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我自己关心的疑问,也是想寻求答案或者看法的,报着良好的讨论态度。

    果然,万师兄的表情舒缓多了。我们长期在一起讨论,是有默契的。

    “对,你所说的是对的。破,是他今天讲法的主要内容。况且,这种绝对的破,我也是第一次听到,也感到不太适应,有点震惊。但是,在我所看到的密教的经典中,看到许多以破其名的经典论集。比如我印象最深的,是《定解宝灯论》,最开始,就是以大量的破,才引出最后的立。”

    小胡此时终于说话了:“其实在《愣严经》中,佛祖与阿难最开始,七入征心,八还辩见,主要的内容,也是佛祖对阿难观点的破,对不对?”

    万师兄所说的论,我没听说过。但小胡的例子,我却非常熟悉。我也点了点头,认可:破也是一种为立正见的方法。

    “既然你也承认了,那么,我们回顾一下,他都讲了些什么。或者说,他先破了些什么。”

    小胡说到:“第一个问题,他好像破了假修行,对不对?”他是最强大脑,记忆当然没问题。

    “对,他所强调的,是破除那种自以为在修行的人。因为有个自以为的观念在,所以,受到了束缚,不开放不自由,其实就不是佛法的空性了。甚至,他说,这比不修行还要差,因为这种修行,只是强化了我执。”

    万师兄这个分析是对的,法师所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所谓居士不如俗人,出家人不如在家人,都是因为强化我执的态度,让修行的结果与初衷,越离越远,南辕北辙。

    “他所说的我执,还列出了表现,出现贡高我慢,自以为是,这些,都是强化自我意识的表现,与佛法精神背道而驰,当然是要破的。”

    看样子,万师兄今天听课,比我还要认真,他真是带着问题思考去听的,要不然,这些细节,我还不容易回忆得起。当然,从智商角度讲,我当然比万师兄差,更比不上小胡。

    “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有点这种毛病,对不对?我们是不是经常自以为聪明,自以为自己是在追求真理,自以为持戒就是高尚,自以为是化外之人,自以为比俗人高明。法师也许就是看出这一点,故意以这为重点,讲给我们听。大家想一想,听到他第一个观点时,大家是不是都感受到某种不适应?”

    对啊,我们都有这毛病,而法师所谓的破,就是一剂良药,刺激着我们的心。

    “他第二个破,我觉得很重要的是,破除我们贪恋清静的态度。”

    这其实是我们在家学佛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好像自己在念佛,任何人都不得打扰。有的人也以工作太忙,不清静,不好坚持修行,让自己懈怠。

    “不用我说,我们所有人,都有这种毛病。虽然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所谓大隐与小隐。”

    旁边有个中年男人迅速接话到:“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

    “对,如果内心中自我意识太强,在哪里都不清静。法师一破我们对清静的贪恋,其实很有针对性的。”

    我此时反思自己,当时在重庆,一个人住在宾馆,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是假装自己清静?其实是内心没有主张。

    “他对节俭的破,是不是更让人吃惊?”万师兄这一问,得到当场人的全部肯定。在我们习惯性的观念中,节俭不仅是美德,也是修行的必要戒律。比如著名的迦叶尊者,以头陀行,作了节俭的榜样。乞食,粪扫衣,弃药,这种节俭,到了不太人道的地步。

    “法师的意思,我们也不要太极端理解。他破除节俭的意思,是我们不要为了节俭而节俭。当然,怕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他同时也破除了奢侈,这算是在理论上,走上了中道了。”

    中道,是佛祖强调佛法的基础性质。当年他抛弃王室生活,算是告别了奢侈。后他修行在雪山,抛弃了这种苦行,算是告别了过度节俭。不故意追求两端,就是中道。

    小胡说到:“他的意思是不执着,在我看,法执与我执,他都在破。比如他说清静的环境时,也许有破法执的意思。大概跟过去有人说,只要心清静,处处是道场,差不多吧。”

    “你说得对”万师兄继续他的小教员角色。“他对礼节也作了破除的说明,以献哈达为例,我想,你们印象肯定是深刻的。”

    人群中有一个陕西口音的人,说到:“我去过西藏,也学过一点密教,我们原内地去的,跟他说的一样,也是献哈达,入乡随俗吧,当时觉得有点不自然,但也没往心里去。听法师这一讲,明白,凡是不自然的东西,都需要破除的,是这意思吧?”

    “大概是。”万师兄说到:“礼节是用表达感情的,如果稍有牵强与不自然,这感情就表达得不纯粹,所以,为防止形式主义,法师才破的吧。当然,他还破了许多规矩,包括叩大头,这恐怕是学密教必须的功课吧。”

    “是的是的”那们陕西口音答应到:“别说,刚开始,才累人,爬下去又起,比做俯卧撑还要累。况且,手都磨破了皮,膝盖也顶肿了,苦得很。当时为什么坚持呢?估计自己也认为,不叩大头,仿佛觉得自己不虔诚。今天法师破了它,我还觉得不可思议,这是规矩,怎么就否定了呢?”

    “否定的不是这个形式,而是做这件事时的心态。如果要表达虔诚心,所有的形式都可以,有厌烦与故意地表达,就不纯粹,就有心了,有心,就有我执。”

    万师兄这个解释,稍微有点毛病。毕竟,从不习惯到习惯,这个过程过了,后的形式,就可能成为真心的体现,不需要破。

    但是,此刻我不需要多嘴,免得打扰了他的思路。

    “最让我们震惊的,是他对所谓慈悲的破除,还举了庞居士的例子,对不对?”

    这肯定是大家最受触动的。因为菩萨最关键的品质就是慈悲,如果把这破了,所谓菩提道,从何谈起呢?

    想当年,我看《愣严经》时,为观音菩萨一句话,感动得不能自己。“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这种宏大的慈悲精神,才值得我们去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