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都听说过。何况,我们现在,正坐在虚的道场里。

    “参禅这个法门,历代祖师说得很多,这件事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又称为是本份事,宗门下称为生死门头,专办了生脱死的大事。这件大事在古人份上,是很容易的,不是求他人,而是求自己,只要回光返照,如同本得。但是我们今人跟古人不同,因为习气深厚,用功者多,受用者少啊。为什么呢?都是没有找到直接下手处;都是一天到晚在妄想里头打滚,所以用功不得力,用不上功。原因在哪里呢?初发心用功人无非是这二件事。”

    古人说过:参禅不怕妄想多,只看妄想起于何,生死去真是它,看原是没二个。所以只是这一个妄想翻覆去,所以用不上功。况且,他从参禅直接入手给我们讲法,也是因应过几天,我们要打七而专门讲的。

    在打七前,普及基本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要不然,到时禅堂一坐,连个下手处都没有。

    “那么我们就借着妄想用功,单看这个妄想从哪里的,所以参禅又叫思维修。就是单看当下这一念,起从何处起?灭向何处灭?不要单在这个妄想上起分别,否则等于水里按葫芦,按下去它又起了,那么用功怎么会得好处呢?”

    参禅还有思维修这个名词,要不是他说起,我还真没听说过。

    “所以说用功没有一点巧妙,特别是参禅,这叫作本份事,只要生死心切,反问自己:我要了生死吗?要了生死,就要发明这个打妄想的人是谁,还不是与念佛是谁一样吗?究竟这个妄想从何处呢?要全靠一个恳切心,不要单对除妄想,好象我一用功,就怕妄想,你这怕妄想的念头就是妄想。妄想了,我只要知道它是妄想,识得不为冤。不管它妄想怎么样,单看我的话头还在不在,那就要直接抓我们的念佛是谁。”

    为什么强调用“念佛是谁”这个话头呢?其它话头不是一样的嘛。都是拴心的一根绳子,制心一处就行。

    “你要说看妄想是谁还要转个弯,你就抓你的念佛是谁就是,不管什么境界什么念头,我就抓我的念佛是谁,只要有念佛是谁就行,其它的妄想也好,境界也好,不要去管它,等于一个人走路一样,不管在哪里,离家虽远直奔到家就行了,你在路上东看看,西看看,那你何时能到家呢?”

    这就自然解开了我的疑问,原是比较直接的意思。

    “用功就是这个道理,这个话头就是我们的路,我们只要有话头在,就在路上走,那么境界等于路两边的商店,种种鲜艳的东西不必去理它,我只顾往家走啊,你要管两边的事情那还有完吗?那就不能走了,就是这个道理。”

    相当于,只要认清了方向,小车不倒只管推。

    “其实这个用功的事情,是心无二用,只要你有恳切心,照顾着这个念佛的是谁,这一念心,只要它历历分明,其它的念头就没有力量再起。如它再起,你一照它就没有了,因为心只有一个,有用功的心就再也不会打什么妄想。所以若是一边用功,一边有妄想,好象是俩个人,俩个心。你那个念佛是谁的心不恳切,若有若无,一半在这里用功,一半在这里打妄想,所以它是乱腾腾的,不知道有多少人多少心。古人说用功办道的人,如丧考妣,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如同死了父母一样你看心里还有其他的想法吗?所以这一念心,就恳恳切切的,护持着它,只要这个恳切心一生,那个散乱心就没有了。所以妄想归于散乱,昏沉生于懈怠,功夫用不上。”

    这是粗绳拴牛的意思,把全部的感情与精神拴住,勉强达到形式上的制心一处,这好像只是第一步吧?

    “我们初发心的,功夫全靠一个恳切心,用个什么功夫?也就是打妄想,这个妄想你调换成另一个妄想就是了,念佛是谁这也是一个妄想,这是一个真妄想。我们现在只准打这个妄想,其它不许有,就是单单的受持着这一念心。古人比喻说,如猫捕鼠,你看这个猫看着那个老鼠,它那个全付精神,两个眼睛看着,四个爪都预备好了,老鼠一出,一口就咬住。用功这个心哪,就等于如猫捕鼠,这才能把初发心的功夫用好。古人又说,一人与万人敌,你这个用功的心只有一个啊,那些习气毛病,散乱妄想,不知道有多少。比喻一万人,你若没有力量,能抵得住你的习气毛病吗?”

    我也听说过这个灵猫捕鼠的比喻,是指那种全神贯注的精神状态,以一念摄百念。

    “上根利智的人说:什么妄想不妄想,妄想本就是空的呀、是虚假的。可是在我们份上,由于往昔劫中这一条路不熟悉,走得少,妄想始终是很有力量的,就拿今生说吧,多少年都是在打妄想,你说今天单单的提出另一个念头,你想当家作主,那它就答应了你吗?其它的妄想就扰乱你了。可是你要明白,妄想就等于土匪强盗,都不是正主啊。我们今天用心的念头,是有主的,这是正的,象国家军队,那个强盗土匪是没有根的,强贼怕正主啊,一正息百邪。我只要有念佛是谁在,那一切妄想妨害不到你,单单的的保持着这一念,一心一意地受持这一念,其它的什么念头起,就用这个念佛是谁去照它,这个念佛是谁就等于一个太阳,一个大镜子,凡有念起,我就用念佛是谁去一照,谁!一照马上它就迁影灭踪。所以行住坐卧,单单的的照顾这一念心,你若不在这个地方下一番功夫,你说拈便用,不可能。”

    他在这里,用了一个“照”字,却有大问题。因为观是观,照是照。如何理解我无法做到,如何区分,我都搞不清楚。算了,听听吧,反正我功夫不到,他说也白说。

    “真正要把这步功夫做好,那就要生处转熟,这才是稳当的功夫。这个生处就是念佛是谁,向也没有用过这样功夫,都是散散乱乱的想东想西,一天到晚的胡思乱想惯了,你今天说是单单的不许有妄想,只许有一个念佛是谁在,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它那些杂乱妄想是熟透的,你不要有心去用它,它是无孔不入的,它是自然的,毫不费力的。你就是念楞严咒时也会钻出妄想的。吃饭睡觉时,它那个妄想也不停的,你看它有多熟呀!我们现在做功夫就需要把念佛是谁这一句话头,做成这个样子,这个念佛是谁,只要少许一提它就了,这个就要下点功夫啊。这就是在这个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