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当年官制改革,刘志又在各州郡增设了学官,专门负责各地的学校和科举。

    如今国内的读书风气更浓,也是时候将教育制度化了。

    这日,刘志传召翰林院掌院胡广前来,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胡广一向对办学之事十分赞成,此人在政事上虽然没什么主意,但在教育和选拔人才上却很是尽心尽力。

    当年梁冀提拔他为太尉,纯粹就是看上了他胆小怕事的性格,后来刘志重新启用,也是因为他在学界的威望。

    翰林院以学识为主,不用参与政治,对胡广来说,确实是再适合不过了。

    这些年来,刘志给他的最大任务,就是维护科举考试,负责为朝廷选拔人才。

    另外,让他负责带领一干文人,收集编撰先秦前汉以来的各种典籍。

    这可是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件。

    经过了秦代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焚毁百家典籍,以及新莽之乱时候的战火,许多古籍都已经毁坏或者是失踪了。

    来自后世的刘志,深知古代文化传承对于将来的重大意义,趁着自己如今有这个能力,及时的进行抢救性的发掘。

    十几年来,在胡广的主持之下,这项浩瀚的工程也只完成了十之三四,不过随着参与的人越来越多,经验也更加充分,后面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

    汉代的大儒都流行自己开馆授徒,譬如马融一生收徒上万,最多的时候,同时有三千个学生。

    胡广自然也不会例外,以他在儒林的威望,前来求学的士子多如过江之鲫。

    当然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入他门下,必须经过特别的考核,要知道连陈蕃等人都是他的门生。

    实际上,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民办学校,只是完全靠个人威望来维系,如果斯人已去,则学校就跟着烟消云散。

    基本上跟手工业的师父带学徒是一个模式,好处是可以借用老师的人脉,进入仕途更顺利一些。

    坏处是所学比较单一,毕竟只有一个老师,也就是说,只代表一家之言。

    就刘志个人而言,他是不提倡这种办学方式的,一直鼓励以个人名义开办学校。

    马融荣退之后,便听从号召,回乡创办了一所高等学府,因为他本身还是京师育才学校的名誉校长,对这种办学方式很熟悉。

    所以依样画葫芦,一切照搬过去,复制出一所育才学校。

    因为他帝王之师的名声,再加上确实是当世大儒,在整个学界号召力极强,所以短时间内许多名士风闻而至。

    刘志甚至亲自挥笔赐下匾额,以资鼓励。

    在治学方面,马融可以说是野心勃勃,他根本不满足于这一所学校,又资助他的弟子卢植,在其家乡涿郡也开办一所新式学校。

    由于涿郡还在建设之中,所以便趁机将学校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由国家出面帮其修建。

    虽然这所学校目前还没有开学,但涿郡学校,却是几所育才学校中最上规模的。

    在马融所有的弟子之中,若论学问,最出色的肯定是郑玄,但卢植是有名的神童,从小就追随马融学习。

    后来马融门下弟子太多,懒得亲自教导,后期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由卢植转授的。

    因此若论群体教学经验,卢植肯定比郑玄强多了。

    刘志对这所学校期许甚高,毕竟此时东北广阔的地域上,教育程度却远逊于中原。

    希望涿郡的这所育才学校,将来能够带动整个东北方的学术氛围。

    民办学校这个概念如今已经深入人心,在扬州和荆州,都已经有名士出面开办正规学校。

    夏季的时候,刘志巡幸扬州就特意去参观了当地的官学和民办学校。

    荆扬一带的学术氛围十分浓厚,才子辈出,与中原相比大有后浪压前浪的感觉。

    当年刘志指示各地方政府开办的工读学校,虽然是以教授手工业为主,文化知识方面只具备扫盲目的。

    认识一些常用字,再学一点简单的算数,并不教导高深的经史子集之类。

    但即便这样,也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许多老师在民间发现一些天资聪颖的孩子之后,就会起了爱才之心,推荐给官学。

    这使得一些贫苦人家的孩子,也有机会接触高等教育,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从中涌现了不少优秀的人才。

    这些人在整个科举考试中所占的百分比,虽然还是微乎其微,但由于都是些天之纵横之辈,往往成绩名列前茅。

    他们的经历,流传于世,让乡野间的老百姓们津津乐道,也鼓励了更多的平民学子。

    在此基础之上,刘志觉得全面实行初小教育的时机已经到了。

    他想将这些遍布全国的工读学校,改成普通小学,学习内容也调整成以文化为主,手工业为辅。

    而且还分为男班和女班,由于工读学校原本就有教授女子纺织、刺绣,以及其他手工业的班级,所以让女子上小学,还是有着广泛基础的。

    当然,刘志也没打算搞什么男女平权之类的活动,只是让女子得到部分受教育的权利罢了。

    至于将来社会发展起来之后,会不会顺应潮流出现这方面的呼声,那就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了。

    虽然他不打算放开女子进仕途的门槛,挑战封建制度,但却给了女子另一条道路,那就是更多的就业机会。

    且不说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的纺织业,其中所需要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女性。

    其他譬如制糖、酿醋、印染等等行业,也需要大量女工,而且汉朝本就不忌讳女子经商,唯一与现代有区别的是,在身份上必须要附庸于一名男性。

    譬如某商的女儿或某商的妻子之类,现在工读学校的兴起,也使得一批女子走上了从师之路。

    毕竟将女儿送去学艺,一般的家长还是不放心交给男性老师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共赏清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共赏清歌并收藏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