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赵桓看着赵明诚,内心五味陈杂,他早就知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大宋的朝堂,有忠义之士。

    种师道七十五岁高龄,眼睛都看不清楚了,依然尽心尽力的为国事操劳。

    李纲昼夜不断的巡视者城防,尽忠尽责,还管着武库和军器监。

    韩世忠因为他一句话,率兵离京,长奔三千里外夺取营州。

    宇文虚中以身饲虎,常在金国,用自己的全力去维护江河日下的大宋,宁肯自残也要达到目标。

    太原军民、汴京军民以死力争,拒敌于城门之下,血流成河。

    他虽然端坐在朝堂之上,可不是一无所知,其中的艰难与牺牲,他自然明白,那一个个牺牲虽然只是数字,但其后都是大宋军民的鲜血组成。

    但是一个大臣,跪在御下,用朝堂非议威胁自己的时候,让他感觉到了一种屈辱和悲哀!

    这些人,何德何能端坐在朝堂之上,食朝廷俸禄,而不忠于国事!

    为那些流血牺牲的人感觉不值!

    朝堂有奸臣,而且奸臣当道乌烟瘴气,但是!朝堂更多就是这种碌碌无为,不思为国,只以小家为主的读书人!

    他用了极大的力气,才忍住了自己的愤怒,他到大宋之后,变得越越容易愤怒!

    “赵楷死的时候,不也是非议?能如何?赵明诚,朕告诉你,朕也告诉你身后的人,朕不怕非议!看是你们笔尖锋利,还是朕的兵戈锋利?”

    “大宋三年一次科举,就能录用一大批读书之人。有的是人报效国家。朕不缺你们这些元祐党人,也不缺元丰党人,告诉你身后那些人,朕,不怕血流成河!问问他们怕不怕!”

    不杀能行吗?整个朝堂都是卖国贼!不威慑行吗?整个文臣的骨头都软了!

    赵桓也不愿意撕破脸皮,但是再不撕下脸皮,国破家亡的日子在等着他!整个中原十八省陷落,这个责任谁负责?!

    到时候崇祯都能嘲讽他!

    大宋西军在城里,七万精锐,对上七万杂碎,谁怕谁?西军也是他的底气!

    赵桓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李清照,她不再是诗词里那个铮铮女才子,而是一个婚姻不幸的女人。

    她为什么不离婚?脱离苦海?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赵桓皱着眉,心中五味陈杂。他忽然想到了一个疯子说的这句话。

    就连李清照这样的奇女子依然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其他女性地位可想而知。

    ……

    笔尖锋利,还是兵戈锋利?要是在此之间,赵明诚肯定大呼必然是笔尖锋利,青史留名和遗臭万年,任谁都知道该怎么选。

    不过现在他的回答是兵戈锋利。

    他曾悄悄跑到陈州门下看着陈州门惨状……

    兵戈着实比笔锋锋利,而且不是锋利了一星半点儿。

    他不认为自己刀斧加身,能不害怕,在赵桓的步步紧逼之下,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用力一拜久久不起。

    这是耍流氓了吗?不放人就不起的行径吗?

    赵明诚拜倒在地,拉了下李清照,希望这位名冠京城的才女能为自己说点好话,妹婿李擢可不能死了!

    赵明诚好金石之物,家资很薄,只能依靠李擢的接济,要是李擢死了,他就是去了经济源。

    李清照在江州之事之后,就已经彻底看不起赵明诚了,今天被强拉着过,完全是想借着自己的名气增加点求情的分量而已。

    看到陈州门惨状的李清照,根本不愿意为那个玩忽职守,导致四万军民,倒在金兵刀斧之下的李擢说情!

    赵明诚再拜,她也不为所动。

    “陛下,李纲求见。”沈从进汇报,他对李清照没什么兴趣。

    “宣。”

    “朕意已决,你们走吧。这还有军国大事。”赵桓直接赶人了,对于赵明诚他是在懒得搭理。

    李纲进也是好奇的看了一眼正在离开的李清照,心中骇然,果然是老赵家的种儿,爱人妻这一点,一点都没变啊!

    不过这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而且这种风流韵事,眼不见为净就是。

    “陛下,金兵驱赶汉贼军投掷了大量瘟疫的衣物,飘进了汴京城内!”李纲有正事要做,将知道的事说了一遍。

    赵桓心中大喊卧槽,这生化战都了,要不要这么先进!

    “本陈州门已有近四万军民死伤,城内准备好了防止瘟疫的青蒿,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防瘟疫。只是陛下,此等绝嗣之事都做出了,金兵亡宋之心昭然若知,请陛下一定了解,金兵的决意。”李纲还是在劝谏。

    即使赵桓做了这么多事,杀李擢都干出了,但是李纲还是害怕赵桓耳根子软,听了朝堂上投降的话,选择投降。

    “太原传消息,金兵扬言,如若太原继续负隅抵抗,破城之后,十日不封刀,任意劫掠。陛下,金兵要亡大宋,而绝非为了些许钱财。”李纲伏地劝谏。

    赵桓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己不想做投降派的决心,他是个理工狗无疑,但是也上过学,投降不会换和平,只会换更多的杀戮和侵略!

    “李少卿勿扰。朕心已决,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即使议和,也会在优势之下议和。少卿安心。”赵桓随着大宋的主流称呼,称呼李纲为少卿。

    “臣还有一事,宗泽已经对陈安边十策作了注释。所言句句在理。送信的人在门外等候,陛下要不要见见?”李纲有此一问,完全是因为刚才看到了李清照刚刚踏出了文德殿的门槛。

    “见,为何不见?”赵桓也是一个愣神,随即反应过,李纲活到了知天命之年,早就活的明白,或许是误会了他召见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目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北宋振兴攻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吾谁与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吾谁与归并收藏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