李,本来有鲜卑血统,为表明正统,号称是老子西出函谷关后生下的后裔,老子是道教的太上老君,所以,暂定道教为国教。但儒家在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仍然不可动摇,因其社会基础的庞大和人文传承的洪流。佛教的兴盛,与玄奘有极大的关系,也有平衡宗教的意图。

    在唐代,也曾经发生过佛道合流的呼声,式微的道教也想搭上佛教的东风,但玄奘撰文严厉驳斥,保护了佛教的纯洁性。但在民间,企图合流的愿望仍然存在,比如,有人把观音菩萨叫做慈航道人,就是这种体现。佛教的开悟得法,民间也叫高僧得道,一直到《红楼梦》所描写的,一道一僧结伴而来,更是体现了民间这种合流的心态。其实,在恒山悬空寺,三教合一,就体现在一个寺庙中了,这也许是民间愿望在宗教上的集中反映吧。

    再往里走,小池的解说越来越细致。李白的字,韩愈的诗,目不暇接。这是中华文化的宝库,也是历史的见证,在这些日渐风化的石头上,透过玻璃罩子,仍然能够看到鲜活的伟大的灵魂,仍然看到探索厚重的力量。

    在门口,我们看见了一些有凸凹感的字贴,按小池的说法,这些是从碑林石碑上硬拓下来的,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非常珍贵,因为它不仅显示了笔锋的利钝,而且还显示了雕刻的深浅,我也不太懂,但她和高妍都分别买了几本。我问思远道:“这是她第一次买传统的东西吧?”

    思远点点头,说了一句笑话:“她被小池忽悠上道了。”

    我也笑了笑,问高妍:“你买这该不会是要练习书法吧?”

    “去!我毛笔都拿不稳,这是送给我爸爸的,估计他喜欢。”

    就在城墙根下,我们决定再去听一次秦腔。先上城墙,没有听到,于是又下来,沿城墙根走。走了一段发现,那天我们来过,也是那个听到秦腔的位置,但没有人在,我们失望而归。

    高妍感叹:“这么好的东西,说没就没了?”

    “不会,它既然能够流传几百年,不会这么快就断的。”我安慰到:“总有一个机会,它又会再出来,它会让更多人听到,也许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因为,经过历史沉淀和岁月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