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将官因此在羽林卫和虎贲卫内部被称为‘虎贲定理’或者又称为‘程氏定理’。
    这是汉军第一次。从数学计算与原理中找到了提振自己战斗力的方式。
    从此以后羽林卫和虎贲卫内部就掀起了用数学为军事服务的高潮。
    程不识甚至写了一本作为弓弩兵教科书的《强弩纪用》在那本册子里程不识在天子的支持下借用了包括太史署在内的汉室数学机构计算出了从五百到五千人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弓弩兵的火力投射打击效率。
    那本《强弩纪用》因此成为了武苑的教材。
    如今。在虎贲卫和羽林卫内部想升官?
    不懂数学那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司马以上的军官甚至人人都有一个数学家的老师了。
    作为羽林卫的都尉义纵的数学成绩也因此不断提高——不提高不行万一下面的军官比自己还强这都尉的脸往哪里放?
    要知道。汉军中从来都是看能力而非身份来决定地位的。
    此刻义纵的脑海中其实是无数的数字在翻滚。
    他左右两侧的十几个军官。也拿着一个小算盘在不断的拨动和计算。
    然后一张张的白纸递到了义纵面前。
    义纵一边看一边将这些结果在心里与自己计算的结果对照。
    这是羽林卫和虎贲卫如今的典型风格。
    在天子的提倡和鼓励下羽林与虎贲两卫。上上下下都盛行打仗之前先算账列阵之前先算敌我对比甚至就是冲锋也要先算我军与敌军的距离和速度。
    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而且实用。
    所以久而久之到了现在哪怕天子不监督大家也都自觉的维持着这个习惯。
    “我军与敌军数量大约在一比一左右……”此刻义纵心里在反复的对比着敌我的人数、敌军阵列的长度与宽度:“敌军阵长五里左右厚约两里……”
    低头看着那些白纸上的计算结果义纵心里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许多副不同的画面。
    那是匈奴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所能对汉军造成的最大打击和火力投射面积的情况。
    然后义纵抬起头来举起自己的手开始对其他军队下令:“南军甲部向前三百步!”
    “北军乙屯后撤五十步……”
    “云中郡甲曲前移一百步……”
    一个个的命令被下达下去然后通过令旗传达到了相应的部队。
    汉军的阵列开始发生了复杂的变化。
    “战车前移五百步……”义纵将最后一条命令下达。
    于是出现在匈奴人眼前的汉军阵列就开始变得奇怪而扎眼。
    这是一个类锥形的军阵。
    在左右两翼的是汉军的轻骑兵和弓骑兵他们被分成大小十几个战团彼此之间的距离被统一在一百五十步。
    每一个骑兵之间的宽度是三步左右。
    远远的看上去他们仿佛是悬在平原上的一些散兵游勇。
    但实际上任何稍微有经验都知道这样的阵型非常的科学。
    每一个战团之间的距离敲到好处每一个骑兵之间的距离也刚刚好。
    这使得他们能将自身的火力和速度发挥到极致。
    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间的配合将更加契合哪怕出现意外也不会出现彼此冲撞和相互干扰的问题。
    至于在中军两千胸甲骑兵紧密的结成了一个厚实的坚固阵列。
    这些骑兵是如此的显眼和如此的让人注意。
    以至于哪怕是相隔三里所有的匈奴人的注意力也都在他们的身上。
    “擂鼓!”义纵策马下令。
    在汉军后方由五辆战车运载的战鼓在数十位大汉的敲击下隆隆响起。
    鼓声非常有节奏。
    踩着鼓点羽林卫和虎贲卫的胸甲骑兵缓缓前行。
    “举枪!”一个又一个的什长声嘶力竭的大吼。
    长长的骑枪开始平举起来锋利的枪头一排排在阳光下寒光闪烁。
    一步一步这些胸甲骑兵开始缓缓前进经过训练的战马很懂自己主人的意思。
    它们不紧不慢的一步一步的前进。
    “右候听令!”义纵此刻却来到了右侧的大阵他拔剑前指:“南军左司马!北军右屯!出阵冲锋游至匈奴阵前百步以弓弩投射之!”
    “甲部、丙部居后策应!”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南北两军更是将这一天职深深的嵌入了自己的骨髓之中。
    此时这两支拱卫长安的汉军主力还不是元成之时那些娇贵的老爷兵和少爷兵。
    此时汉军上下也都知道一个真理——军中自有颜如玉军中自有黄金屋。
    少年想发财致富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甚至封侯拜相吗?
    那就去冲锋吧!
    你想要的一切都可以通过你的武器和血汗得到。
    于是命令一下整个右翼的汉军队列之中就冲出两千骑。
    顿时战马嘶鸣马蹄飞奔卷起阵阵尘土。(~^~)

章节目录

我要做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要离刺荆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要离刺荆轲并收藏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