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是百岁生命的十分之一,而对于一个邦国来说,无非是其社稷绵延的一个瞬间罢了。倘若这个邦国能够千秋万载的统治下去,那十年更是沧海一粟,毫无可以纪念的意义。

    不过,赵王雍十年,是赵国人不得不纪念的一个日子。在前一个十年里,由赵雍推动的变法,彻底改变了赵国的面貌。

    首先,赵国的领土拓展了千里,囊括了仇敌中山的大半部土地,和燕国相交,向西则吞并了林胡、楼烦的土地,直达阴山山麓,和匈奴做起了邻居。国土面积越过了秦国和齐国,成为仅次于楚国的存在。不过,去年的渑池之会之后,秦王和赵王会盟,秦王保证暂时不攻打韩国,转而南下攻击巴蜀之地,如今战局非常顺利,吞灭巴蜀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一旦巴蜀为秦国所有,那么国土面积将和赵国在伯仲之间。

    其次,赵国的户数翻了何止一番。在赵国鼓励耕种,抑制商业,和不断开放荒地为流民所有的支持下,赵国的人口数一举超过之前历任赵侯所拥有的人数,将近三百万,在中原各国中,可谓鼎盛一时。

    其三,人口的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粮食产量的增收。特别是赵雍在新设立的北方五郡,赵国与齐国、中山国之间的河间郡、邯郸郡都设立的军屯制度,而且将罪大恶极的囚犯迁徙到这些边境地区开放荒地,导致赵国的粮食产量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赵雍曾和鹖冠子商议过,赵国新政将以十年之期为节点,渐次推进。如今十年之期已过,赵国的进一步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

    首先,赵雍下令,将之前较为粗糙的军功爵制再一次进行改革。重新厘定爵制等级制度,建立“君(候)、卿、大夫、士”四级制度,其中君、侯并列,不同在于君属于赐爵,候属于赏爵,用以赏赐归附之功者。卿分上卿(客卿)、亚卿、少卿三等,上卿和客卿并列,但是上卿属于赐爵,客卿属于赏爵,用于赏赐别国来赵国的优秀人才;大夫和士各有等级之属。

    第二,军功爵制的改革也推动了赵国官职体系的重新建立。建立以白虎殿为中心的五卿制度,以“司徒、司空、司马、司寇、御史”为核心,负责国家具体政策的审议和制定,爵位在君候一级可担任,御史以大夫爵充任。

    设立太常、中尉、少府、宗正、廷尉、国尉六职六寺,由上卿(客卿)、亚卿担任主官,亚卿、少卿充任副职或职属。其中:

    太常掌邦国礼仪之事,凡属内外礼制之属,皆为太常所负责;

    中尉掌管官吏选拔任用之事,凡属内外职官选拔、升迁、贬谪、罢黜之事,悉归统管;

    少府掌户口、赋役、度支钱粮、税收之事,凡属土地税役之事,悉归统管;

    宗正掌宗室事务,凡宗室之一应事务均属于宗正所管;

    廷尉掌刑狱事务,凡律法、刑名、审判及处刑之事,悉归统管;

    国尉掌兵马事务,凡军队之军械军令之事务,悉归统管;

    赵国这套新的官职体系,打破了四卿负责专事专责的惯例,而是以荣誉职位的身份成为赵国的管理核心,将四卿负责之事分别划分给了六职六寺,四卿只负责参与国策的制定和审议。并且首次将御史这一职务专责化,参与政事并监督官吏。也首次设立了宗正一职,专门负责赵国宗室事务,虽然赵成仍然是赵国宗室的族长,但是具体的事务交由了宗正负责。

    第三,设立御使大夫一职,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同时也负责保管朝廷的档案文件。御史大夫属于侍从官,由君主挑选爵为大夫者二三人充任,记录重要文件。凡国家政策条例,必出自于白虎殿,而白虎殿制定的条例,无御史之署名无以成文,无赵王之印信不能成令。白虎殿无虎符不能节制调动兵马。

    第四,地方体系上,继续深化郡县并行制度。在赵国的边境地区设立郡,在内陆地区设立县。郡有郡守、郡尉和郡监,下辖数量不等的县。郡守是一郡长官,负责全郡政务,郡尉负责一郡之军事安排,郡监负责监督郡下所有属官之工作。三人皆由赵王任免,白虎殿下令任职。

    县由县令、县丞和县尉三人负责,县令负责具体政务,县丞掌一县之法律事务,县尉负责治安管理。

    赵雍的四条改革政令,不再对于赵国之前的经济政策进行修改,而是调整和深化了赵国之前的官吏体系。首先,将已经逐渐沦为参谋机构的白虎殿第一次进行了职能的明确,定义为制定和审议机构,白虎殿的政令,也没有了法律效力,而是收回到了赵王手中。同时加入御史一职,第一次将监察制度引入到了赵国的官僚体系当中,可以说在七国之中,也是首次。

    白虎殿地位的削弱,随之而来的是职能部门的权利加强,六大职能部门摆脱了四卿的掣肘,可以通过各自的职能运转,工作效率得到了提升。当然,六个部门和白虎殿之前也互为牵制,不能随心所欲,而白虎殿因为有御史的监督和赵王的决策,又得到了约束,这样一套互相牵制的官僚体系,是赵国新官职的核心。

    中央的变动,也促使了地方变动。如果说中央是在做加法,那么地方就是在做减法。赵雍不再坚持在地方设立一套复杂的互相监督体制,因为赵国如今还无法支撑起越来越庞大的官吏队伍,是以将郡县两级的主要官吏,由之前的五位压缩到了三位。大大精简了赵国的地方官僚体系,这些多出来的职官,根据尉监对所有官吏的考核审定,贬谪流放一批风评能力都不好的官吏,将剩余的官吏进行了调配。

    赵雍之所以有勇气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特别是几乎动摇了赵国根本的变革,当然是如今的局势进入了一个相对的稳定期。秦国和赵国的渑池之会后,韩国同意赵国在野王、温邑驻军,协助韩国抵御秦国,更加依附于赵国;秦王则同意了司马错的提议,南下攻打巴蜀,暂时搁置了和韩国与楚国的矛盾,更是通过会盟,暂时不用担心上郡被赵国偷袭;楚国也同意了赵国的通亲提议,不日将选择一位楚女嫁与赵雍为妃,赵楚暂时缔结了同盟、加入了赵国主导的赵、楚、宋三国同盟;齐国和宋国的裂痕越来越大,特别是齐国新任的上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重生之赵武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清平白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清平白鹭并收藏重生之赵武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