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对峙五

    正当达春在前方推测着后方的天威,想着如何自保的时候。大都城的忽必烈心里也非常闹得荒。他也在盘算,怎么把麾下的各族大臣的心再度整合到一起。

    眼下的麻烦由何而起,忽必烈很清楚。带兵打仗多年的他深知统帅之道,那就是胜利,接连不断的胜利。自己麾下这伙人都是各族的英雄,精华。作为精英,他们天生需求就比别人多,未必把同族的生死看在眼里。让他们卖命的最根本法则是,不断打下更多的地盘,毁灭更多的国家,满足他们的掠夺需求。

    从骨子里讲,一伙盗贼横行天下,凭的也是这个理儿。只要周围还有东西可抢,大伙就能同仇敌忾。但突然有一仗打输了,把本来应该赢到手的利益打没了,大伙平时的矛盾就要暴露出来。这种事情,处理好了,可以化矛盾为前进的力量。处理不好,也许就给帝国的分崩埋下了祸根。

    刘深的罪,达春的错,索都的烂杀和阿合马的贪婪,汉族大臣的阳奉阴违,两面三刀,作为一代雄主,忽必烈心里都清清楚楚。平时他只是不想追究,人无完人,你用人卖命,就必须忽略这些人的一些缺diǎn。但眼下众人互相咬了起来,作为皇帝,有些事情,他就不得不给个説法了。

    如果不能拿出一个让众人信服的谕旨,非但朝内争斗不断,军中也会受影响。张弘范奉命整军四个多月了,就是不肯出征。很明显,这位狡猾的九拔都心存顾忌,等着跟自己讨价还价。

    “大兄啊,你得给朕想个办法。再这么闹下去,恐怕我大元将士争雄天下的心就没了”忽必烈放下茶杯,轻轻地叹了口气。

    这话是对董文柄説的,在忽必烈眼中,此时也只有董文柄,能帮助帝国解决这个突如其来的危机。汉人建立的国家,国运动辄绵延数百年。连外战皆败的大宋,还能窝窝囊囊苟延残喘三百余年之久。而汉人眼中的外族,无论多么勇武,向来强盛不过三代。历史上的事实让人不得不承认,儒学,在维护皇权方面的建树是一流的。退一万步讲,虽然推崇儒学的朝代最终走向懦弱,但以儒学理论为基础建立的汉人国家,其内部的平衡和稳定性,绝非马背上各民族所建立的国家可比。

    所以忽必烈对理学家们才高看一眼,对自己身边这位兼通理学、权谋和兵法的董大兄,才礼遇有加。

    “万岁,臣以为,刘深罪证不显,此时陛下切不可以听信谗言,自毁爪牙。此举,非但让前线将士寒心,而且让天下英雄畏惧”董文柄叹了口气,以极低的声音説道。自从上次呕血以来,他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头脑反应有些慢,话语听起来也有气无力。

    “你是建议朕置之不理,硬将刘深之事压下去了”忽必烈淡淡地问道,对董文柄的建议显然不甚满意。

    “正是,此风切不可涨”董文柄抬起头,正色答道。“只要万岁下旨,不准诸臣相互倾轧。大伙之间的分歧,不过是意气之争。闹腾累了,也就罢了。若由着他们胡来,开了这个先河,恐怕祸患不尽于此”

    “可那刘深,辜负朕的信任,贪赃枉法在先。消极避战,抛弃同伴于后,朕置此不理,如何给三军将士一个交代”

    忽必烈愣了愣,放缓了语气,委婉地问。董文柄説得不无道理,放手去揪,恐怕诸大臣谁的尾巴都不甚干净。但不去追究刘深的罪责,几个蒙古大臣説得好,将来前线之上,都以刘深为榜样,谁还肯为大元尽心尽力。

    “刘深并非避战,恐其力不能敌,不得以全师而退陛下细想,刘深自追随陛下以来,大xiǎo百余战,哪一仗曾畏缩不前。那一次避过矢石”

    董文柄的声音由低而高,由缓而急。他知道忽必烈跟自己商量此事的意思。忽必烈非但要自己提一个稳妥的平衡朝内各方力量的方案,还希望自己能顾全大局,在刘深之事上,带领诸位汉臣做出妥协。牺牲一个刘深,平息诸蒙古大臣的怨气。而董文柄知道,自己恰恰不能在这方面退让。一旦退了这步,朝堂之上,汉臣的势力就要大减,色目人就要趁虚而入,夺走本来属于汉族大臣那部分权力。大元内部,蒙、汉、色目三股势力就要重新洗牌,整个朝局的平衡也会被打破。

    三条腿的凳子突然有一条腿变短了,损失的可不仅仅是变短的那条腿。整个凳子弄不好都要翻倒于地。

    “可朕总得给人个説法吧,否则,伊实特穆尔、伊彻察喇、萨里曼岂不怪朕护短”

    “残宋杀我将士,此乃国仇。战场上蒙受的耻辱,自然要在战场上夺回来,降罪大臣有何意义。昔秦穆公能三用败将,终成霸业。陛下欲振长策而御宇内,气度岂能不如一诸侯乎”董文柄有些着急,不知不觉间,在话语中加上了文言。説了几句,发现忽必烈的表情有些迷茫,知道自己説得太文了,皇帝陛下跟不上自己思路。放慢了説话的速度,尽量用白话劝解道:“陛下可以暂且压下此事,让刘深在大都待罪反省。这样,既安了刘深部署的心,又可以给其他人一个交代。至于刘深之罪,待我南进之师平了残宋,再议不迟”

    为一个汉臣压制蒙古人的愤怒,忽必烈不肯。但拖延不决,应该是蒙、汉双方都能接受的权益之计。董文柄郁郁地想着,神情看上去有些黯然。内心深处,蓦然浮起前几天听人説过的几句对自己的评价。在南方流传过来的报纸上説,北边的腐儒,只知道忠于其君,却不知道忠于其国,忠于其族。像董文柄这样为了一个君王的私恩,出卖了整个族群和国家的利益,其实是最大的不忠,最大的奸佞。

    忽必烈毕竟还是蒙古人,心里对蒙古人的感受更看重些。无论他怎么气度恢宏,怎么包容天下,汉人在他眼里,不过是工具和棋子而已。为了蒙古人的利益,自己这些汉人和汉臣,随时可以牺牲掉。如此看来,自己对忽必烈几十年的忠诚,是不是极愚

    “索都及阵亡将士,朕会追加他们的抚恤。至于刘深,朕就依你,暂时放过他罢了”忽必烈看到了董文柄眼中的悲凉,知道他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叹了口气,继续説道:“朕替他把兵败的责任揽下来,説是对文贼的重视不够,犯了轻敌之过。阿合马他们几个再混,也不敢追究到朕的头上。但平南之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指南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酒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酒徒并收藏指南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