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都停了,集中所有的琉璃工匠开始烧制玻璃,并下了封口令,不许外传。一时间,营缮所热气直冒,大家疯狂的忙碌起来了。

    由于受伤了,今天朱允炆没有打坐,而且也而比较累,就睡了一觉,可能是太累了,睡得那叫一个舒服啊。等他醒过来,王度已经到了多时了,参谋室的学员也到了,都在院子里坐着,小声说话。

    朱允炆略微让人帮助梳洗了一下,到院子里坐下:“子中,辛苦你了,让你跑这么远,这段时间就在城里住吧,如果没有地方,让刘振给你安排,办公就暂时在詹事府办公。”

    “殿下,这都不用操心,子中不知道殿下要做什么事情。”

    “子中,是这样的,孤去了一趟武学,发现下层军官识字不多,严重影响其素质提高。孤已经让人开始编纂汉语拼音,刘三吾和方孝孺主持。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孤打算编撰武学的入门教材。你能帮孤做这个事情吗?”

    “殿下,大明对基层军官的训练、布阵、宿营和战斗都有严格的规定,我们要做什么呢?”

    “孤想做三个事情:第一就是把古今重要战例详细分析,编一本《古今战例分析》的书,要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第二呢,孤想编一个计策的书,书名叫《三十六计》,第三孤听说有一个叫罗贯中的人,写过一本叫《三国志通俗演义》,其中的战场描写很不错,你们听过这本书吗?”

    《三国志通俗演义》?王度真没听过,不由得转头看向学员。

    过了一会儿,一个胖胖的学员站起来,道:“殿下,卑职邵云,曾经见过这本书,但是这本书只有上半部分,全本我没看过。”

    “好的,邵云,既然你听说过,那你就负责去找一本来,大家看一看,看是否可以用来提高一下军官的指挥水平。人手方面,刘振负责,子中也适当的关注一下。”

    众人领命。

    然后朱允炆就不管了,在椅子上闭目养神。王度在做具体分工,他带两个人谭远和张辅跟着朱允炆研究《三十六计》,邵云带着谢苗(陕西都司)去找《三国志通俗演义》,其他人由白自行带领整理古今战例。大家领命各自忙去了。

    王度站到朱允炆面前,看着假寐的朱允炆,不由得感慨这个年轻人的坚强,昨晚生死一线,今天就忙个不停。

    朱允炆睁眼看了一下王度,道:“子中、望之、文弼,你们坐下,我来谈谈三十六计的想法,三十六计其实是古语,但具体是哪些,古书无传,孤想充实一下,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

    “具体如下:胜战计有六条计策,分别是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和声东击西,瞒天过海的意思是”

    朱首道作为职业军人,为保家国,研究过三十六计,此时谈起来毫无困难,王度、谭远和张辅手忙脚乱的记录,不时的发问,朱允炆就停下来给他们解释,周而复始。

    几个人谈的很投机,不知不觉已经晚霞满天,朱允炆松了一口气,总算讲完了,一下午的脑力劳动,感觉好累啊,看向王度、谭远、张辅三人,也是疲惫不堪,但是眼睛贼亮。

    朱允炆停下来,道:“子中,孤说的清楚吗?”

    “殿下,您说的很清楚,但是臣只是记录了,还需要仔细的研究、分析,还有遣词造句,不能太白话才行。”

    “呵呵,好的,接下来都看你们的,最近孤都在端本宫养伤,有问题你们可以过来问孤。对了,有一个事情,这本书不要署孤的名字,就写你们三个人的名字。”

    “为何,殿下?”

    “孤不需要这个名声,你们需要,而且如果孤署名,出现错误,可能也没人敢改,也不利于这本书的传播,孤希望这本书对大明的军队有一定的帮助。”

    王度看了看谭远、张辅,三人同时跪倒:“殿下高义,臣定将此书编撰完美,不负殿下所托。”

    “没什么了,你们起来,辛苦的是你们,孤只是动动嘴皮子。”

    晚上,朱允炆留三人一起用膳,才让他们回去。

    三人在路上走着,不知道说什么好,过了好久,谭远道:“殿下真是奇才,这三十六计虽然在史书上常见,但整理起来要花很多功夫,而且整理的这么好,殿下真是花了不少功夫啊。”

    “是啊,更重要的是,殿下不署名,让我们三个署名,为了武学,殿下耗费了不少心血啊。”王度接口道。

    “王大人,您说殿下是什么样的人啊?看起来很文弱,但是怎么懂这么多军事方面的内容?创建武学,方阵训练,还有三十六计等等。”张辅问道。

    “殿下啊,本官姑妄言之,殿下天纵奇才,仁孝宽厚,有耐心、有毅力,不畏生死,迎难而上,已显仁君之相,真乃大明之福啊。”

    “哦,知道了,谢谢王大人。”张辅道。

章节目录

建文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孤独的远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孤独的远方并收藏建文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