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从另一个侧面也证实了,玄奘法师在这本书写没有说谎,他所描写的东西,在考古上都找到了准确的证据。”小池解释到,但这些东西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这本书我没听说过,但关于这颗舍利的历史故事我还知道一些”我补充到:“当年唐朝皇帝要把舍利迎进皇宫供奉,大臣韩愈上书反对,结果被皇帝贬到潮州,他写了一首诗,就是我们在华山上看到的那首,是他被贬后他的侄孙韩湘子来看他,他写了这首诗,最后两句最为悲凉: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漳江边。”

    “好象八仙里也有个韩湘子吧?”张思远回头问到。

    “好好开车,不要东张西望!”妍子提醒到。

    “对,就是那个韩湘子”我回答到:“你们想想,多么奇怪的现象,韩愈是儒家大师,从政治上和国家指导思想上的角度反对皇帝供奉佛家圣物,这是本能,但送他的又是一个道家人物,他的侄孙韩湘子是得道成仙的代表,这就是三教冲突在一首诗中的反映,其实,在恒山时,我们看到,三教是可以和谐的,但这中间,多少人要付出多少代价啊!”

    “你们说的我都不懂,但,我就想问一个问题,这个舍利究竟是什么?”高妍问到。

    “是释迦佛本人指骨,火化后留存下来的。”我只能解释到这里了。

    到了寺庙,看到大殿供奉了五尊佛像,比较特殊。转入地宫,看到了舍利和影骨,当时人们为了保护真身舍利,用玉石造了几个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可见用心良苦。大家出于对宗教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敬畏,参观过程中,都没说话。似乎某种情节萦绕,也似乎某种庄严产生。

    出来后,妍子问我:“哥,不是说皇帝信仰佛教吗?怎么还需要制造影骨来保护?还要深埋入地宫?”

    “任何事情都物极必反,这是易经提示的规律。”我回答到:“比如玄奘大师的学问过于高深,所以很难普及下去,他本人也预言自己的法门传不过三世。当时他有一个聪明帅气的弟子,是个少年天才,叫辩机,本来可以弘扬本宗,结果与当时的公主纠缠不清,被杀了。佛教在唐代曾经如日中天,但也开始走向了它的反面。因为政府给佛教的优惠政策太多,导致很多人不从事生产,只出家享受供养了。甚至有的罪犯,为逃避官府惩罚,也躲进寺庙,当时著名天文学家、著名和尚一行僧人,为了判别想出家的人是否来路正当,还发明了一本算命的简易手册,叫《一掌经》,供各大寺院参考。他本职是僧人,特长是天文,大势所趋,也不得不搞点兼职:算命。佛教的过度发展影响了生产、影响了社会管理,到唐武宗时期,终于发生了著名的灭佛运动,全国十分之九的寺院被毁灭,所以,为躲过这次灾祸,才有地宫、影骨的产生啊。”

    “原来是这样,那个辩机肯定太帅了,也太有才了,要不然公主怎么看上他?”高妍说到。

    “呸!一天到晚迷帅哥!”小池笑到:“不过,辩机确实又帅又有才,估计快赶上张思远了!”

    两人又开始扭打了。

    “严肃点,我们正说法呢!”我佯装正经地制止了他们:“这个舍利是佛陀本人圆寂近千年后玄奘带到中国的,又过了千年,地宫上的塔被雷电劈开,它又重现人间,这是不是时间上的巧合和历史上的缘分呢?”

    “你是说,我们又赶上一个大唐盛世?”张思远问到。

    “聪明!果然有才!”我正经夸赞,结果她俩更加疯狂地笑了起来。

    回来时,路上开了一个多小时,来到大雁塔,终于歇下来,细心地参观。

    它的形象,我估计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即使没来过西安,也在教材上、电视上、画报上熟悉了它的身影。黄土似的颜色,古朴庄严。犹如一个巨人,俯瞰着长安的众生。它是大兴善寺的标志,这个寺庙也是皇帝专门修建给玄奘译经的地方。当时译经是国家工程,一字一句推敲、一条一条审阅,人才济济,殊为壮观。当然,大雁塔还有一个历史,那就是雁塔题诗。按唐代科举制度,凡取得进士的,都有资格在大雁塔上题诗,想来,那是何等壮举。白居易当年,在登上雁塔前,也经历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心情吧。

    看完大雁塔后,还有一点时间,我们准备去一趟兴庆公园,因为这是在唐兴庆宫原址上修建的。为了补足我的遗憾,我专门开车绕了一下,从城南朱雀大街通过。因为我对朱雀这个名字比较感兴趣,如果有一天我到南京去了,我也必须去趟玄武湖,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这本是星相,也是算命的基本方位。结果,经过了解放军政治学院大门,我马上想起来,那是我们部队指导员读书的地方,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快看快看,好漂亮的塔!”高妍一声惊呼,我们一看,知道,那就是著名的小雁塔。绿色的基调温润亲切,精致的造型典雅大方。我们把车在路边停了一下,站着欣赏了一会,考虑到时间不多了,大家只好放弃,虽然它侧边还有西安市博物馆。

    到了兴庆宫,犹如到了江南,花团锦簇、垂柳依依,亭台画廊、水映波光。我们看到一个亭子,人比较少,我们决定去坐坐,结果看到一个石雕,很有写意奔放的特色,上面有文字,仔细一看,上有李白头像,下有手书李白名篇《将进酒》,夸张的雕塑展示出李白飞扬的个性,狂放的草书,正是老毛所擅长,此字此诗此像,宛如一个整体,勾画出奔腾的大唐意象。

    我不禁诵读起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小池的声音。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思远的声音。

    当我们读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时,高妍也大声念到:“与乐同销万古愁”。

    我们三人互相看了看,高妍还在莫名其妙,我笑着说到:“洋装虽然穿在身,你心依然还是中国心”。

    她问:“什么意思?”

    小池说到:“庄哥说你,不管在国外生活了多久,你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