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当然不会说:我给了你这么多,所以你也必须给我这么多。但没有说不代表你没有想。一切都心照不宣。

    双方关系最佳时期可能就是双方收支比较平衡的时期。但很快,我们被其他事情分心了,其中一方可能不能及时提供对方所希望的那么多爱了。这个时候,另一方就会感觉不安全。争吵就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上,发生在我们的爱情和亲情上。

    如果双方收支已经到了差异巨大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倾向于建立一段新的感情以维持自我的养料。这就是我们的爱。我们是这样的人,即使我们在墙上画了一朵花,我们都会希望它得到别人的关注,每次路过我们都会提醒其他人:那是我画的。因为我们有期待,我们期待收到几句赞美。

    我们在这里猜想一下圣者的爱,依据佛教的理论,如佛陀一般的圣者已经证悟无我,他没有一个自我需要被满足。因此,他不需要通过结婚,或是建立家庭,结交朋友来摄取安全感。他呆在黑暗里也不会怕黑。他也不需要电影音乐来娱乐自己。

    想象一下没有自我的人,他没有自他分别,他不认为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要,我们认为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要,无非是因为他们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这些重要的角色,我们的自我的大部分食物都由他们提供,因此经营好与这些重要人物的关系在我们的生命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一个成就者,他不需要讨好任何人,因为他无需从他们那里获取自我的食物。

    一个完全无我的人,一个视你如他自己的人,他爱你的方式可能很多样化,但他最关心的当然是让你获得和他一样的解脱。为此他可以和你一起喝酒,也可能揍你一顿,可能给你讲佛法,也可能和你讨论女人,只要可以将你导向解脱,他不在乎做任何事。他也不期待你有某种回报,因为他没有自我需要被餵养。他不需要计算付出的爱和收到的爱是否均衡,因此他的爱是真正的爱,而不是我们假模假式的爱。

    我们当然不是圣者,我们都是普通人,包括我,包括在坐的各位。但我们如何观察哪种爱更广大更无私呢?

    有一个标志,就是随喜的能力。别人哪怕有一点好处,都要赞叹或者发自内心的欢喜。这种欢喜所表达的爱,可以说是推广到外面的所有人了,这就是去掉自我,无私之爱的开始。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二个问题,随喜的功德。

    随喜的功德非常大,但若只是嘴上随喜是没有福德的,只有从内心里真正随喜他人的功德才能得到同样的利益。

    别人做善事好事,自己的心里能真正随之欢喜,自然而不造作,好比一个母亲特别执着自己的孩子,特别希望孩子有出息,当有一天孩子成功了、升官发财了,母亲一定会随之欢喜雀跃。只是这种随喜是自私的,不是此处讲的随喜。

    众生做了善事,得到了利益,有了改变;或道友真有功德,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上师表扬了,认定为辅导师、法师了,虽然自己没有善根和功德,没有得到上师的表扬,也没有被认定为辅导师、法师,但是自己心里还是特别欢喜:太开心了,今天我要多吃点,多做点菜,这叫随喜。这种人一定是放下了自我的人。如果尚且有自我的观点,以自我为中心,不可能生起这种心,所以随喜没有那么容易。

    “随喜、随喜……”你也随喜,他也随喜,实际上都是嘴上的功夫。随喜是好事,但是否是真的尚需考量!是表里如一吗?你们随喜太多了,所以让我产生了怀疑:我修了这么多年还随喜不起来,这些人怎么这么能随喜呢?你们说随喜的时候,观察一下自己的心,是不是真的随喜?没有吧!不嫉妒已经“阿弥陀佛”了,背后不诽谤就可以给你磕头了。

    其实,很多人的随喜都是假的,如果真能做到随喜,也是放下自我的方法。尽管我们现在做不到,但也要学,尽量如法随喜,哪怕能做到一两次也可以;无法对所有的人随喜,对身边最近的人随喜也可以。这样慢慢学,慢慢练,真的就能生起随喜心,这也是一种方法和窍诀。

    若真的生起了随喜心,就像孩子升官发财了,母亲也心生欢喜一样,这样得到的利益是相同的。如果他欢喜你也欢喜,就一样了。只有你心欢喜、快乐了,这才是真正得到的,其他都是身外之物,有无、得失都是暂时的。

    我们生活、工作、修行都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快乐,若通过随喜开心了、快乐了,这是一种殊胜的修行。不能轻视随喜,因为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如果能做到,说明你已经战胜了自我,那你的开心快乐都是恒常的。

    但是,随喜这种能力并不是你可以装出来的,因为不避免的嫉妒、烦恼与嗔恨,总会偷袭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内心积累了太多的负面能力,需要有一把扫帚,来清扫它。那么,这个扫帚是什么呢?我的建议与体会,就是念佛。

    当然,方法很多的,有参禅的有闻思修的,经典上讲述过二十五种修法,对大家来就,比较容易掌握,比较得力的,我给大家介绍,念佛,因为任何人都可以修。这就是我今天讲的第三个问题。

    真正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很不错,很清净,是一个善人,很有功德。我们的眼睛常常看别人这样不是、那样不是,很少回光返照自己,所以我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状况,要了解自己很不容易。

    我们一天到晚妄想杂念纷飞,一弹指有90个生灭,每个生灭里面又有900个念头!这念头由于非常的急,我们都感觉不到,就像一个旋转非常湍急的激流,我们看过去还很平静,实际上它旋转的很厉害。我们的念头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我们讲修道,修道就是修心,修心修什么?就是修念头!我们一天到晚知道自己在打什么念头吗?我们都是学哲学的。原来讲我们要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这些都是谈一些概念,没有实质的内涵。你自我到底是什么?首先问有没有一个自我,有没有一个实质!你自我分解出来,就是一些念头在那里组合,这些念头到底是什么?

    我们从1999年开始曾经做过这么一个修行项目,原来我还没有出家,就有一批学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