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二哥,你看那家花铺有许多人,我们去看看,”苏眉儿说。

    若大的招牌挂着呢,人多,必然是有好看的花,沾到花,有几个宋人不喜欢?

    她二哥便是她的同父异母的亲哥哥,不过兄妹两感情好,妹妹央求,必须同意的。二人挤了进去。

    徐芥方也在看花,其看花,不如说他在看花盆上的那首小令。

    “为何不售之?”

    “其主人装盆新颖,不知效果如何,故先装几盆,让某摆放于柜台之上,只摆不售,某亦同意,故不能售之。”

    刘昌郝究竟是如何装盆呢?

    八月初,他抄袭了一首小令,还利用手机拓印了两幅图画。沾到画,不拓印不行,字勉强算是写的不错,但刘昌郝的画功却极差。然后去了惠民河上游一家陶瓷作坊,其家瓷器极差,陶器却颇有名声。

    刘昌郝出高价,先将字与画制成模具,利用模具,刻意烧出几十个长方形花盆,但四个边不是棱角,而是弧角,此外,需烧出藤织纹,他怕作坊坊头不能理解,其中一幅画画的便是藤织纹,也就是用藤织出器物所形成的那种花纹。这个不仅需要烧出花纹,还要烧出凹凸感,一面中间留白,烧出那幅画与那首小令。

    说白了,就是包装。

    这样烧的结果,便会让人感到花盆古色古香。

    其实就是新颖的款式,无论制模具,或烧制皆比较容易,只是数量比较少,刻意制模具与烧制,代价比较高。

    烧好后,刘昌郝安排人取了回来,装基质土,装菊花。

    菊花也不是乱装的,菊花有夏菊与秋菊两大类,但每类所开时间不一,如夏菊,有的五月开,有的六月开。秋菊一般在九月盛开,但有的在九月中上旬开,有的在下旬开。

    刘昌郝装盆,是将几种菊花装在一个花盆里,但不能将不在一道开花的菊花装在一个盆子里,否则一个还未开,一个快要凋谢,那得多难看。朱三他们买的多是上品菊花,然多是九月下旬才绽放的,于是刘昌郝就着九月下旬绽放的九种菊花进行装盆。

    一个花盆里装了株菊花,刻意配了基质土,当年的花肯定开得很漂亮,至于来年,谁会管!但没有完,山上有许多小石子,不仅山滩上有,大棘溪两边多的是,刘昌郝将它们捡来,或插或直或卧,放在花盆里,又铺上了一层苍苔,还载上三四棵矮小的野文竹、狗尾巴草、狼窝草、蒲公英、针茅、苔草,这些野草山上也多的是。但不是什么野草都行的,必须以直立向上生长为主,有一定的观赏性,于盆里载上三四棵株,加上几缕苍苔,乱石,整个花盆便会显得有层次感。

    今年节气早,虽然皆是晚开的菊花,昨天是九月初七了,各株菊花到了含苞欲放,将开之时,一共装了几十个花盆,但不是卖,是做摆设的样品,刘昌郝只挑了长势好的几个盆子,带到京城。

    李店主好笑也是好笑这种装盆。

    一般一个花盆里一两株菊花,经刘昌郝这么一弄,一个花盆里变成了棵菊花,无疑会更省花盆,不是省花盆,而是节约运输空间。

    虽然刘昌郝玩了一个小心眼,这样装看上去还行,花盆子这样烧确实漂亮,花也种得不错,特别是这首小令,等于各方面提高了它的副格,刘昌郝离开后,李店主自己看了,也觉得喜欢,索性一起摆到柜台上。

    但李店主也有些低估了。

    花好盆好词更好,几盆菊花摆到柜台上,立即引起轰动,来看的人也越来越多。

    徐芥方的书坊隔的不算太远,几个士子谈论刘昌郝抄袭的新词,闻讯便赶了过来

    “固然新颖,然如此小令,居然置于花盆上,未免有大雅置于市侩之嫌。”

    李店主一下子恼了,说:“老郎君,你如何说话?花非雅物乎?”

    “就是啊,”许多围观的人也打起了不平。

    不过有一人认识,说:“徐坊主,你不是寻找西坡居士,此花便是西坡居士所植也,你为何讥讽之?”

    后面的话未说了,你家卖了多少三字经,人家穷得卖鞭炮卖花,你有没有给人家一文钱润笔费?

    徐芥方见身份暴露,低声问李店主:“其家位于何处?某正欲寻他呢。其品性亦高洁,然其为何售鞭炮,又欲售花?”

    原来不是讥讽啊,但李店主依然不乐意:“花非雅物?”

    鞭炮,鞭炮管我什么事。

    但问起来了,李店主顺便说一说:“为何售鞭炮,我亦不清楚。其曾祖父、祖父似乎战死西北,父亲几年前押运粮草,于惠民河出事亡去。其母亦有病,带其去县城读书,顺便看病,家还有一幼妹,此外还有一叔父,其家产托于叔父管理。”

    “然其叔父被人设局,家产几乎尽夺,叔父也被逼得逃离他乡,其不得不回老家。终是孤儿寡母,村人闹上门来似欲不交租子。于是他将地收回,请了流民做客户,又制鞭炮,然后种瓜种花。”

    “似有类似流言……坊间又有人言蜜瓜亦是其所种也。”

    “是其所种,据他所聘牙人说,其种植技艺远在其文学之艺之上,似已摸到了种植之本源学问。故所种瓜极甜也极高产,据传每亩毛产量几乎接近四千斤。”

    “哇,”大伙一起惊讶,现在每亩四千斤产量不亚于后世的四万斤,几乎突破了九成人的想象。

    “不仅是甜瓜,亦种牡丹,去年几牙人替其去洛阳签别人家修剪下来不要的花枝,用之接头,某问之,其答曰,接头多活,其长势不比洛阳弱,只是今年为不耗养分,将花芽剪掉,准备后年让其开花,且曰,不会比洛阳开得差。”

    来到花店的,许多对花的种植多少懂一点,虽然是半坛醋乱撞的懂,便立即有人问:“他家位于何处?”

    “尉氏。”

    “尉氏亦能种好牡丹?”不但是种牡丹,人家用的还是捡来的不要的花枝,牡丹接头多困难哪,就这样随随便便接好了,还养好了,它还是牡丹吗?况且还是在尉氏境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是大圣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午后方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午后方晴并收藏我是大圣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