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总之就是各种骗。噱头背后,总有利益的影子;推销话术,少不了导游的提成。

    但这次,当地政府是下了功夫的,对导游进行了教育整顿,毕竟这是一个品牌工程,不能让黑导游搞坏了名声。当然,也不能因为这一次活动,影响了环境,所以压力就在导游身上了。导游没公权力要求游客遵守规矩,只有靠吓了。

    还有个导游,手持话筒,在对他的团大声宣讲。“我们这一路,是见神仙的,这里沿路都是神仙,今天早上你们也看见了,参加法会的,世界各地的僧人都有。你们也听说过了,山上朝圣的,有泰国的大师,有西藏的活佛,有内地的高僧。大家想一想,全天下的高僧们为什么要这里?当然是给这些神仙拜年。还因为,这里有个最大的神仙,伽叶尊者,坐在山里面的,我们一举一动,他都清楚,他活了两千多年了,法力无边。所以,我告诫,不要乱说,一路上不要乱搞,神仙看着呢。”

    当然,他后又讲了些小故事,所谓某人对某佛像说了不敬的话,第二天就得病死了。某人当着菩萨像骂人,第二天就口角生疮。我知道,这种故事,大多是编的,只是用吓唬人。

    我们看到,许多旅游团体还在向这边涌报名登记,知道,我们暂时还不可能带队出发。毕竟,按计划,第一拨朝山的人,应该是旅行团体。按这个规模,估计光这类团体,都得超过万把人了。甚至会超过两万。

    而只有他们走完了后,才轮到散客团。而明成师曾经交代过,散客团中,我们组能力搭配比较好,估计是靠后面,最不好带或者人数最多的那一组。按这个现状,估计我们要吃过午饭后,才有机会出发。

    但是,我们一时又无法离开,毕竟要在这里,听候明成师的随时安排。他人还没之前,我们不能提前溜掉。

    “看热闹也不错,自从到这庙里,还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呢。”小胡说到。

    我觉得,他应该多接触社会多接触人,他前两年把自己隔离了,现在正是融入的机会。

    “但是,我不太懂。”小胡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了一下,拉了拉我的手,面对万师兄说到:“我们到那边去等吧?”

    朝他示意的方向,我们过去了。那是庙子的院墙边。既可以看到集结点的情况,又与人群隔了一段距离,稍微安静一些。

    “我刚才想说一句话,怕别人听到,所以,我们在这里聊天,更自由些。”

    “你是不是说,有事情,你不太理解?”万师兄问到。

    “这些导游,不知道是怎样想的。正规的游客,拿什么鬼啊神啊的,吓别人,这不是迷信嘛。”

    “那也是为维护秩序方便,政府给这次活动的导游给了津贴,也提了要求和考核标准,导游用这种办法吓游客,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吧。”

    万师兄的解释,按通常道理讲,算是说得清楚了。这次导游没有回扣,没有销售提成。他们的收入,按行话,叫操正步。一切按正规文件与法规执行,这对于导游里面的老油条说,经济利益上是吃亏的。但这是地方政府压下的,并且还给了津贴,你不敢明着不干,如果你还想在这个地方混下去,吃这个行当的饭,就得接这个任务。

    南的旅游模式,大多采用地陪模式。外地旅游公司接到单子后,承担了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住宿与交通费用后,就将客人转给当地旅游公司的导游,当地导游拿到其中一笔旅游款后,就承担地陪。当地陪客旅游的意思,这里面,到地陪手上的经费已经不多了,为增加收入,他们往往与当地旅游商店合伙,通过销售提成的方式,收取回扣。

    但既然是当地旅游公司,就得服从当地政府机构的管理。政府组织的活动,哪个公司敢随便不同意呢?况且,政府核算价格时,也没有完全亏待他们,不大赚,少赚点也行。从长远看,如果这个活动成功了,形成一个品牌,今后,大理的旅游市场,将会更加火爆,也是有利于当地公司的。

    “但是,这种吓人的迷信,怎么在今天还存在呢?明显是假话哄人的,导游也敢说?”

    小胡对这种迷信宣传,有点耿耿于怀。我解释到:“我有个想法,既然说到这了,我想,迷信,对于大众说,是一种需求,是有用的。”

    “什么意思?”小胡觉得我这个观点比较新奇。

    我有些观点,并不是已经想好的,在谈话过程中,会自动地冒出,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反正,平时没想到的观点,会偶尔暴露于交谈之中。

    “人们需要崇拜,需要迷信,对于大部分人说,迷信一个东西,反倒让人幸福愉快。什么都不信,什么都要问为什么,什么都要追求真理与逻辑,对于大众说,不仅无益,而且痛苦。”

    当我说完这段话时,万师兄若有所思地望着我。小胡还在回味时,万师兄说到:“你是不是说的,那个铁房子的典故?”

    万师兄所说,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著名事件。当时有鲁迅、钱玄同等著名文化巨匠。他们讨论当时中国的局势与民众的心态时,就运用了铁房子的比喻。

    有人说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们,以唤醒民众为已任,或许是在做让人痛苦的事情。比如,中国如同一个铁房子,密不透风,大家挤在一起消耗氧气,聪明的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这样下去,氧气迟早要耗完,必须冲出去,才有活下的希望。

    于是,辩论就开始了。大家貌似正常地在这铁房子里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不算幸福,也算麻木,痛苦与恐惧并不明显。但你这个聪明人,要提醒大家,氧气要完了,我们要死了,必须冲出去。但是,大家又没有冲破铁房子的能力,冲不出去,这种提醒,只会让大家恐惧和痛苦。与其让大家在惊慌中挣扎,不如让大家在麻木中平静,反正都是一死,何必让大家醒呢?

    于是,有人又说,大家会骂那个提醒大家的聪明人,是他的呐喊,把大家搞得不舒服。

    当万老师把这个典故,介绍给小胡时,小胡点点头。“我也看过这个故事,毕竟,我学文科的嘛。”

    “不,我不仅仅是说这。”我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洪山诗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洪山诗人并收藏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