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大量中低层士大夫家族,都有小支、近宗迁徙往淮中城附近。

    不一定是淮中城,但肯定离淮中城不远。

    而这一次,和以往不同,这些中低层士大夫家族的小支、近宗,并非是为了个人前程来的,纯粹是认为,自己的女性后裔,可以获得更好的未来。

    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那显而易见在这样的群体中,李解即便是个另类异类,那也是个让他们感情上非常复杂的另类异类。

    这涉及到一个家庭的小算盘,类似陈蔡秦晋的底层乡士集团,他们本该在这个被引爆的战国时代大放异彩。

    可又因为各自家国为了称霸,又或者是类似魏操之流为了把持社稷神器,导致实际掌握权力的统治者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搞权力近亲化,集团化。

    以往五服之内,都能尝到点甜头,但是现在,唯有父兄子弟的嫡系,才能真正成为核心圈。

    这就倒逼着那些底层乡士集团,不得不另谋出路。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晋国的中行云,他本来是个上马治军、下马治国的全才,但特殊环境下造就的奇葩权力困境,反而白白便宜了李解。

    而李解,全程就用了一个乌鳢而已。

    中行云是幸运的,但更多的落魄乡士、武士,却不得不想出更多的办法来。

    家中子弟年轻的,可以前往淮中城参加考试。

    倘若不年轻的,子女还在成长期,那么只要看到淮中城的奇葩教育模式,他就能够看到未来五年的汉子国变化。

    从一个底层精英的角度来看,家庭利益的最大化,是不需要考虑男女性别的,以往用来强化家族的联姻,此时此刻,不过是改成了接受淮中城的基础教育。

    以他们的家底,完全可以供应家中未成年丁口前往淮中城的小学就读,而五年之后,或者更加长远一点,十年之后,他们的儿子或许可以参加考试,竞争或许会非常激烈。

    他们的女儿,同样可以参加考试,可是难度,就未必有儿子那么激烈。

    本就是相对较为特殊的精英家庭,此时不管男女,只要能够顺利“出仕”,整个家庭就能站稳脚跟。

    以他们本就是乡士、武士的根脚,自然而然地,可以依托“地主”的优势,再从老家倒腾亲族。

    此时的地位变化,不用多想,是会非常微妙的。

    于是乎,在李解早就留了一手准备,专门为汉东地区积攒基础官吏的时候,却突然发现,手头竟然额外多了一批传统人才。

    他们是来自陈蔡、卫郑、秦晋的投机客,甚至可能还有狗蛮子中的大王、豪帅血脉后裔之类,但这些人,不从内心和感情出发,只从利益角度来看,反而要比楚国那些投降派靠谱得多。

    讲白了,当他们这些底层乡士、武士选择李解的时候,就只能赌,赌李解越来越强,越来越牛逼。

    赌赢了自然是风光无限,赌输了,也无非是损失两代人的积累,儿子女儿再返回老家找个人家联姻,也能继续苟活下去。

    封地什么的肯定不用想了,老老实实以“国人”身份做个城市民,然后老老实实服兵役换取战功,这大概就是第三代人之后的人生。

    不过,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赌输了。

    “君上,此时调用柳营过来,会不会太过冒险?”

    “夫人有一点说得对。”面对沙东的疑问,李解拍了拍桌上的信纸,“安抚楚人,有时候女人可能会更有用一些。我们可以让柳营的人,先管着楚地女子,女人和女人交流,终究要亲近一些。”

    “前几日有‘义从’奸淫掳掠,已经按律绞杀,楚人对我汉军,还是相当敬畏。有没有柳营,也不妨事吧?!”

    “事情不能这么看,刚柔并济,肯定要效率高一些。”

    李解提醒了一下沙东,“难道你忘了,当年鹿邑那些淮夷,是如何收服的?固然鳄人战力强悍,但最终,还是白姬影响力的缘故。”

    当年震慑淮夷的重点,李解的战斗力固然是最重要的保障,但加速淮夷归顺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白嫮会接生。

    避免了几个产妇嗝屁,什么恩怨情仇都一笔勾销。

    一个能够降低夭折率的“部落”,理应是所有“部落”中最牛逼的。

    当时的淮夷,在畏惧上来说,畏惧吴王还是畏惧当时的李乡长,都没有任何区别,反正都打不过。

    但是内心取舍,肯定是有取舍,毕竟,谁敢保证自己的女人回回都是顺产?

    “君上说的是。”

    沙东行了个礼,想了想李解所说,的确很有道理。

    很多时候讲不清楚的,一个微妙举动,一个无意识的行为,可能就会有着不一样的反馈。

    “这样。”李解想了想,对沙东道,“我们春耕前后,都有大量的水利工程要安排,仗是要打的,但也不能光打仗,不建设。在组织春耕的同时,盖几所学校。”

    “这……”

    沙东有些犹豫,眉头微皱,劝说李解道,“君……首李,开辟工地的粮秣消耗就已经非常惊人,要是再开办学校,只怕撑不起。”

    “想想办法,招牌门面总归是要的。不能光拉拢贵族,你应该清楚。”

    “不如,开个会?”

    “有什么说法吗?”

    “群策群力,看看能不能从哪里挤出点口粮来。首李,学校就算比照淮南庠序的规格,一所小学折算下来,连续几年都是净亏损。我们在汉东,到底还根基不稳,现在只是楚人怕了汉军,汉人数量太少,要让楚人变成汉人,需要时间。”

    从沙东的角度来看,现在就投入学校,实在是不划算。

    不过这是纯短期收益的判断,实际上沙东也很清楚,学校是必须建的,这是长期收益。

    仅从淮中城这么多小学来看,光未成年、成年的旁听生,每年就能给淮中城的一线岗位提供不错的优质劳动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战国万人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鲨鱼禅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鲨鱼禅师并收藏战国万人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