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第213章成绩的价值

    自从橡胶股票风潮过去之后,元气大伤的国内反对派几乎在上层销声匿迹,穿越众大权独揽之后自然更加肆无忌惮的大搞双轨制经济体系。在国内除了物流和批发零售产业,所有的制造业和原料工业都采取了高度集中的康采恩联合体作为组织核心的计划经济体系。高度的资源和资本集中让穿越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纸面上的技术和工艺流程具现化的难关,同时也将股份制和期权激励根植到每个组织内部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心中。

    在风潮过后的三年内,帝国境内的所有农工业产量数据指标都实现了50以上的增长,增长最快的电解铝都超过20000几乎只有实验室产能的电解铝开始上项目自然产能增速惊人。发电量超过1000万度,占世界总产量的100,化石能源主要是煤超过500万吨标准煤,占世界总产量的98。

    诸如生铁、钢和成品钢材、水泥、精炼铜、化肥、玻璃和木材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在满足国内旺盛需求的前提下还有部分可供出口。

    至于船舶总吨位和公路总里程则超过预期,达到了600万吨和1万公里的跨世纪水平。就一个船舶总吨位就完爆所有其他国家了,这个数字相当于帝国意外所有国家船舶总吨位的8倍。棉纱产量:20万吨,同比增长17。5,占世界份额的70;布产量:8亿米,同比增长46。2。黄金产量:30吨,同比增长8。57,世界第一;

    粮食产量4000万吨,肉类产量300万吨,禽蛋产量80万吨,水产品产量512万吨;蔬菜产量3800万吨,水果产量1000万吨,油料产量310万吨,白糖产量12万吨,烟草和可可咖啡之类的嗜好品产量不过2000吨,仅仅只是作为少量供应军队和上层的特供。

    这些纯粹的数字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华夏帝国的整体实力毫无疑问的足以碾压一切同时代地球上的其他文明了。

    再看看细节,在最基本的社会结构家庭内部,极高的生产力也造就了远远高于世界的生活水平和健康的身体状态。

    一个在码头当搬运工的文盲苦力,一年挣的钱可以养活故宋100个福建山区的佃农。粮食价格的快速下滑虽然影响了很多地主和依靠实物租税生活的阶层,但是种一亩田的收获则增长的更为快速。

    原来普通的稻田种的是原生态的本地稻种,虽然经过千百年的精心选育,也不过200到300斤一季稻谷的收获,但是使用了的购买的口感更好的香米稻种和化肥农药之后,产量不禁增加了2、3倍,产值也提高了几倍。原本自留的种子和一点有限的人畜粪便和草木灰做的堆肥虽然廉价,下点用完了还能再生的死力气等成本又如何,其产品不适合商品化,自己吃和交租都不够;但是换成租借小型农机、使用现代的化肥、农药、管理技术成本化肥不过增加50,可支配收入增加几十倍。签订和合作社统购统销技术合作的协议就可以发财了,原来扣除租子和口粮,剩余的收获物简直可以无视,现在多出几倍的余粮包销给合作社就能消费合作社的工业品和金融品了

    不用说种植商品化的蔬菜水果的农户了,这些土地都是和白银海注1一样的资本。那些下海捕鱼和捕鲸的船队的人均收入更加可观。

    帝国的农业就这样远远不断的为工业化提供原料、资本、购买力和市场,可以这样说,工业化的所有成本都被穿越众以极高的手段分摊到了每一个可以分摊的对象身上,从而避免了计划经济对国内农民的残害和市场经济对国内工人的压榨。通过提高农副产品价格维持内需,通过虚拟经济市场创造购买力和吸纳超发货币,通过出口和投资维持工业品价格,通过高效管理和低税收保持资本家利润。

    在电气化革命之前,帝国就进入了标准的帝国主义时代,跳跃姓的度过了市场和商品输出阶段,直接进入垄断市场和资本输出的阶段。利用政斧的权威,制造一批垄断资本家根本用不了20年。而深有体会的穿越众用起宏观调控的手段去把合作伙伴变成垄断家族毫无技术难度。

    在石油时代来临之前,世界上最有钱的富人无一例外的都是靠着权利敛财的高手。东方的主要是帝王和垄断某一产业的皇商十三行的伍秉鉴、红顶商人胡雪岩、私吞国有资产的盛宣怀、垄断外贸的沈万三、扬州盐商阶层,山西晋商阶层都是这样的出身或把持财政的官员所有过千万身家的官宦都是,例如、吕不韦、和珅、严嵩、邓通、刘瑾、蔡京。而西方也差不多,美蒂奇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历任教皇、哈布斯堡家族、兰开斯特家族、罗曼诺夫家族等等。

    穿越众为了结束这种权利支配财富的模式,开创财富支配权利的资本主义时代,不断地加强资本和市场的力量。将立法权和人事权交给资本家充斥的参议院,紧紧的抓住军队和,不断的通过立法、宣传、教育、封爵等方式提高资本家和商人的社会地位和形象,不断的去官本位化。

    当然成绩也是喜人的,就像小岗村的那一次创新改变了中国一样,重农抑商改为重商主义和帝国主义之后,解放了思想和潜能的商人们爆发了巨大的能量,每年注册的新企业都超过了10的增速。在信息公开的报纸和传媒上找到商机并一夜暴富的家庭不知有多少,每个月册封商业新贵族和探险家都册封到手软的李浩最有体会了。

    一个个受过良好教育和穿越众悉心磨练的书院派新贵和众多暴发户一起组建了新帝国的上层,那些旧时代的地主阶级和前朝勋贵们要么改换门庭,要么泯灭在这滚滚大潮中。

    朝气蓬勃的新帝国没有天灾,没有内忧外患,也没有方向姓的错误和内在不稳定因素的温床,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中最好的时代,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生活幸福,但是原材料价格的维持需要很大的资金,为了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经济循环网络和稳定贸易网络,在人才严重不足的前提下,穿越众使出了浑身解数保持在高速扩张时的全面姓立体型。从进出口结构到宗教等意识形态输出,殚尽竭虑的保证了文化、政治、军事和人口与经济的同步发展扩张速度。

    尽可能的减少短板在习惯了不对称发展的后发国家环境中成长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第一日不落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时空寡头koen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时空寡头koen并收藏第一日不落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