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少校,毛大帅请您过去一趟。”

    “好的,我马上去。”

    毛承祚放下手中的文书,轻声叹了口气,将桌子上的油灯熄灭。

    穿着灰色陆军军装的卫兵正在门前等候着他。见他出来,卫兵便调亮了油灯的光线,走在前面带路。

    此时已是月上中天,如水的月华倾在朝鲜大地上,为往日只有星星点点的灯火的军营镀上一层银白的光辉。

    毛承祚站在房屋前的台阶上眺望了一会,深深看了天空中那轮亘古不变的皎洁明月一眼,跟着卫兵走向铁山城中的平辽总兵官府。

    在城门口时,负责守卫铁山的东江军士兵不认识这位毛大帅的儿子,依然呵斥着让他们停下,上前搜查。

    毛承祚并没有对士兵们的不敬态度惹怒,反而非常配合地举高双手,让卫兵将自己的军官/证取出。

    上前来的士兵在火光下查看了毛承祚的军官/证后,立即敬礼道:“少校同志好。”

    毛承祚微笑着回礼,接过士兵双手递来的证件,和同样接受了检查的卫兵一起入城。

    现在已是子时,这座被东江镇经营已久的军城早已进入平静的睡眠。白昼里熙熙攘攘的街道没有了穿行的商贩和市民,阳光灿烂时用来通风透气的窗户也被紧闭。

    毛承祚一行人顺着铁山的主干道走着,不时会被巡逻队投以审视的目光。

    “是要出征了吗?”毛承祚一边走着,一边随口问道。

    卫兵跟在毛承祚身后半步。即使对方看不到自己,卫兵依然点头致意:“报告,此为军情,我无法回答。”

    毛承祚嘴角露出笑意,点点头表示知道了,便继续一言不发地走着。

    两人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城市里显得有些大,军靴敲打着石砖路面的声音唤醒了市民们养着的狗。

    这些聪明的犬科动物睁开眼睛,有些不耐烦地看了眼走在街上的灰衣军人。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些穿着红色胖袄和灰色军装的士兵们总是一日不断地巡逻,狗子们早已从一开始见人就吠转变成一动不动,其中自然也有被它们吵得无法入睡的主人的功劳。

    毛文龙居住和办公的平辽总兵官府是由原朝鲜的城主府改造,因此依然带有略有些古旧的木制结构,不像是新建的水泥混凝土建筑。

    深夜里,这座主导着数万大军,数十万平方公里根据地的明国将军,依旧在点着蜡烛和油灯的会客厅里办公。

    在他的面前,这几天里陆续抵达铁山的东江镇高级将领们也正襟危坐,于大帅身前保持着最严谨的军人仪表。

    “大家放松一些吧。”毛文龙看着连衣服上最细小的扣子也系得严严实实的部下,不禁笑了起来。他放下手中的纸笔,挥挥手虚压道:“别装成这个样子,这次是要开会,不是要检查仪表。”

    下方的军官们一听此言,便放松开来,靠着柔软的椅背说笑起来。

    看着微笑的毛文龙,军官们心中也轻松得很。自从前年答应了宋人的改编要求,宣誓终于华夏民族统一战线后,大帅领导下的东江镇就得到了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军事援助。往日里被登莱文官和关宁军各种卡脖子剥削的军饷与之相比,就像蚂蚁和大象比较体重一样不值一提。

    毛文龙看着宋人传来的命令,眼睛里却没有部下那样的轻松。

    这是一份调集东江军一个团的陆军,前往济州岛会和的命令。虽然毛文龙在几天前已经签署实施,但一想到这个由辽东幸存者组成的宋式陆军团将要远征日本,他的心里就不受控制地紧张起来。

    “毕竟是老了吧。”他想。

    正要再说,门前的卫兵就进来汇报:“大帅,张峰源中校和毛承祚少校到了。”

    “快请进。”毛文龙站起身来,大步向外迎去。屋内正有说有笑的东江军将领们也立刻恢复了军人仪容,端坐在椅子上不敢乱动。

    尚未走到门口,一个穿着中校军装的中年人便笑着踏入房门,拱手道:“总兵官阁下不要客气,张某怎么敢劳烦您出来迎接。”

    毛文龙笑着和那人拱手致意,但随后又互致军礼。等到敬礼结束后,中校才和毛文龙一起走到上首,坐在毛文龙以下第一张椅子上,将整个室内收入眼中。

    而跟在张峰源后面的毛承祚却一直等在屋外。直到张峰源坐好在椅子上后,毛承祚在喊了声“报告”,走入屋内。

    毛文龙点点头,让他坐在下首的椅子上,这才宣布会议开始。

    “这份文件大家都看了。”毛文龙晃了晃手中的命令,看着众人道,“将要调往日本作战的第二师第一团已经在皮岛准备好了。如无意外,他们将在明天登船出发。”

    “现在我要选出带领第一团出征的将领,从你们中选出。”

    下方诸将听到毛文龙的话语,原来一直绷紧着的军人形象开始保持不住。你看我,我看你,细小的动作一刻不停地展开,但却没有人率先开口说话。

    张峰源微笑地看着正犹豫的众人,也没有开口动员。他的身份特殊,正式的身份是归属于国防军的陆军顾问团团长,被派遣来东江军管理澳宋来的中低阶陆军军官。

    而另一个所有人都知道的身份,就是监军了。

    只要张峰源认为东江镇出现对澳宋命令阳奉阴违,或者处置消极的情况,他就能直接向总督汇报,并进一步停止对东江军的援助——这对和明国关系越来越僵的东江镇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威胁。

    作为在东江军工作了五年的中国通,这位具有双重身份的中校军官非常清楚毛文龙及其属下在担心什么。

    软硬实力都不怎么样的德川幕府自然不可能让血海里杀出的悍将们担忧。实际上,令东江镇全体犹豫的,是一道存续了两百多年的古董命令。

    我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朱元璋要发布“不征之国”这种没有什么作用的皇训。

    东江军将要参与讨伐的日本,就是不征之国上白纸黑字写着的国家。显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李如初回忆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李如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如初并收藏李如初回忆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