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闲船退避闲船退避!”
    长江之上很久没有存在感的大同水师今年冬天突然集体出动了。
    三百多艘大小战舰浩浩荡荡朝南京驶来大同水师总督古剑山亲自率队。。。
    在码头看热闹的百姓越聚越多都不知道发生了啥事儿甚至有人怀疑是否哪里出现叛乱。
    旋即南京的警察部队出动。
    三步一哨五部一岗从码头一直排到紫禁城。
    费如饴坐着舆轿呼朋唤友而来全站在码头看稀奇。这货的鸦片瘾已经被强制戒除戒毒期间差点死掉之后竟然性情大变消停了许多。
    “闲者退避闲者退避!”
    这次来的居然是皇城侍卫他们平时很少出动的。
    无论是商旅还是路人全都被赶到路边上似乎有什么重要人物要通行。
    又来了许多官员甚至还有宫中女官。
    大同水师战舰陆续靠岸许多靠在码头的商船都被勒令暂时离开给水师战舰腾出泊位。
    这阵仗太离谱了老百姓愈发感到好奇。
    古剑山坐在旗舰的甲板上督阵钱谦益等翰林院、钦天院官员居然也从水师战舰上下来。
    水师官兵和皇城侍卫从船上抬下一个个箱子。
    每一个箱子登岸时都要打开来检查确认无误再进行交接。
    只听有官员喊道:“北京文渊阁书目总计43200册遗失者众多只剩10237册。现交接前明皇帝御制御注诸书及前明皇帝礼法政教及实录书本。明太祖实录初修本遗失殆尽;二修本共165册、183卷全部保存完好;三修本共250册、257卷现存248册、255卷半。请予清点交接!”
    一箱一箱打开检查每箱都要反复清点三次。
    这一嗓子喊出来令围观的读书人兴奋不已船上运来的居然全是北京皇城藏书。
    同时又非常惋惜北京文渊阁书目有四万多册如今保存下来的还不到三成。
    并非毁于兵灾战火而是保存不善所致。
    有被虫蛀的有发霉烂掉的。还有大明的内阁、翰林院官员经常借职务之便把文渊阁藏书给顺回自己家早在万历年间就只十存二三了。
    普通百姓渐渐散去读书人却越聚越多。
    终于又听官员喊道:“永乐大典共计11095册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初稿已毁于南京文渊阁正本全部遗失副本悉数完好。请予清点交接!”
    围观的读书人争相踮起脚尖想要看看永乐大典长啥模样。
    李自成离开北京时曾经放过烧过皇宫但起火面积不大满清皇帝小小修缮就住进去。
    因此永乐大典的正本不可能毁于战火当中。
    但正本又确实一册都不剩最大的嫌疑就是嘉靖很可能全套永乐大典做了陪葬品。
    在嘉靖之前明朝皇帝没把永乐大典当回事儿就连朱棣自己都懒得翻看。
    唯有嘉靖对永乐大典爱不释手经常随身携带阅读——这套书里有大量验方可以用来炼丹修道。
    嘉靖晚年突然让人抄录永乐大典副本。嘉靖死的第二年正本存于文渊阁副本存于皇史宬。但从此之后正本就找不到了也没人再提起过。
    一连三天南京城外都在验收交接。
    最后搬出六十多个箱子全部属于残次图书虫蛀、发霉、火烧需要翰林院和钦天院尽量修复补全。
    朝会。
    钱谦益率领翰林院博士出列拱手说道:“请在永乐大典之基础上修订编撰一套民始大典。便是这永乐大典老臣在北京阅读时也发现了多处错漏非得重新修订不可。”
    “准!”
    赵瀚说道:“明史编修完毕之后再去编订民始大典。嗯叫民始全书更顺口。此书须修订永乐大典错漏之处再增录前明学者书籍数学、物理等著作也要录进去。”
    “遵旨!”
    钱谦益心中大喜这两项工作可以干到他死那天了。
    从北京搬来的大明历代皇帝实录暂时存放于翰林院那边方便翰林院官员编修明史。至于剩下的图书一半存放于文渊阁一半存放于皇帝的私人图书楼。
    特别是明朝皇帝收藏的字画之类全部变成赵瀚的个人私藏。
    顺便一提沈阳满清皇宫也弄来不少估计是满清撤离北京时带走的。
    明史编修工作正式开始同时赵瀚诏令天下收集民间的各种图书特别是明代的学者作品好为今后编撰民始全书做准备。
    当然并不强行征集。
    进献图书者可以自己留下正本请人抄书送来副本即可。一旦获选必有奖励甚至学识渊博之人可以参与民始全书的编撰。
    虽说不强求民间献书但总是会有地方官借机逢迎。
    浙江嘉兴。
    嘉兴知县刘显文在看到圣旨内容后隔日便亲自跑去项氏宅邸。
    “墨林先生有大喜事啊!”刘显文笑着说。
    项元汴疑惑道:“晚生费解请县尊明言。”
    刘显文拿出文吏抄写的告示:“墨林先生请看。”不待对方看完便继续说道“先生有天籁阁令兄有万卷楼。汝兄弟二人皆藏书数万卷为何不请人抄书献给朝廷?如此必得陛下青睐或可参与编辑民始全书。”
    整个浙江藏书量最多的一个是眼前的项元汴另一个是鄞县的范钦。
    项元汴仔细琢磨也觉得这是个机会。
    反正皇帝不索要正本可多请些抄书匠抄成副本献给朝廷便是。
    而且天籁阁有藏书目录直接把目录拿去京城。让翰林院的官员们看着目录挑选选定了再请人抄写。
    把知县送走之后项元汴去见族兄项笃寿。
    兄弟俩都对此很有信心他们的藏书太多了而且有不少属于孤品肯定能被翰林院给选上。
    项笃寿说:“只献藏书还不能脱颖而出或可给陛下献上天下珍品!愚兄手里最珍贵的莫过于苏轼真迹贤弟手里”
    项元汴默然他知道族兄说的是什么但着实有些舍不得拿出来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王梓钧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梓钧并收藏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