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这肯定谈不好了,以及梁得胜、刘二虎三户人家,刘昌郝都懒得上门谈。

    “还有六块地。”

    “嗯。”

    绕弯子便是这六块地。

    刘家一共五百亩地,坡地不能算,若是正方形,边长则为540米,正面是黑水河,背面是坡地,两边相邻的边长近1100米,两宋里长度。但刘家的地不是正方形,边缘曲折弯绕,更非直线,两边边缘合起来能长达近四里路,交邻的耕地一共有二十八户四十九块耕地。其中十几户人家又将二十多块耕地交给了他人租种,若论庄稼则会涉及到三十二户人家。

    全部谈肯定谈不好的,刘昌郝谈的是与梁得胜他们五家六块租地交邻的十块田,面积十六亩多点,一共六户人家。

    宋朝耕地最贵的是河东路,山多地少,往往一块差不多的耕地,每亩价就能值四五贯钱。

    大多数地区,包括刘梁村这边,土地收入有限,价格皆不高,每亩半水田不过三四贯钱,官贯的贯,甲等旱地两贯左右,乙等的一贯,丙等四五百文钱,丁等的只有两三百文钱。

    但是想买者,人家未必会卖给你,那怕出高价,想以高价卖者,又未必有人愿意买,巧取豪夺的不算。

    刘昌郝又分别上门谈买地,五个等级,每亩分别给出十贯,六贯,四贯,三贯,两贯的高价。主要就是乙丙等旱地,半水田与甲丁等旱地各自只有一块,半水田还不太大。但有一个要求,若是自己种了庄稼的,必须马上将边缘的庄稼收割掉,连同秸杆一起担走。

    若是平价上门买地,弄不好会有人开骂,不过刘昌郝开的是超高的价格,而且与二伯一样,先从比较好说话的人家开始,居然与五户人家谈好了,这是白契,秋收后还要去县城办理朱契,不过给了钱,白契也有了律法保障,在刘梁村甚至都不需要谈律法。

    还有一户叫孙早的人家没有谈好,他家共有两块地,一块是孙早自家种的,一块租给了村里的张大魁。

    刘昌郝又返回孙早家,我不买你家整块地,只买与我家交界的两三分地。

    孙早还是不卖。

    刘昌郝加钱,他家这两块地,一块是乙等旱地,一块是丙等旱地,刘昌郝最后给出每分地1000、800文的天价,孙早自己还种了一块地,只要孙早提前将这块地边上的庄稼收割掉,刘昌郝再给予一些补贴。

    孙早这才开口,不是答应,而是要继续加钱,又向刘昌郝多要了一贯多钱,这才立契。

    走出孙早家,张德奎气愤地说:“其乃贪得无厌也!”

    “能谈下则好。”

    总比刘三板大吼着,我为什么要提前割强吧。

    再去张大魁家,他家情况不大好,不过其人在刘梁村风评颇佳,刘昌郝说明来意,也不是马上就要割,其实到下月初五,作物本身也到了收割的时候,区别就是早割晚割的事。

    张大魁立即答应,甚至推搡许久,才收下刘昌给的几十文补贴钱。

    到了最后一关。

    一共买了八块地,其中有三块地也让别人租种了,好在只有两户人家租种。刘昌郝又上门谈,地现在归于我家了,以后我还会交给你们租种,不涨租子,但你们得将边上的庄稼提前割掉。那还说什么呢,又分别立契。

    张德奎忽然醒悟过来:“少东家,汝仅为其六块耕地兜此大弯?”

    “然,或用拳头?”

    “是汝家之地!”

    “乃吾家地,然吾家交其租种,吾终非是歹人,亦不能强割其庄稼。”

    “地价甚高。”

    “张叔父,若吾种牡丹,三四年后每亩牡丹至少得一百余贯,成本至多三十贯,汝说,每亩地价几何?”

    张德奎愣住。

    “张叔父,纵是此价,若非吾经济不足,吾亦愿买矣。”刚才刘昌郝一共买了八块地,平均每亩都不足三贯半钱,不说牡丹,就是种甜瓜,不到两年也将成本收回来,并且还能改良,这样算,还能说贵么?但不管是贵,还是贱,买几块地无所谓,大规模买,别说不好买,他手中也没有钱去买。

    这里有一个关键因素,山塘,有了水,刘昌郝即将准备惊人的肥料,丙丁等旱地与甲乙等旱地有什么区别?

    “莫要说了,韦二哥子回来了。”

    韦小二一脸疲惫地返回刘梁村,向刘昌郝说了长葛马场的情况。

    原先朝廷似乎在许州南边置办了一个大牧监,因为百姓侵耕,面积越来越少,于是在长葛西北重新置办了一个马场,位于潩水西边,群山之下,多是坡地。但与刘梁村的坡地不同,那边人烟较为稀少,水土破坏也不严重,各个土坡上长着许多青草,朝廷才将那边选作了马场。后来,许州南边的牧监因为面积渐渐缩小,被朝廷取缔,长葛这边的因为人烟不稠密,加上多是坡地,这个马场还得以保留下来。

    马粪确实不少,一担只需十五文钱,甚至周边的百姓来买马粪,因为相识,给一些好处,管理马场的胥吏与官兵都不要钱。

    “一担十五文钱亦不少,东家还要付船费。”韦大头说。

    “大哥,非是称重量担……”

    长葛马场有一些草,但这些草肯定不能满足数千匹马的需要,朝廷会从惠民河,或从潩水,用船运来大批马粮。虽说是马场,能养数千匹马,面积也不会小,于是官府于马场修了一些路,还置办了许多车子。

    所谓的一担,也就是你从马粪处挑到路边的车子上。若是力气大,挑五石也是一担。

    “如此则不贵矣,”张德奎说。

    他与秦瓦匠力气皆比较大,甚至可以说,两人就能担起五石重的担子,只是担不久,不过刘昌郝挑选几个力气大的过去,一担至少能担两石多。加上运费以及其他费用,每石运回家也不足十五文。刘昌郝在家收购牛粪,一百斤还付十五文钱呢,而且刘昌郝说过,马粪处理得好,不亚于猪粪,远胜于牛粪。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是大圣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午后方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午后方晴并收藏我是大圣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