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了。

    在这个特殊时刻,在这个波诡云谲的时刻,他将京中的形势以及宋天源的话告诉大哥,很容易让人误会,任谁见到这封信,都会觉得自己另有打算,甚至会认为徐家另有打算,一旦被皇上知道,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如果皇上是好意,那么见到这封信后,很自然会认为自己有异心,因为自己是有过前科的,甚至还会认为大哥不忠,那徐家就会吃不了兜着走!而如果皇上是恶意,那么这封信就是一个铁证,自己结交叛党,说了许多违心的话,还把这些话告诉了手握兵权的大哥,这一切很容易被人套上“皇上离京期间,结交匪类,窥伺朝政,意图不轨”的罪名,那么……

    其实徐增寿的想法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是他对朱允炆的判断并不全对,朱允炆并没有对付徐家的打算,即使不看在徐妙锦面子上,他也不会自断臂膀。因为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朝鲜、日本、漠北、西域、中亚、东南亚等大片的土地等着他去征服,但他手里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还是太少了,老一辈的都被朱元璋杀了,年轻一辈能打的悍将大多在朱棣手下,平叛之后也基本死绝了。现在能用的也就是平安、盛庸、徐辉祖、瞿能能寥寥数人,至于耿璇、宋瑄等人,还需要更多的历练才行,更勿论其他人了。

    另外徐增寿觉得朱允炆对付燕王朱棣时是胸有成竹,更是大错特错。对于当时的朱允炆来说,他对朱棣的恐惧可谓深到骨髓里,朱棣的军事才能可以说不在徐达、常遇春之下,北地燕军更是精锐无比,无论怎么高估都不过分。虽然卓敬、高巍都建议过将燕王迁徙,朱允炆也曾经意动过,但却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可能是朱允炆的敌意表现的太明显了,朱棣一直不肯到京师朝见,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炆自然也不敢派人去北京宣读圣旨,令其迁封。历史上的朱棣在只有八百人的时候都敢造反,怎么可能在兵权在握的时候乖乖从命?所以朱允炆只能按照正常的流程,逐步调开朱棣的心腹军队,派宋忠去执掌北平都司,但即使这样,朱棣还是反了,而且一度拥兵二十余万,控制了北平、居庸关、保定和永平等地,有了相对稳固的根据地。不过幸好平安、盛庸确实如历史上一样勇猛善战,最终在火炮和绝对的兵力优势下,很快击败了燕王,让朝廷转危为安,这也让朱允炆多了一些自信,所以很快就投入了帝国的扩张中去了。

    对于此次藩王谋叛,刚开始时,朱允炆确实震怒异常,但很快冷静下来,甚至他还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他正好趁此机会,将国内的反对势力做个清理,为下一步的改革奠定一个稳固的基础。同时他也下了决心,无论此事涉及何人,无论是藩王、文臣、武将还是倭寇,都严惩不贷。至于让徐增寿做卧底,只不过是手闲棋而已,能起作用固然好,起不了作用也没无所谓,此举只不过是为了安抚徐家而已。

    今天的朱允炆和刚登基时的朱允炆已经有很大的不同,当时的他还不太会使用手中近乎无限的权力,他心中仍然保留着后世的一些平等、自由的想法,对一些凌迟、腰斩、株连九族的刑罚有一种本能的厌恶,觉得太过残忍。但在平定燕王之乱后,朱允炆才发现,杀人并不难,为免除后患,随着他一声令下,数千叛军将领的家人人头落地,剩余的数万叛军及其家眷共二十余万人被迁徙西北,北地为之一空。

    而朱允炆的感觉也令他自己都感到奇特,死了那么多人并没有让他觉得痛心,反而让他庆幸,因为自己终于活了下来,至于付出的代价,则被他完全忽略脑后,毕竟,在另一个时空,死的人远远不止这些。

    从那之后,朱允炆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穿越者常见的开疆拓土中去,但是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大明朝的权力根基一共有四个,即文臣、武将、勋贵和藩王,其中藩王是要提防的,文臣是要用但也要防的,而武将相对来说要忠心一些,因为自己连年兴兵且赏赐不断,这是武将最喜欢的,最后一个就是以徐家为代表的勋贵了。按照大明的惯例,卫所分布各地,互不统属,一旦战起,则会从朝廷派出勋贵领兵,战事结束后,卫所回原驻地,勋贵回朝廷复命。虽然再过几十年,这些勋贵就无法充当大任,但现在,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退一万步来说,朱允炆也不希望将兵权交到文人手中。

    朱允炆的改革推进很慢,虽然无人敢公开反对,但基层官员却往往使用各种手段进行抵制,导致收效甚微。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元朝被定级为“臭老九”之后,大明的文人变得非常敏感,元朝的遭遇对他们来说简直不堪回首,文人的地位只高于乞丐而已,连娼妓都位于其上。朱允炆的改革在他们看来,很像蒙元的实用主义,商人、工匠,甚至种地能手的地位都越来越高,文人尤其是只会四书五经的文人,很少得到朱允炆的重用;相反,那些有一技之长的文人,却往往被提拔重要。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正统的文人痛心不已,如方孝孺等人,花了大量的心思教导太子朱文奎,对朱允炆,他已经不报任何希望了。

    因为朱允炆不得不拉拢勋贵,而徐家,则是勋贵的风向标。对于徐妙锦,朱允炆的感情很复杂,从男人的本性来讲,他很愿意拥有这样的美人。但是在他们之间,还存在重重障碍。一个是徐妙锦自己造成的,当年因为其二姐夫代王被朝廷惩治之事,她对藩王望而却步,爇香告天誓不适人,虽然其本心是不想嫁给藩王,只是从其身份地位来说,只能嫁给藩王;另外一个则是辈分问题,从徐达和朱元璋的角度来看,两人差着辈分,从礼法来说,也不适合。

    可是自朱允炆登基之后,为拉拢徐辉祖,朱允炆经常让皇后马慧和淑妃白芳蕊招待徐家女眷,一来二去的,徐妙锦喜欢上了朱允炆,但是朱允炆却心存疑虑,因为当时朝廷正在和燕王血战,徐妙锦伤心之余,就不再想这件事情了。

    但燕王死后,徐仪华却建议妹妹要把握幸福,所以在朱允炆驻跸北平期间,徐妙锦和朱允炆的感情进展很快,只可惜因为徐增寿卧底的事情,两人又增加了误会,徐妙锦情根深种,伤心万分;但为了大局,朱允炆并没有去安慰她,向她解释……

章节目录

建文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孤独的远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孤独的远方并收藏建文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