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 思路客 www.siluke123.com

    洪武九年,天象出现星变,孛星落于北方。看1毛2线3中文网古曰:“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星变历来被看作凶兆,孛星尤为凶险,它毫无争议地被认为是一颗给大地带来重大灾难的星星——上天把一颗光芒四射的星星抛于大地之上,试图警告众生,尤其是帝王不要犯错,否则毁灭一切的力量就将降临于世。

    一直以来,朱元璋兢兢业业,事必躬亲,约束臣子,造福于民,不敢有半点松懈。是什么让老天爷发此怒威?朱元璋心意困苦,忧扰不绝。

    大学士宋濂进谏:“皇上励精图治,周听不蔽,纳谏如流,群臣奉命唯谨,马首是瞻,不敢怠懈,百姓感恩戴德,心怀敬意,皆颂皇恩。然,众人拾柴火焰高,皇上可下诏天下人士上书谏言时弊,无论其言为何,概不追究。此举自是向上苍表明皇上赤心只为天下百姓。”

    朱元璋同意宋濂的想法。他深居宫院之中,只能通过各地行政长官了解天下大事,或许还有一些不平事或者对于国家更好的建树尚未被他知晓,因此他叫宋濂起草诏书,颁布天下。

    一个酷热的午后,山西平遥儒学训导叶伯巨读到千里迢迢送达的诏书心花怒放,放下手中茶碗走到院中,无惧炎炎烈日激情徘徊,直到胸中文墨喷涌而出无法自持必须执笔写下。

    他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儒学训导,默默无闻,无人知晓,但是他自诩学富五车,贯通古今,并立下了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切乃至是生命的宏图愿景。他一直书写到深夜,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倾倒,几经修改推敲,最终完成了洋洋洒洒、字字珠玑的巨论《奉诏陈言疏》。

    “臣观当今之事,太过者三:分封太侈也,用刑太繁也,求治太速也。”2这句话提纲挈领,表明了巨论的主要观点。之后他层次分明地解释了自己的观点,滴水不漏地阐述了时政弊端,理直气壮地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最后他信誓旦旦,以他所谏之方法治国,星变和灾祸不会再有任何关联。写罢,晨曦已露。他带着比一夜安眠的人更旺盛的精力浏览了巨论数遍。他对自己引经据典,逻辑清晰,有张有驰的文风极为满意,他相信皇上可以看到他的赤胆忠心,他相信自己前程似锦。

    阳光明媚的早晨,叶伯巨来到学堂,把巨论交给信使,千叮咛万叮嘱,此为密件加急件,不得被任何人所翻阅,不得延误半刻送达。走上讲台后,他的热情继续燃烧,并决定将之延续在生徒身上。

    “读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读书的用处很大,大到你们无法想象。你们每个人都需要读书,不要以为你们还生活在元朝,大字不识一个,只要有力气,就能填饱肚子,以后能娶到妻子,能养活孩子。现在世道不一样了,现在是明朝。明朝的皇帝就是要让他的子民都去读书。读书不但为自己,还为社稷。朝廷已经颁下诏书,让有学之士指出朝廷政见律法的不当之处。若提得好,自当会得到朝廷的重用,为社稷造福。我有幸向皇上进谏,此乃读书人之福。你们也要像我一样,以书本为食粮,以读书为快乐之源,心系社稷,方可成就伟业,造福于民!”

    生徒们被叶伯巨的激情所感染,个个为之动容,拍手称快,立下雄心壮志,定然向恩师学习,不枉此生。其实,他们隔三差五就会从叶伯巨那里得到类似的鼓舞,只不过这些鼓舞今日才从他们的耳朵震撼到了内心,因为今日的叶伯巨光芒万丈。

    朱元璋读完《奉诏陈言疏》后始料不及地龙颜大怒。他完全忘了孛星坠地,忘了纳谏消灾,陈言疏就像炸药一样把朱元璋的理智炸得七零八落。看‘毛.线、中.文、网叶伯巨的第一个观点就让朱元璋恨不得活剥了叶伯巨。带着无可比拟的愤怒,朱元璋心不在焉地扫完了叶伯巨的所有观点。在第一个观点的影响下,后面的两个观点显得尖酸刻薄,居心险恶。朱元璋把奏疏扔在桌案上,恨自己不能拿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气势,只得叫来宋濂和李善长两个儒家学者。他想质问他们,儒家门下怎会出了一个如此张狂傲世,气焰熏天之人,就好像叶伯巨败坏了儒家门风,宋濂和李善长必须为此负责。

    “这小子居然敢把朕比作汉文帝,离间我父子骨肉之情,诅咒我朱家骨肉相残。我大明怎么会任用这等可恨之人为官?现今的儒生都这般猖狂吗?立即把他捉到朕面前来,朕要亲手将他射死!”宋濂和李善长不知是哪位儒生触怒了皇上,心慌意乱,四只眼睛不停地在桌案上搜索答案。

    片刻,李善长道:“皇上,容臣等先阅过触怒龙威的奏疏,再替皇上解忧。”叶伯巨的《奉诏陈言疏》被从桌案上扔到了地上,拦腰斩断,所幸没有五马分尸。宋濂和李善长两个儒学脑袋高速运转,以超出常人好几倍的速度读完了《奉诏陈言疏》。宋濂知道朱元璋是气恼到了何种程度,连自己许下宽赦罪言的承诺都不管不顾了。李善长与朱元璋戎马一生,深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反对分封。这就好像他们盯上了朱家的财产,否则为什么反对朱家兄弟各据一方,共统大明江山呢?两人一时静默,想着应付皇上的言辞。其实他们心里并没有完全否定叶伯巨的看法,但此时他们怎可火上浇油?

    “看到了吧?这叶伯巨就是这等羞辱朕,羞辱朕的家人,你们说说看该怎么治他?”在两个人分担了他的怒火之后,此时朱元璋已经平静了许多。宋濂大着胆子提起《奉诏陈言疏》的来由:

    “孛星落于北方,天下恐有灾祸。皇上深明大义,纳天下有学之士之言,这叶伯巨陈述自己的观点,虽有偏颇,但……”

    “只是偏颇?朕看是胡说八道!说他造反一点不为过!”

    “皇上,叶伯巨迂腐之气过重,皇上不必为此大动肝火。”李善长道。

    “你们怎么看他的奏疏?”宋濂和李善长对视了一眼。他们本来就是谦和之流,虽然极有主张,但是绝不会在不合适的时候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平息朱元璋的怒气,减轻叶伯巨的罪行最为重要。

    “臣以为叶伯巨言过其实,他以大汉比大明,以汉文帝比皇上,然朝代不同,一切皆不可同日而语。他言皇上分封太侈,实不知大明疆土之广,唯有皇上之排兵布阵方可千载无扰;他言用刑太繁,实不知国之初建,予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花重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思路客只为原作者乱花西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乱花西子并收藏花重大明最新章节