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心将妄念捉回,进入欲界定后,不必加以控制,妄念也不会生起,而且心念自动平稳,不必用心力去调整它,此时心任运不动。进入这种定后,就能够整天坐禅。以上三种定还不能称为真正的禅定,只能称为普通的定。”

    这里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可以整天坐禅。这可是大功夫。我在《了凡四训》里看到,袁了凡先生在庙里,可以不动地坐两个时辰,就让方丈高看一眼。

    整天可以坐禅的境界,可以洞中修仙了吧?

    “久而久之,如果你福德深厚、功夫得力,就会达到未禅的阶段,虽然不稳定,但是这也算是个大消息,必将鼓舞你充满信心。进入欲界定后,继续修下去,到了某个时候,忽然间你感觉到失去身体的感受,看不到欲界的身体,感觉到整个身心不见了。这种感受是在静坐时发生的,而不是打开眼睛看。有了这种感受之后,身体就不会因失调而生病。因此,一个坐禅的人,若要身体没病,至少要达到第四步骤,即是进入未禅。”

    这个标准也好掌握,在内心感受上,就是突然失去所有对自身的感觉。在客观标准上,是不会因失调而生病。

    好高妙的境界啊,但是,这种高妙的境界,还在欲界定吗?难道不神奇吗?

    “但是,有些人静坐时,心无所知地昏昏沉沉,他也以为自己的身体不见了,这不叫做未禅,而是他的心念不知去了哪里。若要达到未禅,必须达到欲界定,即是心不必控制,自动的静下;在这之前,必须完成第二步--细心住,就是身体不必调整,自动的平衡,所以我们修习禅定要从粗心住、细心住、欲界定一步一步地进入。”

    这与昏沉的区别,在于,这是按步骤的,况且是自动的,踏实而清明吧?

    “为什么第四步骤称为未禅呢?因为他就要进入真正的禅定了。由于此未禅尚在欲界,所以又称为欲界未到地定。所谓真正的禅定,即是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四禅与以下将要介绍的四空处(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合称为八定。”

    过去看佛经,就搞不清楚这些定义究竟是何所指,没有实践的际遇,也没有认识的阶梯。老和尚今天,给我们一个理解的阶梯,部分解决了我的大问题。

    “好,大家不要被初禅这个初字所迷惑,看不起它。以我的观察,世界上能够到达此地步的人,万里无一,这是很稀有的境界,也是圣果之一,为此,我要好好给大家谈及一下。”

    反正我看其它经论上也这样说,这是一个果位,是有成就的意思。虽然这只是第一步,但是圣位,已经可以作绝大部分人的导师了。

    “一个人进入欲界未到地定后,继续修出离欲界心;如果他的定力越越深,原本静下的身体,慢慢地会感觉到又再动起。这种动触有八种不同的感觉,即冷、暖、动、痒、涩、滑、轻、重;最普通的就是感觉到身体动起。这时候,他的心已离欲界,那就要进入初禅了。”

    越具体,越有听头,这如同讲故事,我眼中,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进入初禅的人,身体分别在模拟那些感觉,自动地有些肌肉跳动的样子。

    “有此感觉之前,必须先要静坐几天,或是坐禅相当久时间后,有很深的定力,在定中感觉到身体不见了;慢慢地又感受到身体再度动起,就会产生一种触的快乐,也就是身心内外感受到很舒服,很宁静。初禅以上不须分段食,故无鼻、舌二识,唯有眼、耳、身、意四识。进入初禅者没有鼻、舌二识,所以鼻子嗅不到外面香、臭等气味;舌头也感觉不到甜、酸、苦、辣等味道。这时候,他已舍离欲界里的五欲,不再贪财、色、名、食、睡。他也能除掉贪、瞋、睡眠、掉悔和疑,这五种烦恼遮盖住我们的智慧,使我们生起贪、瞋、痴,所以被称为五盖。”

    这就很具体了,最形象的是,没有鼻舌二识,那肯定不是因功能障碍引起的。

    “初禅有五种特点,称为五支,即觉、观、喜、乐、一心。觉:身体接触外境的感受。此时的知觉是初禅的心态,并非欲界的知觉。观:内心的观察。觉与观也翻译成寻与伺。它们的差别是:觉是对境比较粗的心念;观是内心比较细的观察心念。喜:内心欢喜的感觉。进入初禅者,第一次发现自己已经进入初禅,出了欲界,全无欲界的烦恼,在定中内心很欢喜,那就是喜。乐:身体的五根所感受的快乐。比如:冲凉后身体感受到舒服的感觉;在坐禅时,进入初禅的时候,身体会有很舒服的感觉,那就是乐。所以进入初禅也称为离生喜乐,意思即是因为出离(欲界)的心生起喜欢与快乐的感觉。”

    这些感受如果我能够拥有一个,就可以骄傲一生了。什么是糖果,这就是糖果啊。有人说佛家开了个杂货店,什么东西都有。

    照这样看,是它能够提供你所能够想象的,甚至无法想象的各种快乐,不仅仅是甜。

    “如果在未到定中,入定渐渐深入,身心寂静,没有身心内外之别,感觉十方一切消融。这样经过一日或七日,又或者是一月或一年的时间,定心不坏不退,渐渐守护正念定力增长。如同培植树苗,让它渐渐增长。从上座到进入未到地定的时间越越短,越越纯熟。”

    无身心内外,消融十方,这是只有再文字上出现的境界。凭我的想象,总是无法模拟的。看,这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感受,还有很多客观好处的。

    “待因缘成熟时,就会感觉身心凝住,然后慢慢有东西在萌发,渐渐活动,心对身体的感知又恢复了,但又不是出定之后对身体的感知的那种感觉。而是仿佛身在中、影中,如同身在梦幻中的感觉。能感知身体,却又觉得身体不真实存在。”

    此时,我想起过去读过的一些禅意诗,是不是说的这个事情呢?

    “这种发动的感觉又分为三种,有从上而发,有从下而发,又或者是从腰际而发动。慢慢延续到全身。如果是从上而发的,很容易退失;如果是从下而发的,则修行稳固,更容易有所进步。当此感受生起的时候,还是要记着不要执著,只要保持观照就好。”

    这是办法,但我没到这个地步,这个办法也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