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小可自宛陵郡而来,途中生病,钱财一并用光,现在身上分文无有。”方庆隐老老实实回道。

    “呸!好你个叫花子!”门卫乙忽然反目,怒道,“果然是找我们两个来打牙祭的!讨饭也不看看什么地方,招贤馆前也敢撒泼?”

    话音落处,卫卒乙恼羞成怒,一抬脚,就将方庆隐踹将出去。

    方庆隐不曾提防,正中腰眼,一跤跌滚下台阶,半晌儿爬不起来。

    却是巧哩,正在此时,徐徐行来一乘四抬大轿,在招贤馆门前停将下来。从轿内慢条斯理地走出一位肥头大耳的中年官员,正是招贤馆的文监使何敬德。

    两个门卫瞥见,慌忙上前,点头哈腰,口唤“大人”。

    那何敬德只漠然地点了点头。

    方庆隐见状,顿如抓到一根救命稻草,踉踉跄跄地爬起来,走到何敬德跟前,恭敬鞠躬道:“小可方庆隐,读书已有十余载,听说皇帝陛下颁下了招贤榜,因此特来应招,万望大人成全。”

    何敬德上下打量了方庆隐一番,见他衣衫褴褛,乞丐模样,即生鄙夷,但长街之上围观者甚多,因此不得不走一个过场。

    于是,何敬德道:“你这个乞丐还真敢来应招啊!你既然自持有才,就随我入馆,写一篇文表,展示展示你胸中学问。”

    “是是是……多谢大人!多谢大人……”方庆隐受宠若惊,鸡啄米一般鞠躬不停。

    “够了够了……随我进来吧。”何敬德风轻云淡地挥了挥手,朝招贤馆内走去。

    方庆隐喜颠颠地随后进入了招贤馆。

    一时间,何敬德命心腹公仆取来文房四宝,放在了文案之上。

    方庆隐满脸红光,好不兴奋,磨墨铺纸,奋笔疾书。

    写它一张宣纸,就由心腹公仆取过,递给何敬德观看。

    连写了十余张纸,用去一个多时辰,方庆隐便写出了一篇《治国十二疏》来。

    果然文采飞扬,气势磅礴。

    文采飞扬,譬如孔雀开屏,牡丹花开;气势磅礴,宛如天河倒流,奔泻千里。

    何敬德一边观看,一边心惊肉跳,面色渐渐大变。

    待方庆隐交付了最后一张宣纸,何敬德沉脸大喝道:“好你个叫花子啊,竟然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大言不惭!”

    “大人:您……您这是何话?”方庆隐依旧沉浸在写书的喜悦之中,猛听此话,一片茫然。

    “速给我滚蛋,不然拿你坐牢,要了你的小命!”何敬德喝罢,大袖一挥,即令府差将方庆隐轰将出去。

    “大人!大人?大人……”方庆隐还准备询问两句哩。

    “滚!滚!快滚蛋!”两名府差一个推,一个搡,间或踹上两脚,直将方庆隐往外赶去。

    方庆隐丈二金刚摸不着脑袋,却早已被昏天黑地地撵出了招贤馆,而且又吃了一顿好拳脚,好不痛苦。

    招贤馆内,何敬德摸挲着墨迹未干的宣纸,不禁赞叹道:“好才气,好笔法!旁证博引,论叙有力。单凭这一篇文表、就可以为吾十三侄谋得一官半职了。”

    说罢,何敬德用嘴吹干了墨迹,把那十余张宣纸全卷在一起,春风得意地直赴王宫而来,觐见李昪。

    李昪乃是开国皇帝,十分英明,治理基业,求贤若渴,见有应招的文表呈上,急忙取表在手,一张一张地阅读起来。

    只见那文表陈叙了办学、水利、理政、治军、富民、睦邻、施德等十二个细目,叙论精辟,神采飞扬,令人精神为之大振。

    李昪仔细看罢,连连夸赞道:“好文采,好见识!此人实有佐帝之材呀!但于当今群雄逐鹿之时,我国国力弱小,却不敢强图啊。至于设办文教,兴修水利,与邻为善等疏目,倒是说得极好。何卿明日请他入宫,朕将委以一县之职,先让他磨砺一番,以图日后为我子孙所用。”

    何敬德听说,慌忙伏地谢恩:“小臣替小侄谢过陛下。”

    “此人竟是何卿的贤侄?何不早早荐来!真是天助我大业永固啊。”李昪惊喜不已,交口大赞。

    何敬德心花怒放,舞蹈谢恩,然后垂首弓背退出宫去。

    后来李昪果真采纳了方庆隐文表中的若干建议,例如:兴办文教、大修水利,友好睦邻、推崇道德等,使江南大治,衣冠楚楚,一跃而成为十国之强者,为后世史家所极力赞道,而李昪也被尊谥为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何敬德成就了其侄的一份功名,不仅皇帝李昪被蒙在鼓里,而且方庆隐也毫无所知。

    正所谓:屈贾谊于长沙,非无明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实是人生各自的际遇不同。像这类偷梁换柱,蔑视法度的事,历朝历代皆有,便是在清明世道,也是屡见不鲜,不幸今日落在了方庆隐的头上。

    他原本准备依仗胸中学识求得一官半职,也好为国为民略尽士子之心,却不料竟然吃了唾喝欧打,被驱离了招贤馆,并且若不留神,还小命难保哩。

    方庆隐一时万念俱灰,提心吊胆地在金陵城乞讨了几日,四处求生糊口,也照例被人以乞丐的身份轰了出去。

    此夜,方庆隐躺在街角,饿得醒来,思来想去,居然就惦念起美娘的好来。

    原来这人在落难时,极容易想起对自己最好的人,虽然鳌祥公对方庆隐也甚好,但那多是感激之情,而美娘的好,却是叫他倍感温暖的那种。

    方庆隐怅然暗道:我如果回去,又恐别人笑话;我如果不回去,又实在没有立身之地。这一身报国济世之志却都枉费了岁月,倒还不如先回去,然后卖了老宅,再到别处谋生去,反正谭家庄是不好意思呆不下去了。

    方庆隐拿定主意后,就一路餐风露宿地乞讨归来。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行有两月有余,方庆隐才回到了谭家庄。

    时令已至隆冬,大雪纷飞,四野雪白。

    趁着天擦黑时,方庆隐敲响了谭府大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山海经之三子传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不丑不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不丑不怪并收藏山海经之三子传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