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那时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前身,他率领的军队,就是当日池里的鱼类。现在被杀的罗阅城居民,就是当日吃鱼的人。佛本身就是当日的小孩,因为敲了鱼头三下。所以现在要遭头痛三天之报。定业难逃,所以释族五百人,虽被目犍连尊者救出,也难逃性命。后琉璃王生堕地狱,冤冤相报,没有了期,因果实在可怕。

    百丈度野狐的故事。百丈老人有一天上堂,下座后,各人都已散去,独有一位老人没有跑。百丈问他做什么,他说:“我不是人,实是野狐精,前生本是这里的堂头,因有个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便因此堕落,做了五百年野狐精,没法脱身,请和尚慈悲开示。”百丈说:“你问我。”那老人便道。“请问和尚。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礼谢道:“今承和尚代语,令我超脱狐身,我在后山岩下,祈和尚以亡僧礼送。”第二天百丈在后山石岩以杖拨出一头死狐,便用亡僧礼将他化葬。我们听了这两段故事,便确知因果可畏,虽成佛也难免头痛之报,报应丝毫不爽,定业实在难逃。我们宜时加警惕,慎勿造因。

    “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持戒的人,龙天拥护,魔外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

    随后,他举了那印度过去关于那条毒龙的故事。说五百罗汉以禅定力,也抵不上一个持戒严格的和尚。

    “有人又说了。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著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得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这些问,是直面我们内心的,我们的毛病,就是听过过,没见过,说得到,做不到。

    “想用功办道,先要一个坚固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生脱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信众生皆可成佛。但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呢?皆因未有如法下死功夫呀。譬如我们信知黄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他,黄豆不会自己变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会造不成。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适量的石膏,决定可成豆腐,办道亦复如是。”

    用做豆腐比喻,在寺庙里经常用,寺庙吃斋饭,最好吃的,就是豆腐了。

    “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决定可以成佛,故我们应当深信自己本是佛,更应深信依法修行决定成佛。永嘉禅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坚定后人的信心。故发如此弘誓。”

    这一段,我都背得,这是在重庆,受那书店老者的启发,在《证道歌》上用功夫,得到的好处。

    “信心既具,便要择定一个法门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样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样干,今世不成功,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有等人打不定主意,今天听那位善知识说念佛好,又念两天佛。明天听某位善知识说参禅好,又参两天禅。东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总弄不出半点‘名堂’,岂不冤哉枉也。”

    其实,这就是我们通常人的状态,总想找个简便法则,如同猴子掰玉米。

    “用功的法门虽多,诸佛祖师皆以参禅为无上妙门。楞严会上佛敕文殊菩萨拣选圆通,以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最第一,我们要反闻闻自性,就是参禅。这里是禅堂,也应该讲参禅这一法。”

    这坐山,两个圣人,都在禅中,怎会不讲参禅呢?

    “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那里不是道场,本用不著什么禅堂。也不是坐才是禅的,所谓禅堂,所谓坐禅,不过为我等末世障深慧浅的众生而设。坐禅要晓得善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著魔,实在可惜。如何调养,今择要略说。”

    说到具体的方法了,我看见,那些弯腰的勾头的,此时,都纷纷坐直了起,准备按法师的说法实践了。

    “跏趺坐时,宜顺著自然正坐,不可将腰作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缩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如觉昏沉时,睁大眼睛,挺一挺腰,轻略移动臀部,昏沉自然消灭。”

    说得如此具体,方法如此简便,这才是精华啊。

    “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功夫也放下。休息约半寸香,渐会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变成性躁易怒,甚或发狂著魔。”

    这就是憋的,有的人,把坐禅当成体育锻炼,信仰三从一大,就造成不好的效果了。

    “坐禅,有些受用时,境界很多,说之不了,但你不要去执著它,便碍不到你,俗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虽看见妖魔鬼怪侵扰你,也不要管他,也不要害怕。就是见释迦佛替你摩顶授记,也不要管他,不要生欢喜。楞严所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些境界我还没有发生过,不知道会不在我头脑中出现呢?其实,我倒是有点期待的。

    “用功怎样下手呢?楞严会上憍陈那尊者说客尘二字,正是我们初心用功下手处。客尘喻妄想,主空喻自性,常住的主人。本不跟客人或或往,喻常住的自性,本不随妄想忽生忽灭。所谓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尘质自摇动,本碍不著澄寂的虚空,喻妄想自生灭,本碍不著如如不动的自性。所谓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从理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