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它很危险?”

    “我改变了一些设施,发酵效果会差许多,然安全会提高,亦不能称为很危险,然不注意,会有危险。阿娘,不仅危险,即便提高半成产量,两季下来不过四五石粮食。”

    还不如老实地在作坊里做工,让沈氏有借口提一个奖励等……

    谢四娘默然,不能为了这点收入伤及自家的根本,即便她心善,这事儿也做不来的。

    说曹操曹操便到。

    四婶过来说:“昌郝,刘四根亦养猪。”

    刘昌郝随她来到村东南边,看到刘四根与梁永正两家,包括他们的一些族兄弟正在朱岭溪两边的坡地上建猪圈。刘四根选择在这里是有一定道理的,略修一条百余步的土路,便抵达紫峰口,交通便利。这边山势单薄,野物少,用不着像刘昌郝山滩上建大排的篱笆墙。

    刘昌郝说:“预料之中,比我想的还要晚。”

    自家几个行当,山塘刘四根是最眼热的,事实刘四根建不起来。

    鞭炮,刘四根都搞不清楚。

    甜瓜,别看村子里许多人说要种甜瓜,真让他们种,则没有一个人敢种,除非自己承诺手把手地教。

    花,就更不懂了,而且时间更漫长,即便菊花,也要到明年才能有收益。

    刘四根能下手的便是猪。

    “少东家,他们从何处弄来糠秕?”

    看两家平整的坡地,恐怕准备养许多猪,梁永正家有磨坊,有磨坊也不行。以及酒糟,惠民河两边有许多人家加入李阔海的合本养猪计划中,然后酒糟买不到了。李阔海无奈,不但替他们买糠秕,还从外地买酒糟过来,虽然会贵,本地的酒糟同样涨了价。但李阔海岂会与刘四根合本养猪?若此,孔押司上次也不会维护刘昌郝。

    “刘四根作恶乃是本村作恶,未在外村作恶,刘四根与我家交恶,未与外村大户交恶,李官人不知与多少人家合本养猪,刘四根与梁永正两人出面,自会有合本人均糠秕酒糟给他们。”

    “少东家,你也可让李官人替你代买糠秕酒糟,多养猪不仅能得钱,亦能得猪粪。”

    虽然买马粪用不了多少钱,然而需付船费,到了乌头渡,还要请车,运回家就是不少钱,仅是一个猪粪,便将人工钱省去。

    “张叔父,我从李官人手中糠秕酒糟算是合本人,还是代买?合本人何须养许多头猪,代买,则欠下人情,世间最难还的便是人情。”

    买不到酒糟,用糠秕替代了,前段时间请了那么多人,每天都会磨出来大量的糠秕麦麸,况且还有苜蓿,有几样牧草营养能及紫花苜蓿的?想到了苜蓿,刘昌郝说:“我们回去。”

    回家后,刘昌郝分出一批妇女,让她们去山上割苜蓿,特别是邻近大棘溪的那片山,苜蓿全部收割下来。

    正好前段时间用了大量的堆肥,腾出来两条堆沟。

    苜蓿割下来后,放进堆沟,两头上面全部封死,让它们进行厌氧发酵,便是简单的青贮饲料处理方法。刘昌郝又说:“割完后,遇落雨天,须及时追肥。”

    一般这时落雨天不多,不过落雨了,虽没有夏雨雨量大,时间会有些绵长。家里人多,能抢在落雨时,将堆肥全部撒下去。以前刘昌郝也说过,若是苜蓿长起来,每年能收割两到三年,每收割一次,得及时追肥。但收割不是为了青饲料,而是为了绿肥。

    以前朱三说许多牡丹爱洁,李店主也说过类似的话。

    刘昌郝解释了,然看到刘昌郝施肥,也将朱三看傻了眼。爱洁……爱鬼的洁!无他,事实胜于雄辨,刘昌郝施了惊人的肥料下去,还是没有用基质的,虽然接头死了不少,然只要活着的,长势都非常好。

    张德奎说:“少东家,似乎孙岭村挖的山塘很大。”

    “必然,越大越好。”

    由于需要悬差,山塘太深了不管用,如刘昌郝家的山塘,最底部五分之一的深度,是“底水”非是灌溉水,没悬差了。还有平整坡地,将许多高土坡大土坡的泥运到蓄水塘,以下降坡田的高度。深度用不上,只好用面积来弥补。

    黑水河近似季节性河流,诸溪更多是季节性山溪,汛期时水用不上,全白流向惠民河,但这时惠民河也嫌水太多。若是山塘足够大,汛期便能最大限度地将水截住。

    其道理不用刘昌郝解释。

    关键是人力,孙岭村也有近九十户人家,男女老少一起上,似乎能抽出两百余人,然而那家没有农活?动工以后,平均每天连一百人都不足,想山塘足够大,得修到那一年?

    或者劳力充足,都不必挖山塘,刘昌郝所指的那段载水处,悬差足够地高,或如刘昌郝所想,以山为堤,以壑为堰,虽然面积可能不足两百亩,然蓄水量则能增加两倍多,且连山滩都能得到灌溉。

    “勿用管他们,”刘昌郝说,他不恶,都是乡亲,希望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可孙岭村以前做法太霸道,让刘昌郝很不舒服。

    开始播撒红花草。

    朱三回来。

    姚黄成活率低,去年带回来的接穗不理想,放在刘昌郝手里成活率更低,只活了百十棵。反正姚家已经知道了,刘昌郝让朱三专门处理姚黄。朱三带回来两条消息,好消息便是姚黄。

    他去了姚家,按照刘昌郝指示的说了,给了一百贯钱。姚家主人听了只觉得好笑,不要说开封,即便在洛阳,有几家接好了姚黄。

    钱多人傻,干吗这个钱不要,同意。

    刘昌郝开始也有些误会,他一听一棵接头便值五贯钱,几乎将他听呆了。实际不是他想的那样,宋朝嫁接技术比较落后,姚黄接头成活率更低。虽是秋后便付订金,一般到阳春三月看到接头带着花苞或花才算搭成交易,当年长势不好,没有带花苞,那就推迟到第二年,什么时候见花什么时候付钱。连花苞或花都有了,肯定是活了。至于买回去是死是活或退化,与姚家再无关系。

    因为是付钱的,朱三大咧咧地在姚庄问东问西,姚家的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是大圣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午后方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午后方晴并收藏我是大圣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