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长安皇宫主要有太极宫、兴庆宫、大明宫等宫殿群。

    其中太极宫最大,包括太极殿、掖庭宫、东宫,位于长安城中央的最北部。

    太极宫中有五个人工内陆湖,从空中俯视,五湖的排列像是一个巨大的猫爪子形状,五个指头西三东二,分别是西北南三海,东边两个是东海和潜龙湖。

    东海之宴便在东海之畔的弘文殿中举行。

    今日弘文殿里聚集了四百多人,有文有武,都是自大唐三百六十州的贡士,受到礼部邀请,参加宴会。

    王维和岑参高适入殿后,找了个空席坐了下。

    王维扫视了一圈,殿中座无虚席,大都是操着各种口音的贡士,大家随意地吃着喝着,谈天说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肃。

    这场面不禁让他想起了烧烤晚会。

    “陛下会吗?”他好奇地问道。

    岑参摇头道:“一般不会,历年贡士宴都由礼部侍郎主持,今年也一样吧!”

    三人正说着话,一个身着青袍的中年人端着酒杯,走了过。

    “敢问下可是永州王玄奘?”

    王维起身还了一礼,“在下王维,不知下有何赐教?”

    那人笑道:“某韶州张九龄,久仰下大名,特拜见!”

    张九龄?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

    此次考试张九龄只考了第二,难道他想挑事?

    王维打量了他几眼,此人面容儒雅,中等身材,炯炯有神的目光中暗藏神思,一看就不是简单人。

    “原下便是暗藏春色张九龄,久仰大名!”

    这‘暗藏春色’一词讲的是一则关于张九龄的趣事。

    张九龄自幼天资聪慧,五六岁便能吟诗作对,州内闻名,被人称作神童。

    七岁那年春天,张九龄随家人游宝林寺。

    宝林寺香火鼎盛,风景秀丽,游客如。

    张九龄被迷住了,看得津津有味。

    忽报韶州府郡守率州衙官员进香朝拜,殿前香客赶忙回避。

    张九龄把进寺前折的桃花藏于袖中,若无其事地看着太守随从摆弄供品,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

    太守见小孩长得可爱,胆量不错,想试试他的才气如何。便问:“你莫非想吃供果?我出个对子,若对上,就给你供果吃。”

    张九龄初生牛犊不怕虎,脆声道:“好呀。”

    太守早已看见九龄袖藏桃花,就出了个上联:白面小子袖里暗藏春色。

    张九龄接口应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

    太守与随从无不惊叹:此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

    于是人们便用暗藏春色称赞张九龄,这春色便是指他胸藏才华,腹含文章。

    听到他的夸赞,张九龄矜持地笑了笑,“些许薄名不足挂齿!”

    王维看见他为人谦逊有礼,暗暗松了口气,不找事就好,少了一桩麻烦。

    “张兄请坐!”

    张九龄道了谢,他与高适岑参熟识,道了声叨扰,随即坐了下。

    几人闲谈了一阵后,张九龄突然问道:“玄奘,你入京可曾拜会过韩文王?”

    韩文王韩愈,正三品吏部尚书,唐国文道的扛把子。

    虽无文皇之实,但影响深远,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文宜’等修炼理论,对文道文修很有指导意义,有‘文章巨公’和‘文修之师’之名。

    在唐国,他是文道清流一派的带头大哥,地位不逊于朱熹,在朝廷之中的影响很大。

    王维作为文道派的一份子,想要仕途顺利,确实应该前去拜拜码头,不过缺少一个引荐人。

    既然张九龄提起,其中必有深意。

    “张兄有所不知,在下仰慕韩文王已久,一直想登门求教,但某初长安,无人引荐,今日听张兄提起,不知可否劳驾下代为引荐?”

    “哈哈,没问题!韩先生曾多次提起你,也希望能见一见你这个青年俊才。”

    张九龄入京后,一直住在韩愈府上,以学生自居,求教为学为官之道,虽他没入朝做官,却也算是清流一派。今日他主动提起拜见韩文王,便是想试一试他的心思。

    原本王维是被柳宗元带入文道清流一派,无需试探。

    可他入京后,与荣宁二府走得近,也没有主动拜访清流一派的官员,大家不知道底细,才派出张九龄前试探。

    张九龄听到他的表态,心中很高兴,将他当作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他推杯交盏,态度更加亲近。

    “哪位是王维?”

    闲聊时,一个执着拂尘的宦官走进了大殿,大喊了一声。

    “在下王维,见过公公!”

    王维起身施礼道。

    “走吧,陛下召见!”

    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王维跟着宦官出了弘文殿。

    ......

    东海湖畔,离弘文殿不远处有一座高约六七丈的钓鱼台。

    钓鱼台高耸入,雕栏玉砌,精巧雅致,是一处难得的静心养性之地。

    宦官带着他走到钓鱼台下,也不上台,示意他独自一人上去。

    王维不知何意,只得按照吩咐,一步步地走上去。

    台阶约有近百,他不敢放肆,一步一个台阶地向上走去,越向上走,越是感到压抑,举步维艰,不过他佛魔双修,力量强大无比,即使真正地背一座山,他也能爬上去。

    七丈高的钓鱼台,近百个台阶,他甩着汗,咬着牙,挣扎了一刻钟,最终成功地登上了钓鱼台。

    上了钓鱼台后,那种压抑的感觉就立即消失了,他感到浑身轻松,开始好奇地打量起。

    钓鱼台由整块白玉石雕琢而成,上面雕刻着各种花鸟虫鱼,异常精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魔盘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重要嘉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重要嘉宾并收藏魔盘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