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第二天一早,淮南与徐州便开始了正式的交涉。虽然沈哲子限制了参与人员的数量,但淮南仍有八人列席,要超过了郗鉴所带的三五心腹。

    会议由杜赫主持,沈哲子和郗鉴虽然都有列席,但只有出现原则性的冲突矛盾,他们才会发声表态。

    沈哲子首先拿起一份会议提纲,略作翻览。这提纲上便标注着两镇近需要交涉的大大小小问题,从军事、财政、民政,俱都囊括其中。可以说任何一条泄露出去,都是方镇勾结、图谋不轨的铁证。

    所以从这方面而言,台中对淮南尤其是对沈哲子有所防范,那也是有着充足理由的。换了任何一个大一统的朝代,他这种行为不要说已经付诸实现,哪怕仅仅只是动念,都可以加以“乱臣贼子”的罪名。

    其实沈哲子本也不必这么急于接手徐州各项事务,因为郗鉴也已经答应他的请求,愿意继续在徐州留任一段时间,给沈哲子争取一个缓冲、喘息的时间。

    但徐州的管理模式跟淮南有着极大的不同,彼此想要融合成一体,互相有所碰撞和迁就在所难免。诚然眼下淮南自身还处于极大的困境中,也正因如此,沈哲子希望两镇能够和衷共济,共渡难关,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给未正式接手徐州扫平障碍。

    “纸上所列诸多事项,请郗公看一看是否还有遗漏?”

    沈哲子转头,将手中这一份提纲递给了郗鉴,笑语问道。

    郗鉴也不推辞,接过之后便翻开细览起。淮南这种条目清晰的会议提纲,此前他也有见闻,对此倒也不觉惊异,而且不乏欣赏。

    类似的形式,他倒也曾经有所借鉴,只是效果却谈不上好。将诸多事务目标划分条目,清晰列出,看只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前提是需要府下本身职事范围便清晰明确,没有太大的模糊地带,而且还需要官员们有无事不可共论的那种开明豁达态度。

    徐州的军政事务,虽然不能说是一团乱麻,但是中间交叉覆盖影响的范围也极多,诸多事务之间彼此牵扯分外的严重,往往一个小问题列举出稍加讨论,由之牵扯出的问题便十足的庞大。

    比如仅仅只是“储麻”这一项事务,首先便需要确定总量几何,军用、民备比例多少。麻这种作物用途极广,一旦供大于求,便会有伤本就珍贵的民力。

    清点储量的话,是仅仅只清点刺史府直属的仓储,还是各方统一清点?若是需要各方俱都开放仓储,那么清点的范围,又怎么保证只局限于麻?

    而想要准确得出军用、民需的比例,又关系到各地多少军队,多少生民。此一类数据,各地虽然不能说是一片混沌,但是界限也是极为模糊,哪怕各地官长都没有一个准确概念。

    说到底,还是由于徐州刺史府本身行政方面的执行力太弱,而各地则各自为政,刺史府很多时候只是扮演一个仲裁者而非决策者。

    哪怕郗鉴早有感受,但此刻手捧这一份提纲,仍然忍不住暗作感慨,未知方伯竟有如此尊崇。徐州当下的局面,并非一朝形成,也不是郗鉴一人无能之弊。

    如果继续向上追溯,可以说是从中朝八王作乱,宗王肆意干涉破坏地方行政体系便开始积弊。南渡之后,徐州也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行政系统,到如今已是积重难返。

    老实说,郗鉴也好奇若完全将淮南这种做事风格代入徐州,究竟能给徐州带怎样的改变。

    这种提纲在每一个与会者面前案上都摆了一份,几名郗鉴的亲信翻起一看,其中许多条目不要说是进行讨论,单单看到就让人觉得触目惊心。

    比如在民政方面绕不过去的一个坎,那就是丈量耕地和清点籍民。类似土断政令,早年在徐州不是没有进行过讨论,但每每无疾而终。

    如今再次被淮南都督府提出,而沈维周其人又是公认的强势,尤其在大胜而归、盛誉满身的情况下,相信更加不可能做出妥协,很有可能会激化徐州的人地矛盾,令人忧心忡忡。

    在场几人都是郗鉴心腹,立场上自然偏近于郗鉴,在察觉到当中隐患后,便难免从各方面做出暗示,唯恐郗鉴遭受连累而晚节不保。

    但郗鉴对这些暗示俱都充耳不闻,只是示意会议继续进行。他觉得沈哲子不应该这么简单,若一味只知用强而不迁就人情的话,那就实在太鲁莽了,不要说继续向北开拓,哪怕维持当下的局面都不可能。

    江北各镇权柄虽然畸形壮大,但所涉也脱离不了军、财、民三项。

    淮南既然打算全面介入徐州事务,自然不可能在枝节上做文章,首先便直指根本,那就是土地。

    “民生根本,在耕在桑,无耕无以食,无桑无以衣,农本荒废,诸用匮乏。是以,地不能闲置,民不能流外。如是二者俱备,王事焉能不废?”

    杜赫这一开场白,乃是老生常谈,虽然引起共鸣,但也无济于事。人都知道这个道理,重要是该要怎么解决问题。

    “往年灾重,生民被迫离乡。永嘉至今,将近二十载。淮上生民,离乡困顿,不得不因于简陋,虽多客居,但时至今日,有郗公高贤坐镇,善加抚慰,民亦咸安。此时若再斧凿乡野,只恐饥寒之灾复起啊!”

    徐州的问题,难就难在生民托庇大大小小的乡宗,而那些乡宗又彼此勾连牵扯,各自占据住规模不等的人口和土地,由此基础组织起乡勇兵丁。至于如今,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顽强的体系,想要从外部打破,谈何容易。

    “我等王臣,既领王命,自不可以民弊为功。生民既然惯于便利,也是上下欣慰。但若止于世风时俗,则又难免疏于王化。幸在各方乡土,不乏乡望贤长,若是任之督民职事,以其德泽乡里,应也是一善政。”

    杜赫闻言后,便笑语说道。

    席中徐州人等听到这话,眸中俱都闪过异彩,就连郗鉴也流露出颇感兴趣的样子,开口问道:“督民职事?郡县自有官长施政治民,乡愿却优劣莫辨,使其督民,只怕有些不妥吧?”

    杜赫迎上郗鉴的目光,开始讲解起这所谓乡贤督民的详细举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汉祚高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衣冠正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衣冠正伦并收藏汉祚高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