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上所有人的心头。
    张恢的任命也就变得格外敏感和让人恐惧了。
    但这是天子的决定没有人可以更改。
    更何况张恢出生名门其父张释之天下知名留下了庞大的政治遗产。
    即使有人想反对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只能是在外面议论和污蔑给张恢和墨家泼脏水寄希望能够让他滚出长安。
    但张恢却是怡然不惧。
    因为……
    他有靠山啊!
    东宫薄太后就一直对他非常看好。
    丞相周亚夫更与他是亲戚张释之与周亚夫乃是连襟……
    所以张恢无视着一切非议与污蔑。
    今日汉室讲的是政绩为王。
    有政绩就有前途。
    而经过内史贪腐残民弊案后坊间都在流传一个消息据说天子已经召集了他的幕僚和智囊们在商讨和讨论制定一个汉室官员的致仕制度。
    这个制度据说会给不同级别的官员划出一条致仕的年龄红线。
    从目前听到的风声来看六十岁将很可能成为两千石的红线。
    换句话说假如一个官员在六十岁之前还不能成为九卿那就得回家抱孙子了。
    同样道理假如一个官员在限定年龄来临前还不能突破自己的限制同样要回家抱孙子。
    假如这个传闻属实那么汉室官员从此就将年轻起来。
    而这对于所有的年轻人都是利好!
    因为这意味着老一辈的致仕速度将大大加快!
    再也不会出现某某明府到死也还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光和热的故事了。
    …………………………
    坐在御座之上刘彻却是不疾不徐的稳步的将新的京兆尹诸官一一的介绍给了群臣并且明确了京兆尹各个衙门的权限和权柄。
    京兆尹本人全权负责整个大长安地区的治安、民政、消防、农业。
    执金吾和中郎将不再负责上述从前的共管内容。
    执金吾未来将转变成为类似武警的部门而中郎将从此彻底转变为宫廷宿卫和保卫衙门。
    这是刘彻在尝试进行军政分离的改革的一个试探。
    在京兆尹之下地位最高的是长安令。
    长安令全权负责长安城的大小事务与执金吾、廷尉和中郎将对接。
    但长安令将失去过去的审判权。
    只拥有处罚权力。
    也就是说可以开罚单可以抓捕可以进行教育和惩治但没有审判权。
    要审判得将犯人移送给廷尉由廷尉进行审判。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地方事务官从司法系统之中解放出来的尝试。
    也是第一次尝试让运动员和裁判员分割的决定。
    效果如何刘彻也不知道但至少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即使有问题也可以迅速调整和改变。
    而长安令之下则是长安市坊司、长安税曹令吏。
    前者负责管理长安九市并且直接与各市擅权对接与之进行协商平准物价均属粮帛责任重大但权力却相对要小很多了。
    因为连长安令都没有了审判权力自然市坊司也没有审判权。
    再想开开心心的随便抓人、查封和灭门得与廷尉事先沟通好。
    而税曹令吏顾名思义是只管收税的一个部门。
    也是刘彻打算建立西汉版国税局的更进一步的尝试。
    所以呢这个部门的权力特别大。
    甚至可以说是京兆尹之下权力最大的一个结构。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甚至是一个独立于京兆尹系统只受京兆尹指导直接接受刘彻本人指挥的机构。
    未来它将拥有一支不少一千人的武装税吏和一个不少于两千名官吏的庞大机构。
    它只做收税之事。
    谁敢欠税直接上门暴力催税!
    甚至武装讨税!
    不过现在为了防止吓坏小朋友刘彻还是将之粉饰了一番。
    在表面上来看暂时这个衙门只会有个百十人的衙署同时拥有一支两三百人组成的税吏。
    暂时来说它只会做一些催税啊寄税单之类的工作。
    看上去还是很无害的。
    而农稷令则主管农业特别是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宣传直接与大农和少府对接。
    另外的备盗贼都尉则从执金吾手下划归给京兆尹。
    主要承担类似派出所和公安局的责任缉盗、捕盗。
    随着刘彻的介绍满朝文武也都明白也接受了京兆尹这个系统的职能和权力。
    只是稍稍有些奇怪和不能适应。
    毕竟在过去自郡县制出现以来地方事务官一直都是民政和司法、审判、刑讯一肩挑。
    天下人也早已经习惯了青天大老爷们独断乾坤。
    这将审判权从地方事务官身上分割的事情闻所未闻。
    所以许多人心里有些腹诽。
    但这些腹诽和埋怨在法家的强势崛起面前变得有些有气无力。
    而法家则是一个个兴高采烈感觉美妙极了!
    从今天开始至少在京兆尹辖区内法家将成为唯一的司法机构垄断司法大权。
    这简直太棒了!
    廷尉上下更是眉飞色舞不能自已。
    人人都知道廷尉的扩编已经势在必行!
    今年考举廷尉少不得加强个千把人的官员。
    而对于一个官僚系统来说编制更多的编制就是他们始终的追求!
    …………………………
    散朝后刘彻特意让人留下了薄世。
    “爱卿刚刚回长安可还习惯?”刘彻问道。
    “回禀陛下臣一切都好……”薄世恭身道。
    “卿在安东五年与朕说一说安东今日的利弊罢……”刘彻对薄世问道而在一旁一个年轻的尚书郎奋笔疾书记录着一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要做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要离刺荆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要离刺荆轲并收藏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