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的确,也正是因为当官太好了,有权有势有地位,可以说应有尽有,所以无数多人削尖了脑袋,想尽一切办法都想当官。

    而且当官也容易,像是晚清著名大臣李鸿章有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

    当然,这么说虽然有些夸大其词的成分,但也相去不多,因为做官其实也是有做官的诀窍的,也需要“修炼”。

    而你只要掌握了这其中的官诀,就能仕途畅达,官运亨通。

    否则不但不能升官,反而可能丢官、掉脑袋。

    抛去其他朝代太早了不说,咱们单说说清朝,清代的官吏们可以说是“修炼”出了不少官诀啊,这些官诀对于清代的吏治官风起过非常恶劣的腐蚀作用。

    例如林同济《文化形态史观》曾举出不少官诀(林氏称之为“宦术”,并认为“宦术的真髓就在‘手腕’两个字”),这些官诀在清代官场上是一应俱全的。

    其文:“投桃、报李、拍马、捧场,此手腕也。

    标榜、拉拢、结拜、联襟,亦手腕也。排挤、造谣、掠功、嫁祸,又手腕也。

    如何模棱,如何对付,如何吹牛,如何装病,形形色色,无往而非手腕也。

    一切皆手腕,也就是一切皆作态,一切皆做假。

    一切皆做假,便做官矣~打官话,说假也。

    做官样文章,写假也。官场的道德,假道德也。

    官场的事务,假公济私的勾当也。”

    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下面作者菌可以给大家着重谈谈几种清代官场上颇为流行的官诀。

    一、多磕头,少说话。

    身历乾嘉道三朝的显宦曹振镛是奉行“多磕头,少说话”官诀的典型。

    曹历任三朝大学士,备受皇帝恩宠,死后还获得“文正”的谥号(文正是对有功尤其是品节端方的官吏的极高赞誉,据说清朝只有八人得此殊荣),并入了贤良祠,真可谓官运亨通,载誉后世。

    但他获得这样的高位和殊荣,并非因为他干过什么值得称道的政绩,而是因为他精通“多磕头,少说话”的官诀。

    清人朱克敬《暝庵二识》披露其自白:“曹文正公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

    门生某请其故,曹曰:‘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这便是曹振镛自己概括的“身名俱泰”的秘诀了。

    《清史稿~曹振镛传》还夸他“实心任事,外貌讷然”,“小心谨慎,一守文法”。

    实即说他任皇帝驱使,唯唯诺诺,恭顺过人。

    但就是靠这,他成了三朝元老,跟着哪个主子都吃香。

    曹振镛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多磕头,少说话”的官诀,还向门生后辈加以提倡,甚至告诫那些专负纠弹之责,本应“多说话,不磕头”的御史也行此官诀。

    《暝庵杂识》记:“道光初,曹太傅振镛当国,颇厌后生躁妄。门生后辈有入御史者,必戒之曰:‘毋多言,毋豪意兴~’”

    这些御史听了曹振镛的话,都“循默守位”,能不说就不说,得过且过了。

    包括《官场现形记》有一段华中堂向门生贾大少爷传授“多磕头,少说话”官诀的描写,华中堂极像曹振镛(据有人考,华中堂写的是荣禄,但此处关于官诀的描写,与曹振镛毫无二致)。

    书中写到贾大少爷向华中堂请教关于磕头的问题,华中堂说:“多碰头,少说话,是做官的秘诀。”

    “应该碰头的地方万万不要忘记不碰:就是不该碰,你多磕头总没有处分的。”

    书中又写到黄大军机向贾大少爷称赞华中堂的秘诀:“华中堂,阅历深,他叫你多磕头,少说话,老成人之见,这是一点儿不错的。”

    曹振镛一方面向门生后辈传授磕头秘诀,一方面又向皇帝献箝制大臣之策,使大臣们不得不“多磕头,少说话”。

    他曾向昏庸的道光皇帝献策说,对臣子们“指陈阙失”的奏章,可“择其最小节目之错误者谴责之”,使臣子们感到天子能“察及秋毫”,便更加恭顺听话了。

    于是道光帝吹毛求疵,闭塞言路,“奏章中有极小错误,必严斥罚俸降革”。

    结果,“中外(朝野)震惊,皆矜矜小节,无敢稍纵”。

    臣子们全成了“多磕头,少说话”的庸碌之辈,所上奏章也“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报喜不报忧了。

    太平军起事时,大臣们互相隐讳,直到许多名城被攻克,才不得不上奏。

    对于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人指出:“皆振镛隐蔽之罪有以成之。”

    对于曹振镛倡导的官诀给吏治、世风带的恶劣影响,许多有识之士给予了揭露和抨击。

    朱克敬在抨击曹氏官诀时说:“道光以,世风柔靡,实本于此。近更加浮滑,稍质直即不容矣。”

    还有一位正直的无名氏做了四阕《一剪梅》词,讽刺曹振镛之流及恶劣的世风。

    其一:“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这是说外官打探京城官场消息,贿赂京官)。

    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

    其二:“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无庸。”

    其三:“八方无事岁年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通。大家襄赞要和衷,好也弥缝,歹也弥缝。”

    其四:“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子荫郎中。流芳身后更无穷,不谥文忠,便谥文恭。”

    真是维妙维肖又入木三分~~

    二、圆滑趋避之术。

    众所周知,封建官场常常是不平静的。

    同僚间勾心斗角,上司喜怒无常,政敌互相倾轧,政局变幻莫测,都是官场上常见的现象。

    因此,久历官场的人便揣摩出了圆滑模棱、以时趋避的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买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参见大总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参见大总管并收藏买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