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先生觉得吴国又该如何面对?”

    孙武虽然精通兵法,而拙于言辞,可对形势分析,却十分独到。

    而且刚才所说,一是在问墨翟,越国为何在吴国举国悲痛之时再增重兵。

    若依三万兵力,在于一些弱小的列候中,已是举国之兵了。

    如此重兵,自然不会无的放矢,那么越国的目的不言而喻,可孙武却反问墨翟。

    依墨翟之智自然会知道越国的增兵的意图,这样墨翟就会陷入两难。

    其次再把楚国增兵之事说出,让墨翟设身处地站在吴国的角度,那么又将如何来面对。

    若还是止战友善于越楚,那又置刚才墨翟口中的百万吴国民生死众于何处。

    墨翟显然未想到孙武的话也和他的用兵一样,十分犀利,而且一击直中墨翟的要害,让墨翟左右为难。

    若说让吴国不防范于未然,那假如越、楚联合攻吴,则会有更多的百姓会因此遭殃。

    若说让吴国与两国对恃,那发生兵事也不可避免,实让墨翟一时难与应对。

    “孙将军所说,墨某十分震惊,如此说来,吴国于南方受逼于越,而西侧防范于楚。

    吴国实是左右为难,不得不应对了。

    孙将军所问,墨某实不敢言应对之法。

    可墨某却知当年楚庄王陈兵十万于洛邑之时,距大周国都不足十里,问鼎中原。

    只要庄王一声令下,大周朝倾覆在际。

    而众多列国也惧怕楚国,因此为之恐慌。

    可最后庄王却主动撤出十万铁甲,再次恭奉大周天子为尊,这其中难道说只有兵戎相见才能解决?

    非也,庄王有覆周之能,却无服天下之德。

    大周之所以历数百年不亡,皆因其德行在天,礼数束人。

    而庄王亦非无自知之人,若庄王覆周,却无德行布于天下。

    不仅不能取周而代之,却会成为列国众矢之的。

    想来以列国同心伐力,楚国不仅不能成就一统大业,反而会因此走向灭亡。

    庄王自知,引兵退却,没有取周而代之,反而赢得列国尊重,被推为天下共主,一时名扬于列国。

    列国之争,兵伐之事,退未必是弱,攻未必是强。

    孙将军刚才所言楚国陈兵,其在自保,并未有攻伐吴国之意。

    而越国增兵,只是借机施压,并不会轻出边境半步。

    越王勾践雄心不下当年王上,可越王也非无量之人,只要吴国平稳,越国自然无出兵之由。

    此两边境陈兵之事,却非吴国真正之忧。

    而若吴国轻出兵事,则兵事为忧,祸于无辜,实非吴国上谋之计。”

    墨翟能行走列国,自然有其资本,刚才的话也是引用当年盛极一时的楚国庄王时期,问鼎中原的典故,来说明一个道理。

    欲受人尊重,必有德行。

    若无德行,纵是取周代之,反而会成其祸事。

    相反庄王自知,退兵回楚,再尊周天子,以身作责,却赢得好的名声,得到天下共主之称,同时也被周天子亲封为王。

    (楚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被周天子亲封为王的列国,其它的列国虽然也称国,但却并不敢称王,直至战国中后期才慢慢自封为王。)

    从楚庄王的事例里,墨翟想说明的是,进与退,攻与守之间的辨证逻辑关系。

    同时也分析了越国与楚国此次陈兵的目的,应该说也十分通透,于事理分析,丝丝入扣,并无明显错误。

    虽然墨翟没有直接回复孙武的两个问题,却也间接回答,止战之法,非必先攻。

    “放肆,墨翟你口出狂言,言外之意是在贬低王上。

    若王上出兵伐越,那就是王上无德。

    若真依你所言,王上无德又何来吴国这几十年的兴盛?

    年少无知实可怜之,若妄故事实,则实在可悲之。

    王上尊你为列国贤才,才如此礼遇于你,你却污王上名节,实是薄情寡义之举,实有愧于贤才之名。”

    伍子胥毕竟也知道刚才墨翟所说,也并非无理,可却不能让墨翟如此得意,所以气急之下,也顾不得许多,直言斥责。

    “伍爱卿,稍安勿躁,墨先生所言也并非有意贬损本王。

    他之所言也是尊德为先,并无不妥。

    来人哪,传两百吴国甲士,分陈于墨先生后面及右侧,本王再询先生。”

    吴王号令一出,宫奴那敢怠慢,也不知其意,顷刻之间,两百吴国甲士已站分列站在墨翟身后及右侧,形同此时吴国的形势一样。

    墨翟却并不观注,而是轻饮着茶,对这二百甲士视如无睹,十分镇静。

    “墨先生,此时之势与吴国之势一般。

    本王想问先生,德为何物?

    想当年大周太祖察商汤失德,才举义军先行攻伐于商汤,是德行布于天下。

    先生来吴也有多次,不知先生是否看到本王贪图享受,鱼肉百姓。

    又或穷兵黩武,置吴国百姓于战火之中呢?

    先生刚才所言,本王并不忌讳,可先生又如何知道越陈兵于我边境是有德之行,又怎知楚国无吞吴之心?

    想当年楚国强大攻伐吴国,吴国覆灭在即,幸得当时蹶由王叔不顾生死,赴楚国劳军。

    后又得晋国相帮,这才让吴国得以求存。

    楚国之举,德行何在?

    蹶由王叔当年贤才有名,博闻而知礼,也是列国公认,名声虽不及季子叔父,可也名闻于列国。

    可楚国却无礼贤之心,囚禁王叔,直至前王僚争位之时,却又故意放出王叔,意欲何为,想来墨先生并不陌生。

    楚国之心,欲在祸乱于吴国,而有利于楚国。

    当年我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鬼谷神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青虫月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虫月二并收藏鬼谷神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