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以震撼我们心灵的,并不只是经典及书籍中的文字。更是诸如长城大运河大雁塔嘉峪关等,优秀的凝结着智慧的建筑,以及与这建筑有关的文化及典故。鸡足山就是这样一座山,浓缩的历史,如同长寿的智者,冷静地坐在这里,让这些后人,千百遍地看。

    相传,迦叶至鸡足山后,进入禅定,奉持如附嘱之金阑衣,以待弥勒出世而授之。显然迦叶入定的鸡足山是在印度境内的摩揭陀国,中国之鸡足山由僧人附会、仿造而,同时也作为迦叶道场载入中国释史。至明代,山上僧尼集,佛事最为鼎盛。"琳宫绀宇不知数,浮图宝刹凌苍苍。"据统计,有"大者七十二所塔院",且"规天矩地,制度虚敞"、"院宇壮丽"。另外还有许多"静室精舍"。至清代,这里还有寺36所,庵72所,盛时常住僧尼5000人以上。翻开有关志书,可见这里历史上几乎无山不寺。

    佛教在鸡足山的发展,其一可能与南方的开发有关。南宋政治中心南移,鸡足山渐为更多的人所知,至明代这里就更加著名了。其二,许多僧人奔迦叶道场而。其三,这里的自然环境幽偏僻而美,适宜静修。其四,这里是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上座部佛教荟萃之所。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这里佛教文化的兴盛。

    历代在此活动的高僧很多,惜无详细的记载。知名者有唐代的明智、护日,宋代的慈济,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法天、大错,清以后的虚、自性等。许多僧人远道而在此结茅修行,于是在这些高僧大德修行处,一座座寺庙建立起。

    鸡足山是僧人向往的一块净地,明代僧人静闻的事迹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据冯志《仙释传》,静闻原为江苏迎福寺莲舟法师的法嗣,他禅诵达二十年,剌血写成《法华经》,发愿将此经供于鸡足山。崇祯九年(1636),他同徐霞客结伴西游至湘江,不幸遇盗堕水,但将写经举在头顶,独不遗失。后创病死于途中。临终前嘱徐霞客将其骨灰带至鸡足山埋葬,以了其生前未了之愿。

    鸡足山佛教在清朝后期曾一度衰落,寺庙仅余十余座,且已破败。鸡足山佛教在近代的复兴,当首推虚法师之功。

    且不说万师兄曾经在居山学习过,系统地了解过虚老和尚的事迹,就是我本人,也看过他的年谱。如果是当代学禅宗的人,如果不知虚名号,那就是个笑话。

    这个活了一百二十岁的传奇和尚,曾任三代帝师,经历五个政权,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佛教史的活化石。在居山,还有他的纪念馆,还陈列了他生前所用的物品。

    虚法师,俗姓肖,初名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原藉湖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幼习儒学。清光绪八年(1882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后游天下参学访道。曾谒五台山、峨嵋山、天台山、九华山佛教四大名山。曾到终南山,并准备在那里结茅修行。还长途跋涉至西藏拉萨,参拜布达拉宫。他的足迹远至东南亚的缅甸、锡兰、泰国、槟榔屿等地。每到一地,他都同当地高僧大德研习经典,切磋学问,影响渐大。

    虚法师对鸡足山情有独钟,数登是山。1903年,他再上鸡足山时,决定重兴迎祥寺。1904年,将在泰国募得的佛教文物及捐款带回鸡足山。1906年,他争取到清政府的支持,慈禧太后当时拨巨款在迎祥寺旧址上重建新寺,光绪皇帝赐新寺名为"护国祝圣禅寺",封虚为"佛慈洪法大师"称号,并赐以紫衣、玉印、金钵等物,颁赐《龙藏》一部。从此,鸡足山以祝圣寺为中心,形成庞大的寺庙群,佛教在此再度兴盛。

    关于这个人的各种传说,大概已经很神奇了。其中最让我神奇的地方,是一个关于白狐皈依的故事。我问万师兄知不知道这个故事,他说让我先讲,看与他听到的,有没有出入。

    1936年春,南华寺开春期戒坛,在戒期即将结束时,曹溪驻防军第十六团团长林国庚南华寺拜望虚老和尚,他带了一只狐狸,其毛色银白光滑,喙突出,尾巴细长蓬松,十分惹人喜爱。

    团长告诉虚老和尚说这只狐狸的历很奇特:起初是猎人从广州白山捕获。他的一个朋友赵某以四十元买下,本打算把它杀掉作补品。在将杀之时,他看到这只白狐用哀求的目光看着他,且频频叩首,遂生怜悯之心,于是用笼子将其关起送到广州动物园中。

    后赵某因事被捕入狱,虽然其事并非他的过错,但案子却久拖不决。赵某的妻子便向一个善于占卜的人寻问吉凶。还没待他抽签,签筒中的一个签已然在轻微晃动。于是她将其取出,其所示内容竟然是说她丈夫狱讼官司是因囚关白狐而遭致的果报,并指示她南华寺现有高僧住持,应该尽快将白狐送往放生,唯此才会让案子迅即终了。

    赵某的妻子于是从广州动物园赎回白狐,托付林团长将白狐送往南华寺放生。

    听过林团长的述说,虚老和尚便收下了这只白狐。并为它说三归五戒法。然后把它放归后山树林中。每当饥饿时,它就会回到寺中找食物。僧人就给它喂以食物。

    奇怪的是自从公给它说过三归五戒后,它就不再吃肉了,而喜欢吃水果。有时当寺院的工匠用肉搀杂果类食物给它吃,它觉出后,随即吐出,还用前爪反复擦几遍。尔后怒视工匠良久,窜出树林,数日不返。

    有一次,白狐被一村民追逐,于是它像一只猴子一样迅速爬上一棵大树,面向南华寺不停地哀叫。一个沙弥听到后告诉了公。虚老和尚便赶往那棵树下。见到公到,白狐便立刻下树,跳到公所展示的长衫上,好像一只家犬见到了主人一般。

    虚老和尚便把它带回寺院,因担心它再次被人猎获,就把它放置在一个大笼子中,每天放它出走动时,它也不再到处乱跑,只在院中活动,再也不去树林中了。

    有一天,蒋介石带领随从十余人拜望虚老和尚,走到曹溪门时,看到了这只白狐,蒋的随从举枪要打白狐,被蒋制止。而白狐摇头摆尾地引导着蒋介石前行,走到大殿中,白狐便飞跑至方丈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