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说到官员的基本工资的话,唐宋无疑是最优厚的,特别是宋朝。

    因为相比较而言,宋朝的经济是最发达的,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达到了巅峰。

    所以朝廷最有钱,文官系统也最发达,自然而然,掌权的文人士大夫们不会在薪资上太过亏待自己,肯定是想尽办法给自己谋福利啦。

    毕竟与皇帝共天下嘛,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皇帝的,自然也是他们的。

    与这两个朝代相比,明清两代的官俸就显得最为微薄了,在人们的印象里,明清两朝的官员们,生活都是十分清贫的,平日里只能以粗茶淡饭度日。

    比如海瑞,因为给母亲祝寿而买了两斤肉,结果居然震惊了整个朝野,成为了当时娱乐新闻的头版头条,上了热搜。

    包括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都曾经感叹“自古百官俸禄之薄,未有如此者”。

    顾炎武的这一观点影响很大,后世几乎所有研究明史的人都有类似的观点。

    明代官员很穷,贪污是低薪制导致的,穷是“当贪官的理由”。

    而事实上,明代的俸禄是洪武二十五年开国太祖朱元璋定下来的,后来成为有明一代的定例。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难道朱元璋在制定工资标准的时候,不会给他手下的官员基本的生活费?

    这既不合情理,显然也不可能,而且朱元璋也认为,他给官员的工资是够他们养家糊口的,甚至可以算是优厚的。

    这就产生了历史的吊诡:一边是官吏们喊工资低,而另一边朱元璋则说工资已经够高了,你们若再贪污,到时候杀头抄家可别怪我狠。

    那么,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明朝的工资标准真的很低吗,较之两方谁的说法更可信呢?

    作者菌也一样,曾产生过同样的疑问,甚至还专门查过资料,可以给大家简单的解释一下,咱们先来看看这位朱重书,称为印结,这样可以得到一笔钱,称为印结银。

    这笔钱由衙门统筹,每月分发给官员们,按惯例,地方官进京时要给京官送钱物,冬季称为碳敬,夏季称为冰敬,其他季节称别敬,这就是馈赠。

    李慈铭的日记显示,这四项收入达&lt;B&gt;<a href="http://www.wuliaozw.com/&lt;B&gt;" target="_blank">http://www.wuliaozw.com/&lt;B&gt;</a>两白银,收到的实物还不算在内,而他的俸禄只有这四项收入的二十分之一。

    有了这些钱,李慈铭在京城租了大宅院,纳了小妾,平日的生活就是宴饮听戏,好不逍遥,而他还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中级官僚,一个平时班都不用上的闲官。

    而且鉴于明代俸禄实在太低,贪官层出不穷的缘故,朝廷对高级官员,除了俸禄外,还有其他补贴。

    晚清时,侍郎一级的官员,虽然基本工资只有200多两白银,可是仅“饭补”,也就是误餐费一项就有两三万两之多,合人民币两三百万,可见其收入之高。

    除此之外,由于地方官员缺少京官那种捞钱的便利,朝廷为了避免他们搜刮当地,就在俸禄以外,另外发放“养廉银”,目的是高薪养廉。

    “养廉银”高达俸禄的百倍甚至数百倍。

    比如总督的奉银不过180两,可是“养廉银”多达15000两,有些甚至达30000两。

    即使一个七品知县,他的俸禄加“养廉银”也比同品级的京官俸禄高八倍。

    再加上当时因为引进了玉米番薯等农作物,粮食的价格已经很低了,所以清代的物价水平远低于如今。

    当时一户百姓家庭如果能年入几十两白银,就是非常殷实的人家了,官员的巨额收入对他们来说就是天文数字。

    其实在清朝的消费水平下,官员仅凭基本俸禄就能过上很好的生活,可是官员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追求鲜衣怒马、妻妾成群的奢华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如果不是这样,做官还有什么意义呢?

    比如那位李慈铭郎中,他住着豪宅、养着姬妾、雇着佣人,可是从他的日记中反映出,他家一年的基本生活用度不过200多两。

    然而他的实际花费却超过2000两,可见他把大量钱财用于其他奢靡享乐了。

    ……

    ……

    ……

章节目录

买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参见大总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参见大总管并收藏买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