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碰撞八

    “末将不认为此刻是北伐的最佳时机”陈吊眼的话音刚落,部将许叔恒立刻站起来回答道。

    这句话説得过于突兀,在场所有人都被他説得楞了一下。破虏军军规,在大事未决前,诸将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权力。但方才陈吊眼分明已经説清楚了,北伐为大都督将令。许叔恒在这个时候表态反对,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况且这是第二师与水师的联席会议,还有很多杜浒制下的将领在场。

    陈吊眼目视许叔恒,脸上怒意乍现,方要出口呵斥。肩头却传来一股温柔的感觉。参谋曾琴的手指,不经意间扫去了他肩甲上的一颗xiǎo昆虫,同时,也把提醒带给了他。

    “这是大都督府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执行。但是,你可以説説反对的理由,如果见解独到,我可以将其封存,转交丞相大人”陈吊眼强压住心头怒火,説道。许叔恒是他麾下心腹爱将,同时,也是他的一位远亲。他在军中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心腹居功自傲,更不希望看到自己的亲戚仗着血缘关系胡作非为。

    “末将反对的理由有三”许叔恒无视陈吊眼的怒意,不卑不亢地説道:“北方不闻大宋旗鼓太久,百姓早已忘记了自己是宋人。我们此去,兵少不足以立威,兵多则补给难足”

    诸位将领纷纷diǎn头,他们刚才听陈吊眼宣读丞相令,心中也有这样的顾虑。第二师转战两浙,到现在已经是一支疲兵。以疲惫之师去硬憾伯颜近二十万大军,此举的确和送死无异。况且江北的民情与江南迥异,正如许叔恒所言,那里的汉人恐怕早不把自己当汉人,大军所过,再不会有江南作战,百姓这种赢粮景从的盛况。“没有补给的军队是不可能打胜仗的”通过邵武指挥学院的军官轮训,大伙早就把这一信条刻进了心里。

    杜浒在一旁看得也有些迷糊了,陈吊眼的震怒和曾琴的xiǎo动作都没逃过他的眼睛。这一对搭挡是在卖什么药他不明白,但凭借直觉,他认为许叔恒不是一个冒失的人,此人今天战出来反对大军北上,也许另外保藏着什么深意。所以,杜浒宁愿冷眼旁观,看陈吊眼到底想凭什么出人意料的方式做好战前鼓动。

    “第二,两浙新定,人心不稳,范家军残部还在四处流窜。我军既然奉命经略两浙,就应该稳扎稳打,先于两浙站住脚。待稳定了两浙后,再徐图北进不迟。”许叔恒看了一眼众人的反应,继续説道。

    他出身于许家的旁支,读过几天书,喜欢看春秋一类的典籍。因此在军中,素有儒将的美称。读书多了,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与其他将领不同。相比于其他人,视野更开阔,打仗更讲究布局。

    “还有呢”听了许叔恒的第二个理由,陈吊眼反而不觉得那么生气了,笑了笑,追问道。

    “第三,就是咱破虏军发展过快,军制混乱,将领稀缺,特别是能冲锋陷阵的中低级将校,所剩更是寥寥。而指挥学院补充上来的新锐,又经验不足,一时不堪大用。与江南新附军对阵,咱们固然能百战百胜。与北元精锐硬碰,胜负却在五五之间”许叔恒大声将要説的话説完,长出了口气,总结道:“为此,末将以为,北伐之举过于仓促。眼下我大宋最大的危机未必是北元劲旅,而在于军中,在于朝堂”

    此话,连浪里豹和过江龙这种刚刚纳入破虏军体系的新人,都深以为然。破虏军以一个标的老本,在百丈岭起家。最初军制参考了宋、元两方,以标、营、队、都、伙为基本编制。但随着破虏军的壮大和其他力量的混入,军制进行了多次调整。如今,有师,有标,有的部队在标下有团,有的部队不称为标而成为旅。根据各自的传统不同,而建制不同。有的师人数甚众,如陈吊眼所部的第二师,整支队伍力量超过了三万。有的师却只有一万人左右。

    至于军中低级将领,更是因为连年战斗缺损甚多。这种情况导致各部队临战时有兵无将,不得不从医院里拉别系将领临时担纲。像王老实、张狗蛋这种在百丈岭上下来的老兵油子,往往是在一支部队负了伤住院,伤愈后就被“抢”到别的队伍中。直到再次受伤,才有机会被原来的上司给“抢”回来。

    如此混乱的建制,在对付弱xiǎo的敌人时,弊端不会显现。但是,一旦遭遇蒙古军这种百战之师,难免会遭到重挫。陈部人马攻下两浙后,东南各地已经连成一片。刚好可趁伯颜没南下前,对第二师的军制和军官进行调整。无论调整的结果如何,以一支指挥顺畅,军官充足的部队迎战伯颜,取胜的可能总是大一些。

    底下将领纷纷交头接耳,许叔恒的一些观diǎn,他们不完全赞同。但其中也有一些观diǎn,正説到他们心里去。此外,在很多人眼里,大宋的疆域只在江南。军人的职责,也仅仅限于保卫江南故土。让一个南方人去陌生的北方土地上去,为解救一群陌生的北方人而流血,难免有人感到不值得。

    “大家听陈某一言”陈吊眼敲了敲桌子,大声道。他已经不是那个江湖豪杰陈大当家,在多年的争战中,他已经明白一个优秀将领需要哪些基本能力。一个统帅不能光凭职权,强压着麾下将士向前冲,在他们用生命冒险时,你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而冒险。告诉他们,流血牺牲的价值所在。

    所以,在许叔恒坐回原处的一瞬间,陈吊眼就明白了对方的良苦用心。许叔恒不是一个懦弱者,他也没想抗拒大都督的命令。他站出来置疑北伐,实际上是在为主帅创造一个机会。一个让上下齐心,在不胜中争取胜利的机会。

    目光从一张张年青,却饱经风霜的面孔上轻轻扫过,陈吊眼低声问道:“大伙跟着我转战两浙,可曾留意,那些把米粮拿出来劳军的百姓,他们身上穿得怎样,他们自己,吃的是什么”

    “呃,苦,很苦”将领们没想到,陈吊眼把话题从军务这么快就转向了民生,楞了楞,犹豫着回答。

    比起福建来,两浙更穷。除了临安等极个别城市,其他地方的百姓几乎穿不起件干净衣服。即便是家有几十亩水田的土财主,也得穿着打补丁的袍子出来见客。遍地饿莩的景象,破虏军将士一路上见多了,头脑也几乎麻木了。

    “两浙土地怎样,比咱福建肥么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指南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酒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酒徒并收藏指南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