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天举起了一个四百斤的大鼎……老五又猎杀了一头猛虎……老五又举起了一个六百斤的大鼎……
    这那里是什么诸侯王?
    分明就是一个大力士!
    至于中山王刘余……
    他天生口吃。而且一点也不喜欢政务当了中山王以来就爱着斗鸡走狗根本不足为虑。
    剩下的刘端、刘胜、刘彭祖等兄弟。
    不是年纪太小就是性情暴虐不足为虑!
    讲道理的话他这个江都王确实是最适合当赵王的人选。
    只是……
    不知为何皇帝哥哥就是不答应……
    这让刘阏愁白了头发。
    袁盎观察着刘阏的表情他来到这江都国时间虽短。但是却早已经知道了这位大王与他的兄长完全就是两个人。
    当今是喜怒不形于外而且极擅长掩饰自己的喜怒。
    最喜欢让下面的臣子去猜谜。
    但这位却是喜怒都流于外表。
    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没有城府而且天真可爱的大王。
    这样的君王当然是大臣最好伺候和最好控制的。
    袁盎就听说从前张释之为江都丞相时干脆就把这位大王当成了泥塑的雕像。
    甚至就连当初江都国风灾之后救灾诸事也只是让大王每日在广陵城里露一面。然后就可以回宫去了。
    剩下的事情张释之与冯唐是一手包办的。
    江都国能有今日的情况也是张释之与冯唐打下的根基。
    如今张释之已死。而冯唐老朽独力难支。
    天子委派来接任张释之地位的建陵候卫绾是出了名的老好人素来不爱管事情。
    这江都权柄。实际上落在了他袁盎手里。
    而袁盎是什么人?
    当今天下最善于揣摩人心的大臣。
    当年太宗皇帝的心事都屡屡被他看破。
    刘阏这样的毛头小子当然是被他玩弄于鼓掌而不自知。
    袁盎只是细细一看。就知道江都在担忧什么。
    袁盎于是笑道:“大王有何忧虑?不妨对臣直言。臣虽愚钝或可为大王参谋一二……”
    刘阏正愁自己没有倾诉的对象闻言叹道:“太傅有所不知寡人曾几次三番上书陛下恳请换国奈何陛下长久不许只是道:吾有重任托之于王王当勉励!”
    “但这重任不过是造船、晒盐捕鱼而已……”刘阏低着头对自己所承担的所谓重任颇为不满:“寡人先帝血脉当今手足岂只是造船之匠人?晒盐之莽夫?捕鱼之渔民?”
    听着刘阏的话袁盎也有些感同身受。
    当今天子比他的父祖在治理天下的理念上更加激进。
    假如太宗、仁宗两代天子只是不喜文学更爱酷吏。
    那么今上就是**裸的告诉天下人——文章无用!
    太宗、仁宗之时写的一手好文章的不愁出路。
    只要刷好名望自有郡守或者九卿举荐之。
    但当今却是一边开了考举将大批大批的读书人读书种子直接塞到地方乡亭与农夫为伍还洋洋自得的说:天下英雄尽入吾瓮中也。
    这简直就是斯文扫地。
    但更可怕的事情却并非如此。
    而是由此而来的乡亭洗牌。
    从关中开始一个个的县乡基层政权被考举士子们占据。
    这些来自诸子百家的士子甚至野路子出身的庶民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使。
    儒家的士子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想来建立儒家的秩序。
    法家的士子也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念来打造自己的理想国。
    黄老派当然也是如此。
    而每个人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解读方向又有所不同。
    于是从关中开始一个奇怪的东西渐渐浮出水面。
    当袁盎们开始注意到它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无法阻止了。
    一个又一个低阶的亭长、游徼甚至里正他们如同蜘蛛网一样在汉室的基层编织出一张虽然各不统属但却相互呼应和团结的巨大网络。
    在这张网络下旧有的士绅和地主节节败退。
    大量原本被士绅和地主占据的利益落到了他们手里。
    然后这些年轻人靠着从地主和士绅甚至贵族嘴里抢来的肉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自己的地方。
    别看这些士子分属不同派系有着不同的理念分歧有些时候甚至能相互互喷打出狗脑子。
    但在面对外界时却出奇的团结。
    曾经关中就发生了某县某乡游徼因为改革太过激进触怒了当地的士绅被联合抵制和驱逐。
    结果第二天此人一纸诉状递到廷尉衙门。
    这样的事情过去常常发生。
    诸如游徼这样的官员得罪了地方的士绅被联合驱逐。
    上面也不敢动作甚至只能责罚那个游徼——谁叫你乱来搞事?
    但在那一次情况却发生了逆转。
    在此人递交了诉状后足足三百位考举士子为其声援。
    三百人联名上书震惊了关中。
    最后丞相下令彻查。
    以内史、廷尉和郎中令组成的调查团深入当地查明了事实真相。
    然后就是当地的那些绅士倒了大霉。
    他们被认定非法抗拒朝廷官员统统被判处有罪甚至有人还因此掉了脑袋。
    此事让袁盎很久都没有想清楚。
    直到他被贬到江都国才算想明白。
    那些考举士子们虽然分属不同派系有着不同理念。
    但他们却系出一源。
    大家都是从考举而出走的考举途径为官的。
    假如今天某某有事大家不声援。
    明天自己有事谁会帮忙?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知道而且明白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就要去地方的士绅嘴里抢食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要做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要离刺荆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要离刺荆轲并收藏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