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吏部之政,在于文选,考功二司。

    考功在于考核,京官六年一京察,外官三年一大计,都是吏部考功司主持。

    而文选司,就是决定文官升迁。

    文选司郎中,铨郎决定天下官员升迁。

    现任的文选司郎中是陈有年,浙江余姚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

    陈有年穿着五品补子的官袍,正坐在吏科公廊里,与吏科都给事中齐世臣叙话。

    文选司郎中,吏科都给事中,一个正五品,一个正七品。

    论官位再卑微不过,但却是大权在握。连督抚大员这等封疆大吏,见了二人都是要客客气气,恭恭敬敬,不敢在二人面前摆上官的架子。

    特别是吏科都给事中齐世臣,隆庆五年进士,江西南昌人。

    进士出身,当了十几年的官,也才正七品,外行人一定会笑话一句这么多年你当官都当到狗身上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内行都知道,吏部都给事中是何职?

    台垣之首,谏官领袖!

    言官中,唯有其握有铨选大权,铨官中,唯有其握有封驳,弹劾之权。

    吏部以下,连吏部尚书都要对他客客气气的,其他官员更不用多说。

    科道言官天不怕地不怕,但他们最看重的升迁之事,都要吏科都给事中帮忙,故而吏科都给事中被称为台垣之首,谏官领袖。

    检察,铨选一把抓,而官位只是正七品,齐世臣才任了吏科都给事中不过两年,但已觉得大学士,也不过如此了。

    所以一个陈大年,一个齐世臣坐在六科的公廊中,一路路过的六科官员是见了也要绕路啊。

    二人现在谈论吏部人事变动。

    齐世臣道:“去年右宰陆平湖因劾去位,实是可惜,不过所幸沈四明补上,又有心谷为铨叙郎,此可谓浙省盛事。”

    陆平湖是陆光祖,去年首辅申时行,吏部尚书杨巍与言官大战。

    吏部右侍郎陆光祖因上书站在申时行一边,而被言官弹劾去位。陆光祖走后,沈一贯补为吏部右侍郎。

    所以齐世臣说走了一个浙江人,又了一个浙江人。

    陈有年道:“可是眼下政府与科道相互攻讦,颇有党争之相,此非朝廷社稷之幸事。”

    陈有年言语有几分无奈,他的父亲是言官出身,所以在政府与言官之争,他是同情言官的。

    但他是申时行同年,又是属于朝中执政的浙党,所以身处这个位子,有些左右为难。

    齐世臣笑了笑道:“不过是政见不合而已,何党争,君子和而不同,满朝诸公也未必存有什么私心。你我举铨选之权,只在为朝廷推举贤良方正,至于是否意见相左,不必理会。”

    陈有年看了齐世臣一言,此人说是言官领袖,但态度很暧昧。去年李植,江东之他们弹劾申时行,杨巍时,他却站出替申时行,杨巍说话。

    二人闲聊一阵,这时两名绯袍大员走到吏科公廊。

    左右科官见了二人,纷纷避道作揖行礼。

    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吏部左侍郎李世达,吏部右侍郎沈一贯。

    李世达先不说,且说沈一贯,此人乃翰林学士,又身兼吏部右侍郎,可是入的大热人选。

    沈一贯站在公廊前,身在各自廊房里的六科官员都不时出看一眼。

    以往没见过的,今天见一下。

    以往没在意的,今天在意一下。

    翰林院里的翰林虽不多,但也不少,其中不少人都是修书修史一辈子默默无闻。若不到翰林学士都不算熬出头,不值得注意。

    但若以翰林学士兼吏部,不论大家立场是否一致,但以后要打的交道,恐怕是不会少了。

    沈一贯任吏部右侍郎不过两个月,也知不少人打量他,但他是目无余子,丝毫不放在心上。他到吏科公廊前道:“心谷,冢宰都已快到乾清宫了,我们也过去了吧。”

    这一天,是吏部要报选天下优异文职官员天子,按理要前往乾清宫请旨。

    齐世祖露出一个恍然的神色,笑着道:“此事本官都差一点忘了,累几位久候了。”

    对于齐世祖的话,数人自然心底都是不信。

    于是众人不说话到乾清门前,但见吏部尚书杨巍,正坐在门前屋檐下。

    几名太监撑伞奉茶的伺候着。

    杨巍闭着眼睛养神,待几人到面前行礼参见后。杨巍方睁开眼睛点点头道:“你们了。”

    就在这时,乾清门一开。

    看起上了年纪的杨巍,一下子有了精神,在太监的搀扶下从椅上起身。

    沈一贯他们随着杨巍一并至乾清门前的石阶下跪拜。

    但见皇帝身边的太监高淮至台阶下,搀扶起杨巍笑着道:“杨天官让你久候,这是陛下的旨意,一切依吏部所请。”

    杨巍手捧过圣旨正色道:“有劳公公了,请圣上放心,臣一定秉公为国选才。”

    高淮点点头即回去了,杨巍回头看向沈一贯三人道:“回部。”

    说到这里杨巍又对齐世臣道:“齐都谏,照例也请到场监制。”

    当下众人到吏部。

    吏部公堂上,左右书吏都是摒退,门已关闭。

    杨巍对众人道:“以往吏部铨除,都是我们堂官,司官,吏科都给事中在堂,看打选官印子,挂榜登簿,以待总缴入内。但这一次铨选与以往不同,这次不是选官,而是推举贤良。”

    说到这里,杨巍于公堂上座,齐世臣下座,其余官员各安其座。

    说起公座,吏部,兵部选官时,吏科,兵科都给事中也是一定要到场的。

    按照规矩,尚书与都给事中都要一并上座,但是在万历初年时,吏科都给事中陈三谟主动自贬下席,不敢与吏部尚书同座,从陈三谟以后,吏科都给事中都不敢与吏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文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幸福来敲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幸福来敲门并收藏大明文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